收藏!“双减”下的大单元作业设计及案例分享

发布于 2022-06-03 07:53




“双减”之下,老师该如何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并及时跟进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从作业类型来看,长程作业正好可以满足这一背景下的作业设计需求,值得深入探究。

什么是长程作业?
长程作业究竟是增加学生负担还是减轻学生负担?
长程作业又具有哪些特点且该如何进行设计呢?

顾名思义长程作业就是学习过程长、完成周期长的作业。要想发挥长程作业最优效果,必须在“大单元教学”或“项目化学习”的组织架构下,着眼“三长两短”,才能实现基于“大概念教学”下“可迁移性理解”的长效迁移。



长程作业的特点

1.学习过程长——基础是基于深度学习的长程学习

长程作业的前提是基于深度学习的长程学习。

长程学习主要不是指时间的长短,而是强调放长学习过程、思考过程、理解过程,让学生能更从容地学习和思考,从而促进知识的联系综合、迁移应用,实现深度学习。长程学习有多样的实践形态,如大单元学习、长作业、项目化学习、研究性学习等。
 
2.完成周期长——设计周期是单元学习或项目化学习

长程作业的内容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单元教学”或“项目化学习”,以单元为最小设计单位,完成时间通常以“周”为最小时间单位,甚至以“月”“学期”或“学年”为完成周期。
 
3.迁移发展长——作业成效是素养提升与迁移运用

 
4.书面作业短——立足五育并举的一减两增

长程作业是以探究为主、类型多样的创新作业,作业学习过程和完成周期虽长,但全书面作业少,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乃至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多,体现的是五育并举的育人精神。

以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汉昌学校为例,他们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覆盖德、智、体、美、劳全面育人的作业清单。


该校通过这种减少书面作业、增加实践探究类个性化作业的方式,切实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同时推动家校共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5.反馈周期短——着力减负增效的评研机制
 
基于深度学习的长程作业,注重教、学、评一体化的设计和实施,作业的周期虽长,但通过过程性评价可以实现及时反馈。内容包括通过作业精准分析学情,采取集体讲评、个刷讲解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及时反馈,以及学生自己结合表现性评价进行的自评和互评。在互联网时代,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作业数据收集和分析诊断。




长程作业实践案例

教学实践中,尝试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几种不同类型的长程作业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举几例:
 

1.《家门口趣自然》项目化学习作业设计


这一项目化学习作业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但最终要以演讲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是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综合表达。

在项目化作业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物学科观察实验任务表,融合语文学科观察笔记任务表,设计出观察表格,为学生提供作业完成支架,帮助学生做好观察记录,最终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并用文学的形式讲述整个研究历程,以演讲稿的形式输出成果。

至于成果评价,其核心要素是科学语言的严谨、准确与文学语言的生动、活泼,而这要恰当使用,融为一体。以下是学生作品展示:


项目化学习是让真实有意义的学习发生,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尝试跨学科结合,可以提高能力,激发兴趣,养成主动探究的习惯。在这次项目化学习的基础上,卜若凡同学提出的新的问题“种子是生物吗”,并结合相关学科教材、课外书等资料进行文献研究,写出了新的研究小论文。

2.单元作业设计


这一单元的学习和作业是和新生入学课程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可以由语文教师和班主任共同设计,由学校统筹安排。

同时,可以由学校编制《人学手册》,将部分作业内容收录在手册中。其中,节日作业的设计和古诗的学习有关,可以将该教学安排在中秋节前夕。

“我的新校园”习作任务,具体写作时间可能只需要两课时,但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可以是整个开学月。

在布置这个任务时,教师要结合单元核心目标确定表现性任务,让学生提前了解标准,有目的地积累素材。

习作要求包括:


使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至少描写3处校园景物;
至少使用一次比喻或拟人手法;
至少使用5个本单元新学词语;
最后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感情。

这4条要求既是学生完成任务的支架,也是评价的要素,同时与教学目标高度一致,体现了教学评一体化的原则。
 
附:
——景物描写的作用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B.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C.突出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形象
D.推动情节的发展
E.为下文作铺垫
 
回答:
(1)景物描写摘抄(写清页码)
(2)写这段景物描写时发生了什么事
(3)景物描写的作用(填序号)

 
设计者:卜庆振、韩静、杨芳、赵桂英。

大概念: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受作者生平、时代背景、读者群体和写作目的影响。

迁移目标:个人发展既受时代特色和教育制度的影响,又有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





在最终的成果评价中,我们结合表现性任务的要素设计评价要点,为学生完成研究性写作提供支架。

比如,选题命题的评价要素包括: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准确、引人注目,一般不超过20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研究的价值意义评价要素为;联系现实生活,阐明个人应该如何在教育制度中获得发展空间。

可见,这类作业设计不仅是教材和编者意图的要求,而且更切合考试评价指标,值得深入探究。














关于本文














来源 | 《语文教学通讯》杂志、中小学老师参考

作者 |卜庆振,单位系山东省东平县东平街道中学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