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发展、学研结合的作业设计是如何实现的
发布于 2022-06-03 08:04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3/4/2022-06-03/4_16542226451814.png)
经反复研究,学校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了“好作业”标准:(1)能检验基础知识是否达标;(2)不同程度学生均有所发展;(3)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3/4/2022-06-03/4_16542226451814.png)
针对当前作业布置中“重基础,轻发展;重全体,轻个体;重书面,轻实践”等问题,学校将“基础达标,弹性发展,学研结合”的改革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在各学科的作业设计中,从研究作业形式、作业评价等方面为作业设计架设思维的脚手架。教师从教学目标出发,遵循学习规律,针对“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合作探究,课后巩固提升,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等方面展开对作业形式的研究,确定了“自主学习类作业”“同步分层类作业”“学科实践类作业”等多种作业形式。
自主学习类作业:给学生提供预习内容、进行方法指导,帮助教师把握学情,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同步分层类作业:夯实学生所学,诊断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检测教学效果,针对不同程度学生进行分层设计,落实基础达标与弹性发展的有机融合。学科实践类作业:注重本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以主题或教学专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以语文学科《观潮》为例,该课所在单元主题为“自然之美”,语文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结合四年级学情,我们研讨设计了基础达标、弹性发展、学研结合三种类型的作业。
课前作业分为初读课文、字词学习、读文感悟、 领会表达、质疑问难、拓展链接六个板块。如“字词学习”板块包括本课要求会认的12个生字、会写的15个字词,以及学生理解有困难的词语“屹立”“人声鼎沸”等,让学生通过读、标、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落实本课基础的字词目标,夯实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读文感悟”板块则分为感知大意和精读感悟两部分,其中“感知大意”的设计为学生搭建一个小支架,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了解之后,学习划分意义段,梳理课文的层次。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了让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有所进步,我们设计了“快乐启航”“快乐挑战”“快乐读写”三个板块,分别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能力提升点、读写结合点等进行针对性练习。如本课的“快乐挑战”,以课文中“人山人海”一词描述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学生学以致用,提升了词语运用能力。
在学生完成作业后,我们还可以根据反馈情况, 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讲解、训练,及时完成补差环节。这样精准有效的作业既节约了学生时间,又提高了学习效率。结合本课的课后第三题古诗《浪淘沙》,我们设计了弹性发展作业——“自然之韵”, 引导学生广泛搜集并积累、背诵描写自然景观的古诗,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此外,我们立足“自然之美”这一主题,精心设计了内容丰富的学研结合作业——“美景推荐卡”,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本,而是走出课本,走进生活,用眼睛发现美景、欣赏美景,用画笔描绘美景,用语言介绍美景,语文与美术等多学科进一步融合。这样的作业, 学生乐此不疲,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3/4/2022-06-03/4_16542157591374002.png)
节选自《人民教育》观察·探路栏目。原作者张庆越。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