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无战事
发布于 2023-10-15 01:51
决胜AI时代,百度搜素正重构生态。
什么是壁垒?古时是指军营的围墙,而现在,多用来比喻对立的事物和界限。但在互联网时代,没有跨不过的壁垒,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
据Quest 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9半年大报告》,上半年BAT用户渗透率继续遥遥领先,其中百度用户渗透率达到89.4%,远超其他互联网公司。
百度作为搜索入口的刚需地位显而易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壁垒,但百度显然不满足于此。
在2019年,百度在移动搜索的基础上,加码内容、服务两道护城河,激起小程序生态变革,打造从入口到闭环的一站式用户体验,同时,搜索也跳出移动端范畴,与其AI业务形成更多融合。
01 从搜索到信息流易,从信息流到搜索难近期,今日头条正式进军搜索,新的“百头大战”似乎一触即发,百度App总经理平晓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信息流技术难度不如搜索。不难看出,头条在搜索建设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进入移动时代后,有人论断,“没有搜索词的搜索”即“信息找人”的信息流模式,会更符合移动端用户的搜索行为,成为新的流量、用户粘性、广告营收上的增长引擎。因此老牌巨头与新兴豪门都曾不约而同涌入信息流战场,试图一较高下。
但据CNNIC数据显示,搜索用户的规模还在上升。截至2018年12月,中国搜索引擎用户规模达6.81亿,规模较2017年底增加了4176万。手机搜索用户规模达6.54亿,较2017年底增加2998万。截止2018年底,手机搜索用户规模仅次于即时通信,位列第二。
搜索依旧是绝大部分用户每天都会使用到的功能。报告显示:到2018年12月前,百度搜索日均响应搜索次数60亿次,相当于每个中国人每日搜索4.3次。
在移动时代,搜索是刚需入口,信息流是黏性后盾。面对垂直App的分流竞争,搜索引擎开始大力发展信息流产品,利用平台入口优势,通过连接新闻、短视频等内容,推出信息流产品,以持续提升用户使用黏性。
百度是最早洞悉搜索与信息流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搜索之后快速打造了信息流业务,形成“搜+推”两大流量引擎。
在百度看来,搜索与信息流,同是连接人与信息的纽带,搜索主动,聚焦用户与精准信息间的连接,信息流则是基于用户意图的推送,满足用户兴趣浏览与泛需求,两者互补。
百度App总经理平晓黎披露过这样的数据,百度App内的搜索DAU在过去两年半增长了62%,信息流DAU增长了182%,今年,百度App承接了央视春晚红包活动,成为央视春晚唯一没有宕机的合作伙伴。其DAU也一路实现高速增长,目前已突破1.9亿。两个流量引擎都在持续走高。
随着时间推移,唯有信息流一种推送形式的产品,或从被动的社交分发中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或自建了内容生态的产品,都试图在弥补“搜索”这一精准直达的路径,因此今日头条、微信等皆在今年宣布入局搜索领域。
移动搜索市场并未到达天花板。一方面,从盈利渠道上来看,移动端搜索相较PC端搜索,广告变现形式更加多元,无疑是可以探索广告技术或新兴广告形式的“蓝海”。另一方面,由于移动搜索,与应用、内容和服务的精准分发结合,便于开拓、稳固新的市场,有着极大的想象空间。
但这条路并不好走,百度作为搜索与信息流产品的先行者自然对其中的难度有客观的评估,就是从搜索到信息流易,从信息流到搜索难。
百度App总经理平晓黎也做出了解释,“搜索与信息流两个产品高度相似但是并不相同,搜索面对的是上亿级的网页库和内容库,这里的网站内容结构是非常复杂和多样的,是不结构化的。而信息流是从十万、百万量级的内容库里去推荐内容,且内容比较标准,因此搜索和信息流需要处理的数据相差好几个量级。”
从这个角度讲,从搜索到信息流相对简单,而从信息流到搜索技术则更加复杂。
百度称霸搜索市场已久,是搜索流量的最大入口,有先发优势也有多年沉淀。在一些小的细分场景,我们当然可以说各家各有千秋,比如阿里在电商搜索领域独树一帜。
但不管阿里还是其他公司,都无法逾越数据量的门槛,没有百度积攒了多年的用户搜索行为数据做支撑。长期以来,移动搜索似乎只能是“老二之争”。
一般来说,第一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比第二品牌高出一倍以上,便会引发马太效应。移动互联网时代,马太效应被进一步放大。
最大的市场份额,也意味着它是最大的移动公域流量池。在搜索速度、信息全面度、操作流畅度、结果精准性和操作简易性有着独特优势。
这被认为是百度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其安身立命之本。经过多年的搜索技术积累,百度已经在中国用户心目中建立了“中文搜索第一品牌”的认知,形成了行业壁垒。
02 移动搜索变革:从入口到闭环的一站式体验如果说技术是第一重壁垒,那么生态则是更坚固的防线。
生态可以满足不同用户更多的需求,但在“众口难调”的背后,每家公司大多会注重自己的“独家”内容,而这一块往往导致了资源割裂和分散。
如王兴的美团,不断尝试打通业务边界。美团APP涵盖的用户功能多达28项,但在最基础的外送业务上,它的对手“饿了么”依然有“蜂鸟专送”等差异性优势。用户还不得不在手机里,同时装上饿了么和美团。
从不同APP上获取内容,每个APP都是一个信息的孤岛,这让用户疲惫。怎样去连接这些孤岛?百度的秘诀是:以智能小程序打造生态圈,聚合服务。
智能小程序这个载体,开发者有机会把这些头部平台的流量变成自己的流量,把头部平台的用户时间变成自己用户的时间;而随着更多开发者的入驻,头部平台也有机会在稳定的流量基础之上进行再深耕,进一步延长用户时间。
比如,用户可以通过主动搜索直接定位到百度智能小程序内某个页面,而基于搜索流量开放以及功能升级,开发者得以高效曝光。在与用户搜索结果的高度匹配下,智能小程序“香哈菜谱”新增用户便较之前提升了17倍,而“小红书”智能小程序的日活提升了32%。
小程序不仅被验证可以帮助开发者极大地提升效率,同时,也给不少开发者带来了业务模式的升级。
在今年上海车展,与百度合作的上海车展智能小程序上服务的用户数超过了300万,在所有第三方售票渠道中,百度智能小程序售票量第一,是第三方售票渠道中第二名的3倍。
目前百度智能小程序MAU已经突破了2.5亿,入驻小程序数量突破了15W,第三方服务商合作伙伴数量也已突破200家,小程序生态覆盖行业达到了271个。开发者与百度实现了共生共赢的关系,繁荣而开放的内容和服务生态。
常用的生活服务,甚至电商需求也被智能小程序解决。用户可以在小程序上,查询违章信息、订机票,采购直营电商的产品。
在国航与百度联合推出的智能小程序中,国航根据百度智能小程序的特性和使用场景,为乘客线上积分兑换、中转服务预订、特殊餐食,覆盖旅客航空出行全链条的服务,开启更为实用的行程推送服务,完善旅游全流程的出行体验,涵盖了用户需求的方方面面,通过搜索直达的形式,将需求直接闭环,这形成了智能小程序在百度App内的良性生态。
此外,百度智能小程序还支持百度系APP和外部APP的运行,以开源联盟的形式真正实现了生态的开放。截至目前,百度智能小程序已经能在WIFI万能钥匙、爱奇艺、百度地图等联盟成员的平台上运行,打通了体系外的移动产品。
例如,爱奇艺APP中搜索火车票能直接打开智能小程序完成购票,而无需进行跳转操作。这样的开放模式不仅能共享各自拥有的细分人群流量,还能完善平台用户体验,堪称一石二鸟。
对消费者来说,这种所需即所得的服务生态,意味着从获取信息到获取商品和服务的连贯体验,消除了信息孤岛带来的内容和服务缺失。
03 搜索未来:新入口的占领与生态耦合战如果说入口的占领是百度搜索的过去,小程序和百家号代表了百度搜索的进化,那么AI则代表了百度搜索的未来。
从2017年开始,人工智能开始逐渐火热。将搜索融入不同场景,少不了AI技术这把钥匙。
地图行业,是BAT扎堆的战场。在今天,用户在使用手机地图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不少痛点。
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手动与地图交互的导航流程繁琐、操作不流畅,还存在着分散车主注意力的安全隐患等问题。借助于人工智能语音交互,开车者只需一句简单的指令即可解决问题,可以说语音交互是跳出移动端的更强的AI搜索体验。
在AI技术的加持下,百度地图智能语音助手用户数已累计突破2.5亿,一年内增长了1.5倍。
AI行业是富有挑战的,但机会也是巨大的。这条全新的赛道,对于百度重回巅峰也非常必要。在对服务的深度连接上,百度不仅要做中转站,更要做用户的终点站,而AI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力武器。
百度的智能小程序通过搜索、信息流等入口智能推荐,联手其他平台共建生态等,目的其实只有一个,缩短用户与服务之间的距离。随着技术发展,搜索的形态可以根据场景产生变化。
智能小程序的使用并不局限于智能手机,未来或许将无处不在。场景和载体的拓展,未来也将是智能小程序实现快速直达的杀手锏。
不久前,百度就展示了智能小程序与车联网结合之后能够为用户带来的便捷体验。车联网的落地,可以拓展小程序业务接入场景,获取更多流量,提升小程序触达面。
在智能音箱领域,百度的小度音箱1S,只要一句话就能够把家里的空调、电视和小度配对上,比我们常说的“音箱”使用面广得多。从某种程度上说,小度就是未来家庭中的搜索与信息流。
在移动时代,百度通过搜索+信息流将信息与用户相连接,已经甩开一些对手跑在了前面。但整个移动互联网正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百度没有退路,只有拓展新路。
于是在2018年百度智能小程序的出现,帮助开发者和消费者实现了新连接,甚至是线下连接。不论是信息流还是智能小程序,百度都是在完成对搜索的强化,重构百度生态,这是百度能不能“决胜AI时代”的根本。
在未来,百度将以技术与AI为核心,加强用户和信息的高度连接,巩固移动生态,建设云计算基础,重塑百度产业互联网,智能驾驶与智能生活是百度的两大切入口,这也是百度下一个蓝海机会。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