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心方为真修行!心到底怎么修?

发布于 2021-09-01 06:14

善知识利众生
善知识,利众生
佛陀出家修了六年苦行,瘦成皮包骨,鸟在头上做窝都不知道,后因不究竟而放弃。
苦行是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放弃的修行方法,并在《楞严经》讲【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何籍劬劳,肯綮修证】,说成佛像大风吹起尘沙一样简单,谁要你苦修苦证啊?

阿难是佛陀的堂弟,是佛陀的贴身侍者,在佛陀十大弟子中号称“多闻第一”,无量诸佛,无量万法,只要阿难看一看,耳朵听一听,就过目成诵,入耳不忘。
他行善无量,广结善缘,与佛陀同时在空王佛座下剃度修菩提行,释迦佛陀成佛了,无量百千万亿年的几万尊佛都成佛了,他还是一个标准的凡夫,只有听了《楞严经》 ,才有机会成就。

《楞严经》里的摩登伽女是个妓女,她听佛陀讲几句开示,当下就证得三果罗汉,比阿难的品位还高,再听文殊菩萨几句偈颂,当下证四果罗汉。摩登伽女证三果罗汉时,不是出家人,不是修行人,不知道阿弥陀佛是谁,也不知道怎么打坐,连什么是罗汉都不懂。
摩登伽女修了吗?没有。用大乘法门的标准来衡量,摩登伽女是无修无证,当下带业往生。
八岁龙女,一个畜生,因听闻《法华经》,当下女身转男身,当下成佛,随即前往南方无垢世界,成佛之快,连智积菩萨都无法相信。

龙女修了吗?没有。不仅没有修,而且成就极果如来,用大乘法门的标准来说,她往生到常寂光土。
罗睺罗是佛陀的儿子,在佛陀十大弟子中,号称“密行第一”。密在哪里?修了什么?彻悟心法,每天玩玩打打,无修而修,一样成佛。 
楞严经倒数最后一页,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这样一个要下无间地狱的大恶人,当有人给他讲了“如来藏”的道理,这个人所有的罪过当下一笔勾销,变地狱为佛土。 
这个“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的恶人修了吗?没有。可是,“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
赵州八十犹行脚,
只为心头未悄然;
及至归来无一事,
始知空费草鞋钱。
修行修行,我们到底修什么?这个问题不知困扰了多少修行人。
我们到底修什么?修这个肉团身吗?不是。我们这个肉团身,迟早是要坏的,要化为灰土、灰飞烟灭,而我们的心不死。


但是,我们的心在哪里?怎么修?

没开悟、不明白的时候,我们只知道这个肉团身是我,我们的心只在这个肉身上;再大一点,我们的心只在我们的小家里,在我们的父母、儿女身上,我们整日为衣食奔波劳碌、与人争斗;再大一点,在一个团体、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乃至整个地球……再大一点,也许包容了太阳、月亮、星球……
如果再大一点,知道在十万亿土外,有个极乐世界,一心想到极乐世界去。但是,如果没开悟,不明白真相,在他看来,极乐世界也是有处所、有边界的。所以,他的心仍然是有边界、有局限的。
而明心见性之后,我们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一念真心变现,都与我们一体。我们的心,无所是,无所不是,随缘显现。这个心量是没有边界的,万物都在我们心中,万物都是我们的心。

这时,还有什么分别?还有什么好执着?还有什么好争斗的呢?甚至连慈悲也没有,他就是他,如如不动。他完全超越了慈悲,残忍,美丑,香臭,大小等等这一切的二元分别。
那么,心到底怎么修?
明白了如来藏就是修!认识了宇宙万法就是修!心量开了就是修!
我们常说,明理开悟,明理开悟。明理明什么?开悟悟什么?除了真心,无别。明理是心明,开悟是心悟。
听闻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成就生生世世的法身慧命。
十方法界任运纵横,同入如来妙庄严海。

圆教非常妙,听经闻法就明白一切的万法都是我;他不需要灭相见性,他在相就见性,无相也是我,有相也是我。只要把这个我执破除掉,刻骨铭心深信不疑,他就是一步登天。在《楞严经》讲啊:决定成佛,譬如以尘扬于顺风,有何艰险?何籍劬劳,肯綮修证?越是真理越简单,越是成佛越容易,只问你信不信。
圆顿大法只愁悟不愁证,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是这样教化。所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告诉我们:你还修吗?一念信解,蒙佛授记,你当下就是佛啊!你当下就承认呐!你即是佛,佛即是你呀,只要你相信!那么有些同修讲:「我就是相信啊,那我为什么现在不能千变万化呀?我现在还有烦恼习气呀。」这是我们普遍存在的疑惑,是不是?
我们现在难就难在还有这个肉团身无明壳,在佛法里叫定业。即使你没有明白,你也成佛了,为什么?你里面还有一个心,知道吗?它已经明白了。在《法华经·弘传序》讲「俱崇密化之迹」,为什么?你里面那第七个心已经瞒天过海,瞒着你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意识心之天,而过生死之海。这是佛在《地藏经》讲——闻在本识。本识本识,就是我们第七识、第八识,它是一个识。
彭波
养生,修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2篇原创内容
相关阅读:
【大佛顶首楞严咒】全文读诵,福报不可思议
【佛教早课(楞严咒,大悲咒唱诵)】
图解《楞严经》,破迷开悟!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