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氏太极拳这些历史课,你真的补过了吗?
发布于 2021-09-01 07:53

十八年间三赴陈家沟学拳
杨露禅(1799—1872年),名福魁,字露禅。河北广府(今永年县)人。他的师父陈长兴(1771-1853)是陈王廷的后人,先以保镖为业,走镖山东。其人站桩立身端正,落地生根,不偏不倚,稳如泰山,绰号“牌位大王”,无论别人怎样推、挤、拉、扯,其桩步丝毫不动。按照民间传说,杨露禅为了学习太极拳,假装哑巴乞丐,混入陈家做家丁,暗中学会了太极拳。这个说法之荒谬可笑在于:要是凭借“偷窥”能学来真功夫,早有人跟著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的电影,尽得数家真传开宗立派了。
杨露禅自幼好武,不过却是良民,从未像电影上那样参加过天理教。关于他如何到陈家沟学拳也有好几种说法。一说杨露禅家贫,十岁左右背井离乡,卖身到陈家沟陈德瑚家为童。陈长兴每天晚上都在陈德瑚家裡聚同族习武。杨露禅从小聪明伶俐,把陈长兴侍候得很到位。因此,陈长兴收他为徒,令其随同习拳。杨露禅深得拳法套路的要领,成为陈长兴门徒中佼佼者。杨露禅到了40岁许,主人陈德瑚亡故。杨露禅自陈家沟返永年老家,寄居陈德瑚在永年所设太和堂药号,以授拳为生。
还有一种说法,拜师地点改成了陈德瑚“太和堂”,陈长兴在此授徒。杨露禅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并私下练习。后被陈长兴发现,令其徒轮番与杨比试,皆败北,始赞叹其为天赋异禀之武学奇才,特淮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陈家沟拳术。正式拜师后,十八年间杨露禅曾三次赴陈家沟学拳,不像电影上跟著陈长兴没几天就俨然一代宗师了。

杨露禅大概是在1821年拜师,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出山到永年授徒。武氏是永年的大族,武澄清、武汝清、武河清三兄弟前两个都是进士。武河清就是前面提到的武禹襄,他见杨露禅拳法精妙,常与其比试。杨露禅不肯轻以授人,所以武禹襄仅得其大概,而此时杨露禅称呼自己的功夫为“软拳”或“化拳”。1852年,武禹襄求教于陈长兴,当时陈长兴已经八十有余,推荐他去赵堡镇向陈青萍学拳,此后他又得到了《太极拳论》,勤加钻研,终于融会贯通。杨露禅曾把其子杨班侯送到武禹襄处念书。可以想见,杨、武二人在拳法上必然还有交流。
在刑部员外郎武汝清的邀请下,杨露禅赴京教拳,太极拳也迎来了从农村走向大都市的转折点。
弟子多为京中权要
初到北京城的杨露禅扬名于一次宴会。在北京城裡,有一张姓富豪,开小店出身,人称小铺张,后来暴发致富,张公馆雇有拳师数人,教一班富家子弟学武练拳。一次,杨露禅到张府赴宴,小铺张见杨露禅身材瘦小便有些看不起,问道:“杨先生,你的绵拳能不能打人?”杨露禅说:“我这绵拳除了铜人、铁人、石头人不能打,父母生的有血有肉的都能打!”小铺张又说:“你能不能与在座的各位比试一下呢?”杨露禅说:“好!我就和各位师傅亲热亲热。”
下场之后,杨露禅略一举手,对方立即跌出几丈开外。另一拳师见状,不服气,扑了过来,隻一招,也跌了出去。其余拳师不敢再比。小铺张大惊,马上吩咐重摆酒席,请杨露禅上座。杨露禅见小铺张如此势利,愤然离席,扬长而去。这事很快传播开来,北京各门派的代表人物一一找上门来切磋技艺,无不铩羽而归,杨露禅也得了一个外号——“杨无敌”。他的儿子杨班侯脾气火爆,实战记录比较多,后来继承了父亲“无敌”的英名。
杨露禅最著名的对手是八卦掌的创始人董海川。民间关于两人的斗法传的是天花乱坠、神乎其神。比试的高潮是两人上了梅花桩,如流星蝴蝶般飞来飞去,最后是个平手。观战的恭亲王大呼过瘾:“八卦董、太极杨,实乃武林双绝也!”电影中杨露禅与元彪饰演的八卦掌掌门人在厨房上空的比试,显然脱胎于此。但不知道为什麽把董海川改成了李乾坤,把恭亲王奕?改成了他五哥惇亲王奕?。真实的历史上,两人确实惺惺相惜,但是否交过手,谁也没看见过。
1864年,同治、光绪二帝帝师翁同龢在观看杨露禅武艺后曾大加赞赏:“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并书赠对联“手捧太极震环宇,胸怀绝技压群英”。杨露禅带著他的两个儿子杨班侯(1837—1892)和杨健侯(1839—1917),长期住在端王载漪(当时还是贝勒,直到1889年才晋封端郡王)府中教拳。太极拳得以成名,除了杨氏父子的功夫,更有赖于弟子多为朝中政要。他的几个满人徒弟,全佑、凌山、万春皆得真传,后全佑在杨式小架的基础上改成了现在的吴式太极。
其时清朝已经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热兵器时代的到来使武术脱离了战场,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审美娱乐等多种功能开始与防身自卫一并受到人们重视。这种变化在杨露禅那些徒弟们身上表现最为明显,都是些王公大臣、贝勒贝子,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玉体不动”,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删改了一些发力、跳跃和难度较大的动作,让拳法柔和易练,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后经其子、孙改进,定型而成杨氏太极拳。广为流传的“简化太极拳”就是以杨氏太极拳为蓝本精编而成。
今天,全世界最为流行、学习者人数众多的中国功夫,也正是杨氏太极拳。
十八年间三赴陈家沟学拳
杨露禅(1799—1872年),名福魁,字露禅。河北广府(今永年县)人。他的师父陈长兴(1771-1853)是陈王廷的后人,先以保镖为业,走镖山东。其人站桩立身端正,落地生根,不偏不倚,稳如泰山,绰号“牌位大王”,无论别人怎样推、挤、拉、扯,其桩步丝毫不动。按照民间传说,杨露禅为了学习太极拳,假装哑巴乞丐,混入陈家做家丁,暗中学会了太极拳。这个说法之荒谬可笑在于:要是凭借“偷窥”能学来真功夫,早有人跟著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的电影,尽得数家真传开宗立派了。
杨露禅自幼好武,不过却是良民,从未像电影上那样参加过天理教。关于他如何到陈家沟学拳也有好几种说法。一说杨露禅家贫,十岁左右背井离乡,卖身到陈家沟陈德瑚家为童。陈长兴每天晚上都在陈德瑚家裡聚同族习武。杨露禅从小聪明伶俐,把陈长兴侍候得很到位。因此,陈长兴收他为徒,令其随同习拳。杨露禅深得拳法套路的要领,成为陈长兴门徒中佼佼者。杨露禅到了40岁许,主人陈德瑚亡故。杨露禅自陈家沟返永年老家,寄居陈德瑚在永年所设太和堂药号,以授拳为生。
还有一种说法,拜师地点改成了陈德瑚“太和堂”,陈长兴在此授徒。杨露禅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并私下练习。后被陈长兴发现,令其徒轮番与杨比试,皆败北,始赞叹其为天赋异禀之武学奇才,特淮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陈家沟拳术。正式拜师后,十八年间杨露禅曾三次赴陈家沟学拳,不像电影上跟著陈长兴没几天就俨然一代宗师了。
杨露禅大概是在1821年拜师,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出山到永年授徒。武氏是永年的大族,武澄清、武汝清、武河清三兄弟前两个都是进士。武河清就是前面提到的武禹襄,他见杨露禅拳法精妙,常与其比试。杨露禅不肯轻以授人,所以武禹襄仅得其大概,而此时杨露禅称呼自己的功夫为“软拳”或“化拳”。1852年,武禹襄求教于陈长兴,当时陈长兴已经八十有余,推荐他去赵堡镇向陈青萍学拳,此后他又得到了《太极拳论》,勤加钻研,终于融会贯通。杨露禅曾把其子杨班侯送到武禹襄处念书。可以想见,杨、武二人在拳法上必然还有交流。
在刑部员外郎武汝清的邀请下,杨露禅赴京教拳,太极拳也迎来了从农村走向大都市的转折点。
弟子多为京中权要
初到北京城的杨露禅扬名于一次宴会。在北京城裡,有一张姓富豪,开小店出身,人称小铺张,后来暴发致富,张公馆雇有拳师数人,教一班富家子弟学武练拳。一次,杨露禅到张府赴宴,小铺张见杨露禅身材瘦小便有些看不起,问道:“杨先生,你的绵拳能不能打人?”杨露禅说:“我这绵拳除了铜人、铁人、石头人不能打,父母生的有血有肉的都能打!”小铺张又说:“你能不能与在座的各位比试一下呢?”杨露禅说:“好!我就和各位师傅亲热亲热。”
下场之后,杨露禅略一举手,对方立即跌出几丈开外。另一拳师见状,不服气,扑了过来,隻一招,也跌了出去。其余拳师不敢再比。小铺张大惊,马上吩咐重摆酒席,请杨露禅上座。杨露禅见小铺张如此势利,愤然离席,扬长而去。这事很快传播开来,北京各门派的代表人物一一找上门来切磋技艺,无不铩羽而归,杨露禅也得了一个外号——“杨无敌”。他的儿子杨班侯脾气火爆,实战记录比较多,后来继承了父亲“无敌”的英名。
杨露禅最著名的对手是八卦掌的创始人董海川。民间关于两人的斗法传的是天花乱坠、神乎其神。比试的高潮是两人上了梅花桩,如流星蝴蝶般飞来飞去,最后是个平手。观战的恭亲王大呼过瘾:“八卦董、太极杨,实乃武林双绝也!”电影中杨露禅与元彪饰演的八卦掌掌门人在厨房上空的比试,显然脱胎于此。但不知道为什麽把董海川改成了李乾坤,把恭亲王奕?改成了他五哥惇亲王奕?。真实的历史上,两人确实惺惺相惜,但是否交过手,谁也没看见过。
1864年,同治、光绪二帝帝师翁同龢在观看杨露禅武艺后曾大加赞赏:“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并书赠对联“手捧太极震环宇,胸怀绝技压群英”。杨露禅带著他的两个儿子杨班侯(1837—1892)和杨健侯(1839—1917),长期住在端王载漪(当时还是贝勒,直到1889年才晋封端郡王)府中教拳。太极拳得以成名,除了杨氏父子的功夫,更有赖于弟子多为朝中政要。他的几个满人徒弟,全佑、凌山、万春皆得真传,后全佑在杨式小架的基础上改成了现在的吴式太极。
其时清朝已经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热兵器时代的到来使武术脱离了战场,其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审美娱乐等多种功能开始与防身自卫一并受到人们重视。这种变化在杨露禅那些徒弟们身上表现最为明显,都是些王公大臣、贝勒贝子,生活奢侈而体弱多病,不耐艰苦。杨露禅考虑到这些人“玉体不动”,将自己所学太极拳中的一些高难度功架简化,删改了一些发力、跳跃和难度较大的动作,让拳法柔和易练,适合穿长衫、留辫子的人练习。后经其子、孙改进,定型而成杨氏太极拳。广为流传的“简化太极拳”就是以杨氏太极拳为蓝本精编而成。
今天,全世界最为流行、学习者人数众多的中国功夫,也正是杨氏太极拳。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