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有规矩吗?多大的孩子开始立规矩?你是怎么立的规矩?

发布于 2021-09-01 10:43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

很多妈妈聚在一起聊天,说的最多的就是孩子的日常百态。

但是说的最多的就是规矩,孩子没了规矩,就会变得自私,冷漠,以自我为中心。

随着年龄的增长,没有规矩带来的反应就会更加明显。

那么什么才是规矩?

孩子又该多大给予规矩?

又该如何立规矩?

那么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小故事。

今天做了四个大鸡腿,孩子7岁了,孩子把鸡腿一下子全都夹到碗里了。

我让她拿出一个给我,她死活不肯,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假设我是你,假设你这个7岁的孩子是我的儿子,那么今天他吃不到任何肉类,未来的一周他也吃不到任何肉类。

他可以独霸任何菜,只要做好准备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吃不到这一类东西就行。

我娃也是极爱肉类的,鸡腿上桌他会问一下他可以吃几个,自己的份吃完也会馋兮兮的问他爸或问我,可不可以把我们的那份给他咬一口,但绝对不会做出独霸全部的行为,因为他知道独霸以后的下场。

七岁了,不是七个月婴儿,你不教的地方难道等以后同学,老师,社会来教他吗?

该惩罚就惩罚,该收拾就收拾,惯成这样真不好。

在家独霸吃独食,家人让着他,在学校吃饭呢?谁让着他?抢不过怎么办?跟同学打一架?

餐桌上的规矩给他立起来,一家子都需要遵守,家中老人惯孩子的跟老人先沟通一下,再一起教导孩子。

话说回来,七岁了?还没立规矩,是不是有点晚了?

有句老话说的好:从小老大,三岁之老。

孩子应当在三岁时就要立下的规矩,到了七岁还没立好,那就是父母的失责。

父母不教小孩做人,以后社会就会教小孩做人。

惯子如杀子。

孩子就像小树苗,小时候长歪了用个棍子绑起来,长大了自然直的。

如果放任自流的生长,等长成大树了,再用什么绑都不是直的了。

因为已经长成型了啊!

我记得儿子两岁半左右,正是模仿大人的时候,本来就聪明,所以学什么都很快。

有一天,他非要我把电视机上的第DV机拿给他玩,我跟他说了,那不是玩具,是爸爸妈妈看电视用的。

估计是看到他爸爸按这按那的放碟片了,也想自己捣鼓,我不拿,就哭闹,我就来气了。

把儿子拉到门外,正好是夏天,正午的时候,太阳又毒辣,我把他放在太阳底下晒,自己想想是不是自己哭闹不对。

看着那个小小的人儿在太阳下,冒着满头大汗,哭的撕心裂肺的儿子,我有那么一刻想孩子还小,就算了吧!

我心里也疼的慌,可是转身一想,不行。如果这次我妥协了,那下次他就会用哭闹方式来要挟我。

等了好久,终于从撕心裂肺的哭,渐渐变得安静下来,这个时间段,我不说话,就陪着他。

他往我怀里扑过来叫妈妈,我就推出去,问他:知道自己错了吗?那不是你可以玩的东西。

如果知道错了,那么跟妈妈道歉,妈妈在抱你。

后来儿子扑在我怀里哭着说,我错了,不要玩了。

我才擦干自己的眼泪,抱起儿子,指着DV机说,这是大人用的电器,小孩子不能玩,但是可以看看,摸摸的。

儿子似懂非懂的点头,但是从此真的不再乱要东西玩。

其实孩子虽然小,但是心里其实什么都懂。

早教育比晚教育好,晚教育比不教育好。鸡腿可以少吃,东西可以玩,但是其中的道理不可以不懂。

吃鸡腿不过是个表象,关键问题是溺爱。

想要东西玩也可以,但不是无限制的纵容,有些规则要懂。

培养孩子的独立,感恩之心也要从小培养。

儿子五岁开始就自己洗自己衣服,虽然我知道洗不干净,我还要再洗一遍,但是要让他明白,有些事情他自己要去做的。

关于家里吃零食的问题,儿子从来不吃独食,为什么呢?

因为我告诉他,为什么要全部都给你吃呢?妈妈买的,难道不应该先让我吃吗?

时间久了,他会觉得我吃买回来的零食是应该的,而他吃我买回来的零食要感谢我。

因为是我买的,又不是他买的啊!时间久了,自然懂得感恩。

所以说有些孩子从小不喂不吃饭,非得追着才会吃,一顿饭吃的大人精疲力尽。

为什么有些年轻人结婚,买车,买房,家具家电装修全买最好的,却不感恩和心疼父母挣钱不容易,都是从小惯的毛病。

实际上,这就是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很多家长都知道,孩子生长有三个阶段,而这三个阶段需要父母全程参与。

因为每个阶段都需要父母的指引,鼓励,支持,信任,最重要的还是陪伴。

孩子0-3岁之间,只能说是人类幼崽的原始性行为,只知道无意识的去拿取,根本不懂的什么是行为规范,更不懂的分享之类的道理。

这时候需要父母用心良苦的去引导,教育,让孩子懵懂的行为有点雏形。

孩子4-7岁之间,开始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这时候父母要教孩子学习分享的重要性。

因为人是属于社会属性的,不能脱离人群,将来长大了,也要与各种人打交道的。

很小的孩子都懂得分享,父母应该从小作出引导。

分享行为很重要,是一个人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文化中,都被赋予很高的道德价值。

分享的价值就是让孩子明白,世界不是围着她一个人转的!

能够约束一个孩子的道德范畴内的,是父母不断的引导,孩子小,也要让他明白,有些事是可以做的,有些事是不能做的。

自我约束力,自我认知力,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成为一种习惯,深入骨髓。

这就是为什么说,一个好孩子不是短期内可以养成的。

都是从很小的时候就立下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如果连基本的规矩都不懂,那么长大以后,让社会,让别人来教他懂规矩吗?

所以不要在说孩子小,不懂事,长大就好了,这就是一种自我催眠的心理安慰。

从小没规矩,长大了就能懂?瞎扯淡吗?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