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原创 | 张咸:南瓜情怀

发布于 2021-09-01 12:42


湘江原创

作者简介

      

       张咸,54岁,汉族,大专文化,因病致左下肢肢残,现在涟源市民政局办公室工作。工作之余长期坚持文学写作,从1991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中国残疾人》、《中国社会报》、《湖南日报》、《娄底日报》、《湖南残疾人》等多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300多篇(首)散文和诗歌习作。2009年9月,出版了《生命如花》散文集。

◆ ◆ ◆  ◆ 

 

                 

 

南瓜在农村是普通的瓜类作物,它生命力顽强,房前屋后、荒坡地畔都是南瓜生长的场所,也是农民最喜欢种植的菜类,它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果胶。

我的母亲喜欢种菜,特别爱种南瓜。在春天布谷声里,母亲便把土地深翻,把种子撇在地里,在上面盖上一层薄的灰土,等待一场雨过后,心形的小叶片就悄悄地长了出来,长得一天一个样,小苗儿就慢慢地拉出蔓儿,绿油油的小叶片蓬勃生长;一段时间后,纵横交错的藤蔓爬满菜地,像质朴的腰带;像绿色的龙蛇,层层叠叠、青青翠翠的蔓儿奋勇地顺着木棍爬到棚架上,伸头探脑。那肥硕的叶片在风中婆娑起舞;像一盘盘碧绿的珍珠,似乎在向人们骄傲地炫耀自己;不久,粉黄中稍泛微红的南瓜花儿就出现了。

接下来,南瓜花逐渐开放,金色的南瓜花从绿绿的叶脉和藤蔓间伸出头来,就像在绿海里点亮着一盏盏小灯笼,艳丽的花瓣里裹着几粒花蕊,还沾着露珠儿,被霞光一照,显得格外水灵。初复时分,瓜花随风拂动,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引来翻飞的蝴蝶,这时静寂的菜地上变得热闹非凡。但花儿盛艳后就慢慢凋零,而花座下的南瓜初具雏形,如同日益俊俏起来的乡村女孩,不断丰满起来,由小变大,由绿变红,愈长愈实,愈长愈圆。

母亲说,南瓜在夜晚长得快,特别是月圆之夜。我想,它可能是照着月亮的样子设计自已的外形,把露水月华酿成内心的甜蜜,不动声色地圆满着。要不,有一个个硕大的、成熟的、橘红色的南瓜,暖暖的挂满菜地。我还看到一根细小的藤上竞挂着一个沉甸甸的南瓜,藤承受不住了,南瓜便蹲下来盘腿坐在泥土上,它的肚脐上还沾着泥土,谦逊地等待着母亲摘下,而母亲像喜爱孩子一样高兴地把南瓜抱入怀中。

我小时候,母亲常从菜地抱回嫩南瓜,洗去泥土,嫩皮是不要削去的,置它于砧板上,“咔咔嚓嚓”即刻成小块,入锅,再加一把米,经过大火之后的文火炖煮,就成了润肺的美味,食后,让我心旷神怡。那时候,清水煮南瓜、青椒炒南瓜藤、嫩南瓜炒肉丝、南瓜饭……我家经常吃。母亲用南瓜做汤时,放几根小葱,汤清,味甜,盛在洁净剔透的青花瓷碗里,充满着诱人的色彩。我一年又一年品味着纯美香甜的南瓜,感觉有一种温暖和情怀,感恩大自然丰富的馈赠与母亲的勤劳耕作。

家里来客时,母亲要展露一下厨艺,做鲜美的南瓜菜。先把熟透的老南瓜削皮,刀下发出“噌噌噌”的声音。后将南瓜一瓣瓣地劈开,切成块状,用油和葱花爆炒,再用南瓜加盐炒至塌软出水;将糯米粉和水调匀,搓圆,压扁,入锅,加适量水即用小火焖,有香气不断溢出锅外,好诱人的。从锅中取出盛在碗里,定睛一瞧,腴白如脂的糯米团在绚丽的橘红色的南瓜怀抱里半隐半显。色香而味美,客人吃得高兴,边吃边夸母亲有好厨艺,母亲脸上慈祥的笑容,就像阳光里盛开着的南瓜花。有时,偶有邻居来我家分享一碗,同桌吃着,有说有笑,邻里间情谊融洽了很多。

有医书记载:南瓜性温,味甘无毒,入脾、胃二经,能润肺益气,化痰排脓等作用。有一次听母亲说,曾经有位老人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四处求医都没根治,母亲告诉他一个偏方,用南瓜伴红糖加水煮烂,早晚食瓜喝汤一碗,坚持一段时间,他的病果然大大好转。有一次母亲在回忆心酸往事时动情地告诉我,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过苦日子时期,生活物资匮乏,我外公在田间劳作,饥荒难耐,几次被饿昏在水田里。母亲当时在农科所工作,想办法买一些南瓜送回家,那时的南瓜便是外公家里一日三餐的食物,全靠那些南瓜让外公渡过了饥饿的难关。

现在生活好了,母亲仍然坚持种植南瓜,她说,不是我爱吃南瓜,而是我觉得南瓜有一种踏踏实实、圆圆满满的喜悦感,这是我一辈子都割舍不断的情结。母亲赶上了新时代,她的晚年生活像南瓜一样越老越红、越有精神。也许母亲就是一株会行走的南瓜藤,她的南瓜就是绽放给岁月的花。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

湘江原创投稿邮箱

散文

416198360@qq.com
诗歌

563793551@qq.com


 

湘江原创
宗旨

推崇原创    敬重名家

帮扶新人    求精求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