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发行的纸币代表着它的门面,不仅全国人民能看见,还有可能成为国际通用货币被全世界人民看见,因此,纸币上的图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些国家会在纸币上印一些风景名胜,这样可以吸引其他国家的人去旅游,以此带动国内的旅游业发展,比如说埃及的纸币上就印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还有些国家也会在纸币上印人像,比如英镑是英国女王,美元是有名美国的总统,泰铢是泰国国王,以及我们的人民币。但不管怎么说,每个国家的纸币上印的都是自己国家的领导人。
但毛里求斯不一样,它的25元纸币上印着一个叫朱梅麟的中国人。也就是说这个朱梅麟既不是毛里求斯人,而且也不是毛里求斯领导人,那他为什么会被印在毛里求斯的纸币上呢?
咱们先了解一下毛里求斯的历史
毛里求斯是非洲东部的一个岛国,面积为2040平方公里,人口大概是100多万。很久以前,该岛上并没有当地土著,直到1511年,欧洲的殖民者才发现这个岛,但由于那里气候宜人,非常适合居住,于是就有一些人在岛上定居了下来。
有人的地方,一定会有发展。于是,定居下来的那些人便开始寻找岛上的资源,看能不能挖点什么或者种点什么。最后,他们发现毛里求斯非常适合种甘蔗,而甘蔗可以榨蔗糖,那时候的蔗糖可是非常畅销的。于是,当地人就砍掉了森林,开始种甘蔗。自此,毛里求斯走上了发家致富之路。
因此,很多欧洲国家就开始眼红这个岛了。1715年,法国人占领了毛里求斯岛,并将它改为“法兰西岛”。然后,法国殖民者从东非运来大批黑人奴隶来这里种植甘蔗。
100年后,也就是1814年,英国打败法国,根据巴黎条约规定,将该岛让给英国。英国则把该岛作为军事基地,将岛的名字又改回“毛里求斯”。
1835年,奴隶制度废除,毛里求斯的大批黑人奴隶被释放回家,但岛上的甘蔗就没人种了。于是,英国从印度、中国等地输入大批契约劳工来种甘蔗,而中国的则大部分来自广东梅州。
朱梅麟的生意头脑
1870年,一个叫朱维勋的梅州人也随着老乡来到毛里求斯,但他却看不上种甘蔗,而且选择开了一家杂货铺。而他的儿子就是朱梅麟,因为从小受父亲的熏陶,朱梅麟做生意可是一把好手,在他20岁的时候,他就将杂货铺升级成小超市,并在短短几年内,将生意越做越大,小超市很快成了连锁超市,开遍了整个毛里求斯,而他本人也被选为华人商会会长。
朱梅麟对毛里求斯的两大杰出贡献
1:咱们都知道,那时候的毛里求斯什么都不种,就只种甘蔗,所以岛上的居民吃的用的全是靠商船进口。而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的军舰在印度洋搞袭击,总是会误伤一些商船,这就导致毛里求斯的进口断了,老百姓没东西吃了。
此时,朱梅麟站了出来,我家是开超市的,还怕没东西吃吗?于是,在政府的配合下,朱梅麟将超市所有的吃的都拿出来卖给老百姓,而且还规定钱多的不能多买,钱不够的可以赊账。(为什么朱梅麟不免费给老百姓吃的?因为毛里求斯人并不缺钱,只是缺吃的)最后,毛里求斯人民在朱梅麟的帮助下成功的度过了这个难关。二战结束以后,朱梅麟成了毛里求斯的英雄,并且担任了毛里求斯的国会议员。
2:上个世纪70年代,一场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当然也冲击了毛里求斯,因为蔗糖价格暴跌,一时间,毛里求斯陷入了经济危机。(这才是真缺钱了。)
此时,朱梅麟又站了出来,他提议毛里求斯应该走“经济多元化”路线,也就是说,不要只发展甘蔗,也可以弄点别的行业。
于是,朱梅麟就去香港、台湾找华人同胞去毛里求斯搞基础建设,发展纺织业等。一时间,毛里求斯搭起了工厂,盖起了高楼大厦,旅游、化工、纺织业代替了蔗糖成了毛里求斯主要的经济来源。
2018年,毛里求斯人均GDP为11003.97美元,拥有相对富裕的生活和较为发达的经济,被称为“非洲瑞士”。这一切都是朱梅麟的高瞻远瞩。
1991年,朱梅麟去世,毛里求斯政府决定将朱梅麟的头像印在纸币上,以纪念其推动民主、发展经济的贡献。
最后,我只能夸赞一下我们华人的头脑,那真是相当的厉害。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