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完美谢幕

发布于 2021-09-02 01:05


GLAD TIDINGS

洛理智能车竞赛再创佳绩




8月26日,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落下帷幕,洛阳理工代表队获得国家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科技A类竞赛,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将其列为含金量最高的大学生竞赛之一。比赛每年吸引了包括清华、上交、复旦、北航等500多所理工类高校,超1万名大学生参加。                                                                                                                                                                       

   


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大赛以“立足培养,重在参与,鼓励探索,追求卓越”为指导思想,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一种具有探索性工程的实践活动,也是一项涵盖多学科专业的科技创新竞赛。
让我们来看看洛阳理工参赛成员为这次比赛准备了什么?
2020.09.05

第十六届智能车队组建
2020.12.20

智能车校赛第一轮选拔赛
2021.06.05

智能车校赛第二轮选拔赛
2021.07.19

华北赛区决赛
2021.08.22

智能车全国总决赛
节能信标组 (全国一等奖)

第16届信标组的变化巨大,直接将节能组和信标组合并。大部分车模在出发前,在标点将车模电量充满,如果信标灯没有灭完,电量就耗尽则意味着比赛结束了。当然,有能力的队伍会在比赛中边跑边充电。

冠军争夺看点:竞速组别中,参赛数量最少的信标组,竞争程度就没有四轮与电磁越野那么激烈了。能参与到总决赛的都是各赛区的佼佼者,但总决赛规则为3分钟看谁灭灯数量多,夺冠之路绝非平坦。

科大讯飞--智慧餐厅组 (全国一等奖)

智慧餐厅组竞赛以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一个综合性实践载体,软件结合硬件,理论结合实践,从操作系统基础到应用实践再到算法实践与研究,深入浅出,把人工智能概念的学习融入到打造一个智能机器人的项目过程中。基于疫情防控背景下,无接触配送得到了大规模推广,今年该组别的竞赛聚焦餐饮领域的配送场景为主题,利用ROS和AI识别算法,基于智能驾驶开发套件完成比赛任务。



AI越野组 (全国二等奖)

今年AI电磁越野组换成了室外越野组,采用了更难控制的L车模,主控限定使用英飞凌公司的MCU,同时并不强制规定必须使用AI模型训练的方法,也可以采用传统方法,只是强制限定了车模长度为40CM用这样的方法来逼迫大家用AI的手段对车模进行训练

今年AI越野面临的难题:必须使用传统控制方法将车模驱动起来,然后才能采集到有参考意义的数据进行模型的训练。不具备一定调试经验的新手很难做好第一步。当模型训练完成之后,如果有问题,很难查找具体的问题在哪里,不像传统算法那样,可以分析数据一步一步推导出具体的问题在哪个环节,使用AI模型后,如果有问题,则大多数时候只能重新采集数据进行训练。当然,还有其他问题例如,车模更换过电感、新做了一辆车、更换过赛道电源、更换场地,之前训练的模型可能就不能使用了,需要重新训练。这就为越野组增加不少重复性的工作,消耗了时间却没有长足的进展。

双车接力组 (全国二等奖)

双车接力组别要求选手需要分别对三轮车模和直立车模两辆车模进行调试,最终赛制为两车模循环接力制行进,完成接力传球过程。双车接力组别需要学生在深刻理解程序算法的同时,还需要对车模的机械结构进行合理调试。

一辆车模在三岔路口一条岔道中间停止。一辆车模从车库出发,到达中间车模位置时,将车上的一个尺寸不小于40毫米见方的球体传递给第二辆车模,然后停止在原地等待。第二辆车模带着球体重新绕赛道一周停在三岔路口的另外一条岔道上,只要距离三岔路口一米距离以上之后。第一辆车模便可以重新启动返回到车库。在两车接力过程中,直立车模允许暂时倒地。比赛计时以第一辆车驶出车库开始计时,直到第一辆车重新回到车库停止计时。



全向前进组 (全国二等奖)


全向行进组使用的H型车模,具有四个麦克纳姆轮驱动,可以完成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运行机制,在三岔路口进行转向。



学其成时念吾师!

在本届赛事中,洛阳理工学院智能车实验室团队由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姚慧林,张伟民,武超,宋丽君,何墉,郭超,焦文谭等老师指导领队。

THANKS TEARCHERS
END


新学期开始了,欢迎小朋友回到校园学习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