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省市垃圾发电产业“十四五”发展思路汇总分析
发布于 2021-09-02 02:26
我国经济正处于稳步发展过程中,城镇化率、人均垃圾产量也处于上升通道,焚烧占比、焚烧处置量有望逐年增加,在叠加垃圾分类及技术进步驱动下的吨上网电量也有所提升,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市场空间有望保持正增长。为推动垃圾发电产业发展,国家及各省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多次提及垃圾资源化处理。
资料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持续推进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推动长江全流域按单元精细化分区管控,实施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治理、尾矿库污染治理等工程。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创新完善自然资源、污水垃圾处理、用水用能等领域价格形成机制。
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全省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全焚烧。
提升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水平,推行垃圾 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加强 危险废物、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强化新污染物治理。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质行动,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
实施新一轮农村人居环t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扎实有序推进农村清洁取暖、厕所革命、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绿化美化五大攻坚行动,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管护长效机制,创建美丽宜居村庄。
引导居民自觉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推行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加快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高焚烧处理比例。实施环保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包括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污泥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设施、餐厨垃圾处理设施、危险废物处理设施、医疗废物处理设施、电子废物处理设施、工业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全省建成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25座,新增处理能力3.5万吨/日。
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推进城区、社区智慧升级和宜居化改造等工程建设,提升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供水供热供气等设施质量和运维水平。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城区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零填埋"。完善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设施、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加强县城公共厕所建设,重点在旧城区、人流密集区和主次干路等区域配建补建公共厕所。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
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纳入静脉产业园等县域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范围。全面推进省辖市生活垃圾分类,健全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
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倡导以清洁焚烧为主要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加快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到2025 年,所有设区市基本建成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基本实现城市原生垃圾"零填埋"和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完善垃圾收集分类转运处理体系,高标准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水平。禁止新建独立小水电项目,鼓励跨市县合理布局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
地级市全部建成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焚烧比例达到70%以上。建立无害化资源化垃圾处理系统,建设生活垃圾焚烧终端处理设施。建立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体系,全面提升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统筹建设焚烧飞灰处置设施。
强化白色污染治理,合理规划布局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四平垃圾焚烧发电厂异地改建;新建一座日处理1000 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 建设2座机械式炉排炉及发电配套设施。推进垃圾分类收运处置,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提高道路通达性,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到2025年,全省地级城市建成区平均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
根据生活垃圾不同处置方式要求,实施源头减量行动,促进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健全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城乡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体系,加快建立保本微利的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机制,推动建立全民参与共治体系。到2025年,全省地级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城镇污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有序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小型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建设固原、中卫、石嘴山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基本建立农村有机生活垃圾生态处理机制,基本实现原生生活垃圾 "零填埋"。
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完善农村污水和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强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快补齐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置设施短板。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牧区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促进生产和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积极发展热电联产、热电冷联,鼓励城市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厂污泥能源化利用。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试点,推进呼和浩特、包头"无废城市"建设,城镇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建设生物质热电联产和核能供热配套生物质发电项目。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开展村庄整洁和绿化行动,实现村庄公共空间及庭院干净整洁有序。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建立长效机制,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培养节约习惯,坚决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构建覆盖城乡的生活垃圾分类全链条体系,到2025年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
健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置收费标准,健全分类减量化激励机制,推进西宁、海东、玉树、格尔木等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开展县城小型生活垃圾焚烧设施试点,健全乡镇垃圾处理设施。
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广城乡环卫"全域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有条件的村庄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和资源化利用。
高标准建设固体废物集中处置设施,提高垃圾焚烧、生化处置能力。完善全市循环经济园系统布局。提高先进适用技术运营能力,提升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水平。到2025年,全市生活垃圾焚烧和生化处置能力达到 3.1 万吨/天以上,预留 3000 吨/天的设施储备建设条件,全面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全域无垃圾行动成果,提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治理水平。推动污水垃圾收集处理城乡统筹,加强城乡农贸市场一体化改造,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和乡村旅游路产业路城乡联结。
重点发展∶垃圾焚烧发电、烟气脱硫脱硝、固废储运等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深化"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区县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快建设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设施。新建17个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9个厨余垃圾处理项目,以及一批建筑垃圾和其他固体废物处置利用项目。
多元化推进生物质能利用,推进垃圾焚烧电站规划建设。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能力。
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和垃圾分类,加快焚烧处理能力建设,合理规划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因地制宜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完善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推进以焚烧发电为主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设。
全面开展垃圾分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持续推进塑料污染治理。
积极推进危险废物焚烧灰渣、生活垃圾焚烧飞灰、重金属污泥等无机类危险废物多途径的利用处置。
中国环卫博览会(CAUES Expo)是由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唯一主办。涵盖垃圾前端分类:智慧环卫与垃圾分类板块;垃圾中端清运分拣:环卫装备&环卫运营服务板块、餐厨垃圾处理等;垃圾后端处理:垃圾焚烧、填埋等垃圾处理,同时涵盖健康环境,水域环卫、固废板块等全产业链的综合性博览会。
联系方式
联系人:张 禄
电话:156 6847 6952
邮箱:zhanglu_huanwei@163.com
免责声明:本文资料图片来源于中国环卫博览会,内容为互联网公开发布并经整理,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修订、删除!谢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