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的教授方式才能打动孩子

发布于 2021-09-02 08:28

在今天的头条文章中,分享了高效学习四个思维工具的前两个,现在,接着来说说后两个思维工具:

从教学出发,我们可以给到孩子什么样的感受?这里需要我们思考:课程里有什么样的节奏?哪一部分是峰值体验时间?怎样在可控的教学内容中安排好节奏?

这个节奏卡来源于我在驻站的美术课堂。一开始,我的驻站美术课堂是一节欣赏课,一节动手创作课。这个节奏稍微有些平淡,它的节奏是12 12 12的节奏,导致后来孩子们都掌握了这个规律,听欣赏课的时候就不拿画笔,上动手课才拿一些材料过来,逐渐失去了新鲜感。

我意识到问题后,就改变了节奏。我会穿插各种游戏、作品互评、校园写生等不同内容和不同形式的活动。改动后,孩子们每天都会很期待下一节课上什么、需要什么材料、到哪去上。孩子们课间见到我的时候就会问这些问题。在设计节奏卡时,老师要想一想在课堂中哪个部分可以作为峰值体验时间,其他部分会以怎样的节奏来帮孩子进入课堂。

第四个高效学习方法是多样化练习。这可以锻炼孩子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帮助孩子评估学习的背景、辨识问题之间的差异。

在“美的历程”课堂,我们把每个时代的美术特点放在一起,让孩子们通过对比找到差异,找到中间的传承点,而不是只盯着一个时代特点去学习、记忆和巩固。这种学习方法就应用到了多样化练习的规律。

多样化练习的本质是锻炼灵活性,让学生评估不同条件的细微差别,让学生通过不同条件的差别来锻炼和提升灵活性。

对此,我也设计了一个思维工具——多样化练习卡,来帮助孩子思考和练习。

这个练习卡可以围绕一个相同的教学目标。我们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可以想一想有几个实现方法,可以从什么角度去实现,是否有多样化的方法,多角度帮助完成教学目标的方方面面,比方说可以帮助理解、帮助应用、帮助巩固、帮助迁移等等。

今天重点跟大家分享的是检索、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多样化练习这4个高效的学习方法。书里还有其他的方法,比方说反思、细化和生成

反思可以用到检索、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多样化练习的任一个环节里。细化就是将新知识和旧知识联系起来,同时考虑关于这个问题会不会有更好的方案。生成就是主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去复述所学的内容。

如何打造自己的心智模型?

如何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

关于心智模型,书里提到每个人都有两个思考机制:没头脑的机制1和爱反思的机制2。

遇到一件事情时,咱们可能第一时间就启动了机制1,但这是无意识的,是直觉的行动。有时,这样的无意识和直觉就像错误的认知,是一种习惯性的偏见,或者说是对某个问题的假象。

但如果启动机制2去反思、去调整,去用检索、间隔练习、多样化练习、穿插练习以及反思等方法去启动爱思考的机制2,然后逐渐在“机制1察觉、机制2调整”这样一个个循环中不断打磨,不断形成更棒的心智模型,形成对知识的条件反射,记忆就会越来越牢固。

我们如何帮助孩子中断对于知识的遗忘呢?有三个要点。

第一,咱们要告诉孩子,轻松的学习是没有收获的,越费劲得来的收获越不容易忘。老师要把学习的过程讲给学生听。

第二,坚持使用检索、多样化练习等高效学习方法,不断变换方法,加深孩子对于这些知识的记忆。

第三,越轻松得来的知识,越不容易记住,所以,我们要创造适当的困难、有趣的困难,这样,孩子们会掌握得越牢固。

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耐心阅读。

在童行营地,我们通过营地手册来帮助孩子“检索”营期内学到的课程,并帮助孩子理清营地学习逻辑;

我们通过设计“间隔”“穿插”“多样化”活动,帮助孩子理解营地学习主题,引导孩子掌握PBL项目任务的解题思路;

我们通过“教学工具反思卡”来调整课程节奏、迭代营地整体日程、创造合意困难,为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小营员营造高效学习的氛围及场景。

童行营地时刻欢迎大家,但因疫情影响,我们十一营地暂时开放敦煌营地,欢迎大家选购,后续若有其他营地开放,会有公号文章。

12

韩小燕

童行书院营地教师

4年童行驻站经验及营地教研教学经验

希望陪伴孩子一起发现并解放天赋

童行书院

系统性通识教育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