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

发布于 2021-09-02 09:07

      我们都是当了多年老师的人,教过的学生没有万儿八千也有千儿八百。与社会各种群体类似,学生也是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有学业优异也有毕不了业拿不到学位的,有听话的乖乖孩子,也有叛逆的怪异学生。

      经常听人把这样一句话挂在嘴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句话出自社会人士之口也就罢了,什么时候也不缺信口雌黄之人,但如果出自教师之口就有点令人遗憾了!做一个教师已经不易,教师何必为难教师甚至为难自己?为师者何不扪心自问一番:“我教的每一个学生都教好了吗?好的标准是什么?”

      从古到今,从私塾先生到圣人或大师,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人没有遇到过教不好的学生,只是孔夫子似乎遇到过,否则孔圣人缘何会有“朽木不可雕”之说?这句话虽然是在骂他睡懒觉的弟子,但朽木确实不可雕。陈省身先生也讲过这样一句话:“好学生不用教,差学生教了也不会”。当然,你可以从多种角度解读孔圣人与陈大师的话,以证明这些话与“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并无矛盾。不过在你捍卫你的观点之前,至少要明确标准,否则一切的讨论都变得毫无意义!

      什么叫“好学生”?估计大家都会说:“当然是品学兼优。”“品”是内在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可以感觉得到,但有时会给人错觉。例如希特勒,年轻时没啥不良嗜好,不抽烟、不喝酒、不撩妹,也不贪财,可正是这样一个人成了纳粹头子,杀人狂魔!可见品字三个口,全凭人的一张嘴。那就看“学”了。即使从小学算起,一路走到大学,几乎门门课程优异,这就是好学生了吗?恐怕充其量只能说学业好。学业好但品不好的例子就太多了。从统计意义上看,“品学兼优”是有共性尺度的。但这里谈论的是“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有一个反例,命题就不对。当然,“品学兼优”是用来衡量优秀学生的,与“教得好”的学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那么“教得好”的标志是什么呢?“懂礼貌、识大体、学习合格”应该是“教得好”的最基本的标志吧?学习是否合格勉强可以作为评判教师是否“教得好”的标志。可“懂礼貌、识大体”呢?也是老师的责任?你教孩子礼貌了,可孩子的父母当着孩子的面显得很没礼貌很没教养,不懂得尊重他人,甚至不尊重做他孩子老师的你,你的教育管用吗?你教学生“识大体”,可孩子的父母很自私,做事只考虑自己,不管是否有碍他人或集体利益,即使当着孩子的面也能肆无忌惮地跟你吵架,你如何教学生“识大体?”也许你会说:“你说的只是个别家长。”请注意,我讨论的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个命题的真伪!从数学的角度说,只要有一个反例,这个命题就是个伪命题。

      或许又有人要辩解:“这里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指的是课程的学习,非指学生的综合素质”,姑且这么理解吧,虽然教书育人并非如此单纯。就一门课程而言,真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吗?在什么时间尺度里算?按照什么标准算?一学期?一学年?还是整个小学段、中学段?如果是小学段,这个问题多少勉强可以一说,60分及格,小学生考个60分还是不成问题的,中学呢?且不说需要小学做基础,就说说这数学,有哪位数学老师一生都没教过经常不及格的学生?总不能说经常不及格算合格吧?当然,过去有重点班非重点班,这及格的标准又有所不同,好与不好就更不好论了。 如此说来,这世界压根就没有会教的老师,或者99%都是不会教的老师,因为都遇到过没教会的学生。

       有些东西是经不住推敲的,所以在你准备语出惊人时最好三思而后言。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