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最美志愿者】扎根乡村 李永恒带领团队关爱留守娃/ 情暖民心 原西盛食品厂家属院有23位优秀防疫志愿者

发布于 2021-09-04 07:06

扎根乡村 无悔青春

这个年轻小伙

带领团队关爱留守娃

□本报记者 杨元琪 文/图

青年志愿服务队成员为孩子们检查暑假作业

“加油小伙子,马上就开学了,咱们先预习一下功课,你的潜力是很大的。”9月2日下午,叶县夏李乡许岭村青年志愿服务队成员李永恒对留守儿童晓雅说。
当天,李永恒和队友邱佳佳、田小涛等人到村里的留守儿童家中走访,为孩子们检查暑假作业并加油鼓劲。
| 明星志愿者荣誉多
“我们服务队不少成员小时候家庭条件也不好,吃过苦头,看到那些有困难的孩子,大家都愿意力所能及地帮一把。”李永恒今年30岁,是平煤神马集团七星选煤厂职工。18岁那年,他接触到平顶山市志愿者协会,被志愿者的精神所吸引,自此开启志愿服务历程。
2010年6月,市志愿者协会换届招募会员,李永恒积极报名,经历三个月的见习后,被任命为救助工程部副部长,负责对贫困学生进行走访、调查以及资料的整理和建档。他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每一名贫困学生的资料整理。2011年3月,市志愿者协会救助工程部工作调整,他又荣升为部长。同年4月,省慈善总会开展首届公益创投大赛,他负责协会的两大品牌公益项目“爱心旅游专线”和“校园爱心屋”的申报。为获得项目资助,他通过网络积极学习相关知识,认真总结以往经验,协会最终从34家公益组织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获得一年两万元的项目资助。
2015年李永恒负责申报的“留守儿童成长计划”项目经过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评审,获得近8万元的项目资金,用于帮助鲁山县留守儿童家园200余名留守儿童一年期的素质教育课程。
有付出就有回报,常年坚持做志愿服务,李永恒先后获得“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河南青年五四奖章”、河南省“优秀共青团干部”(脱贫攻坚驻村团干部专项)、“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平顶山市“脱贫攻坚‘鹰城榜样’奉献奖”等荣誉。
| 入村撒播爱心种子

李永恒在村里为老人提供志愿服务

值守疫情防控服务执勤岗

“我觉得农村是个大舞台,年轻人能够大有作为。”2019年1月,李永恒被共青团平顶山市委选派到叶县夏李乡许岭村担任第一团支书。
入村之初,李永恒就向许岭村党支部汇报了基层团支部建设相关要求,为团支部协调办公场所,配齐了团支部班子,同时积极向派出单位申请了桌椅、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制作了团支部标示牌和团建文化墙。
通过入户走访,李永恒掌握村内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信息,精准规划服务措施。他建立了“许岭村网上青年之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有效组织青年团员进行学习,“年轻人要有自己的组织,大家聚在一起,干事情也有劲了”。

青年志愿服务队在行动

2019年3月,他牵头成立许岭村青年志愿服务队,吸纳村内团员青年。队伍成立后,李永恒通过联系派出单位、社会公益机构、教育机构入村开展服务青少年活动,募集图书近3000册、文体用品200余件、书包文具60余套。随后,他又创新开展服务青少年“公益影院”60余场、“四防安全教育”12场、“学龄前儿童成长课堂”20余场、“困境儿童成长陪伴”16次。此外,他们常态化开展清洁家园、扶助孤老、秸秆禁烧宣传等公益活动。
“有好多农村孩子没进过城,我们就想着带他们去见见世面、开开眼界。”驻村后,许岭村青年志愿服务队先后两次带领34名留守儿童到市博物馆、高校开展研学旅行。
“我第一次进城玩就是永恒哥带的,我们看了电影、逛了大学校园,真让我难忘。”留守儿童龙龙说,参加活动时,哥哥姐姐们不仅为他们购买了意外险,还制作了标注有紧急电话的胸贴,准备了晕车药,全程一对一陪伴,直到平安回家。
“他把我们团结在了一起,大家跟着他干很有劲,培养了奉献意识,锻炼了自身本领。”许岭村青年志愿服务队成员赵创业说,目前他们的队伍已发展到近30人,今后还要吸纳更多年轻人加入,为服务乡村群众贡献青年力量。





邻里互助 情暖民心
这个家属院
有23位优秀防疫志愿者

□本报记者 李霞 文/图
“一、二、三,茄子!”9月2日下午3点多,在新华区西市场街道红旗街社区原西盛食品厂家属院大门附近,咔嚓咔嚓几声过后,该院23位“好邻居”志愿者身着红马甲、手持荣誉证书的身影在镜头中定格。
穿红马甲靠“抢”

志愿者从社区工作人员手中接过荣誉证书
“别看他们院就一栋楼70多户居民,还没有物业,可人人争当志愿者。这回社区表彰优秀防疫志愿者,光他们院就占了23个。”负责颁发荣誉证书的红旗街社区党委书记刘璐感慨道。
“毕竟优秀名额有限,就这还有好多人没选上呢!为了当志愿者在防控点值班,那段时间,大家有空都爱去防控点‘抢’红马甲,去晚了就抢不着。”拿到荣誉证书,居民陈延超乐得合不拢嘴,“有时我下班,干脆直接穿着红马甲回去,让老伴穿着再来。”
在优秀防疫志愿者韩凤英看来,在防控点值班虽没报酬还很辛苦,但常受众邻“关照”:居民王西珍是位老中医,每天都会熬上一大锅绿豆汤或清火茶送来,供值班人员和路人免费取用;担心他们吃不好,居民李岐阳、赵红莲等人送上蛋糕、焖面、包子、烙馍等美食;有天特别热,81岁居民张士德行动不便,专门央人搬来俩大西瓜;12岁的小学生张波文,用压岁钱买来了零食和水果……
楼栋长带头服务

“好邻居”志愿者在义务劳动

为何该院居民人人争当志愿者?刘璐说,热心的楼栋长张富珍功不可没。
原西盛食品厂家属院属于老旧小区,没有物业,过去院内垃圾乱堆、车辆乱放、杂草疯长,到处脏兮兮的,因为没接通天然气,各家各户平时做饭烧水只能用煤气罐,生活很是不便。
2016年,在社区引导下,古道热肠的张富珍被众居民推选为西盛楼楼栋长。几年来,她通过设立全楼居民参与的“中国好邻居”微信群,先组织居民凑钱统一安装天然气,又带头义务打扫院内卫生,为患病居民捐款,逢年过节还张罗着众邻里一起做团圆大月饼、吃大锅饭。去年创文期间,为美化院内环境,她还号召大家争做志愿者,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家属院安装大门、平整路面、美化墙体等。
全楼凑钱“改水”
长期以来,由于家属院地下自来水管网跑冒滴漏严重,居民饱受停水之苦。今年6月,张富珍又带头张罗全楼居民凑钱改造自来水管道。
“这回跑事儿的可不止我一个人,大家都争先报名参与。”张富珍笑着说,这几年,楼上不少居民争当志愿者。他们楼共有6个单元,她从每个单元选出两名“精英”志愿者,组建了一个“好邻居精英群”,加上她一共13人,代表全楼居民与负责“改水”的相关部门多次协商及配合施工。8月底,全楼“改水”工程顺利完工。
征求居民意见,楼下通道挖管,各家排管定位,调试水压……居民李鹏飞说,“精英”志愿者们为“改水”问题可没少操心:56岁的张二花负责五单元14户居民家的“改水”,她多次抱着两岁的小孙子,从一楼到七楼跑上跑下配合施工;改水管打孔、接管道等需用电,志愿者王艳红、马二香主动将自家电线扯出;挖楼下通道基坑时,需天天有人在通道一侧指挥车辆绕行,张二花、何新社就轮流守着……
“在他们院施工时居民很给力,天天有水喝、有瓜吃,干着也有劲。遇到入户排水管、试水等事,大家也都配合得可好。”负责他们院自来水改造的施工人员、河南帆硕建筑公司的朱晓磊入行已有七八年了,他说自己曾在许多小区干过活,从没见过像这个家属院居民这么齐心奉献、亲如一家的。

平顶山晚报抖音号:pdswanbao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