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义时,为了争取部分可以团结的对象,在南昌起义委员会的决定下,粤军大佬张发奎被任命为起义军总指挥。但实际上张发奎并未到任,起义军的总指挥最终由贺老总代理,叶挺则被任命为前敌总指挥。
南昌起义的部队,主要有贺老总的原国军第20军、叶挺代理军长的粤军第十一军、粤军第25师(起义后归于第11军建制)、以及南昌军官教育团组成。
起义发动时,第20军下辖三个师,第11军也下辖三个师,那么,这六个师分别是什么部队呢?六位师长在日后都是什么情况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第十一军,前身是北伐初期的粤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陈铭枢。孙中山去世后,老蒋利用“廖仲恺案”,将粤军大佬许崇智拖下了水,诬陷其为行刺廖仲恺的嫌疑人,许崇智无一争辩,心灰意冷之下宣布下野,就这样,粤军落入老蒋手中。
北伐战争时,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下辖四个师,在北伐军中打出了“铁四军”的威名,第四军也就此开枝散叶,发展壮大,其中的第十师发展成为第十一军,原师长陈铭枢升任军长,叶挺担任副军长。下辖第十师(师长蔡廷锴)、第24师(师长由副军长叶挺兼任)。
南昌起义开始前,军长陈铭枢被老蒋调到了南京,第十一军军长的职务由叶挺暂代。南昌起义时,叶挺说服了第十师师长蔡廷锴,争取到了他率领第十师一起参见起义。随后,在马回岭起义的周士第部改编为第25师,归于第11军的建制,这样,第11军就下辖了三个师,实力雄厚,我们来说说三个师的具体情况。
第十师,是11军的王牌部队,是粤军大佬陈铭枢的起家部队。师长蔡廷锴,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是陈铭枢的头号爱将。南昌起义时,蔡廷锴本来不想参加起义,但在叶挺的劝说下,蔡廷锴深受感染,最终还是参加了起义。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时,陈铭枢在福建重新出山,宣布重组第11军。听到老上级重新出山,再加上起义军在南下时形势不利,蔡廷锴的决心发生了动摇。最终,蔡廷锴率领第十师脱离了起义军,重新投奔了陈铭枢。
在蔡廷锴的帮助下,陈铭枢在广东站稳了脚跟,坐上了广东王的宝座。中原大战时,蔡廷锴率部北上参战,陈济棠趁机发动政变,将陈铭枢赶下台。第十师后来凭借在中原大战中的出色表现,先后发展成为第十一军、十九路军,参加过对我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以及著名的一二八淞沪抗战,蔡廷锴也算是抗日有功了。
后来,陈铭枢、李济深等人在福州举起了反蒋的大旗,史称“闽变”。作为陈铭枢一手提拔起来的将领,蔡廷锴率十九路军支持陈铭枢的主张,成为闽变的主力部队。后来,老蒋举兵进逼福建,面对不利局面,陈铭枢、蔡廷锴宣布下野,十九路军被来蒋收编,纳入了中央军的系统,这支北伐铁军的历史就此画上了句号。
第24师,是北伐过程中,由叶挺独立团抽调部分骨干组成的部队,师长叶挺。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后,在汤坑战败,师长叶挺暂时避居香港。后来,叶挺参与指挥了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叶挺因为遭受不公正待遇,一度离队赴欧洲考察。抗日战争时期,叶挺回国参加抗战,被任命为新四军军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叶挺将军是我军草创阶段的杰出人物,在军史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毛主席曾经称赞他说:我们人民军队的历史,要从叶挺将军说起。
第25师,前身即叶挺独立团。叶挺升任第24师师长后,部将周士第继任团长职务。南昌起义时,周士第率部在马回岭举行起义,改编为第25师,归于第11军的建制下。
南昌起义部队南下时,第25师与朱老总的第九军(即军官教育团)共同担任断后的任务,血战三河坝,激战武平,损失较大。
在三河坝之战后,周士第离开了部队,一度与组织上失去了联系。福建事变时,周士第在聂荣臻的帮助下,重新与组织上取得了联系,归队后参加了长征,很快便升任红二方面军参谋长。
抗日战争时期,周士第随贺老总率120师开赴晋西北,参与创建了晋西北革命根据地,120师挺进冀中平原后,周士第先后参加了齐会战斗、陈庄战斗、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等一系列战役,战功赫赫。
解放战争时期,周士第先后担任过晋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委、第18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务,参与指挥了晋中战役、运城战役、太原战役、扶眉战役等一系列战事。1955年,周士第被授予上将军衔。
周士第离队后,25师与军官教育团在朱老总的指挥下,克服了层层困难,最终在湘南成功发动了起义,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后来,朱老总率部进入井冈山,与毛委员胜利会师,红四军成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第25师是红军草创阶段的根基部队,朱老总也凭借自己的杰出贡献,被誉为红军之父。
说完了第十一军,再来说说第二十军。第二十军是在北伐后的回军途中被扩编为军的,下辖两个师,军长由贺老总担任。南昌起义时,第二十军扩编为三个师,师长分别为:贺锦斋、周逸群、秦光远。
秦光远出身于黔军系统,是贺老总的结拜兄弟。南昌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在汤坑失利后,秦光远离开部队,开始从事地下活动,继续为革命发光发热。1940年,秦光远的行踪被国军特务获悉,在湖南沅陵投宿客栈时被遭到军统特务投毒,壮烈牺牲。
在南昌起义部队失利后,周逸群被组织上派往湘西,与贺老总一起指挥了湘西地区的一系列起义,参与创建了红二军团。1931年五月,周逸群在执行任务时,遭到国军的伏击,壮烈牺牲。
周逸群军政双优,早在大革命时期,他便被组织上派往贺老总军中,在北伐战争中,周逸群辅佐贺老总率部扫荡豫南,表现极为出色。
周逸群是红二军团的奠基人之一,如果不是过早牺牲,他很有希望在建国后被授予大将军衔,一声叹息。
贺锦斋是贺老总的堂弟,大革命时期,贺锦斋即跟随贺老总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南昌起义部队失败后,周逸群潜回湘西,秘密发展革命武装,再次拉起了一支部队,这支部队就是日后贺老总创建红二军团的根基部队。
1928年9月,贺锦斋在对敌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贺锦斋足智多谋,骁勇善战,是贺老总最为倚仗的一员爱将,如果不是过早牺牲,他势必将在日后的革命岁月中大展拳脚,可惜了。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