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延续中华文化根脉

发布于 2021-09-04 12:17

辽宁省军转安置考试备考

微信交流群:13514231850

客服咨询:024-82398810

从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安徽“农民文化乐园”、江西“农家书屋+电商”等创新实践打造农民精神文化空间,到诸多公共文化机构疫情期间“闭门不谢客、服务不打烊”,让足不出户的人们相聚在“云端”,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供给日益丰富、品质不断提升,延续中华文脉,助力全面小康,赋能美好生活。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家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就是加快文化建设的关键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反复强调:“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供给日益丰富、品质不断提升,正在释放出多重红利。
公共文化服务延续中华文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通过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就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农村的扎根传承。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借助多种方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融入时代旋律,传承和延续历史文脉也将更有底气。
公共文化服务助力全面小康。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发展文化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文化小康也已成全面小康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持续深入发展,文化价值凝聚力、影响力、辐射力更加强大,对推动经济发展的贡献和作用更为显著。随着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以及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广泛应用,公共文化服务更加丰富多彩,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牢了文化根基。
公共文化服务赋能美好生活。文化具有着凝聚民心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功能,已经成为了衡量幸福美好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尺。改革开放以来,党坚持把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作为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建成村级文化中心57万多个。不管是城市书房还是农家书屋,再加上艺术节、戏曲节、旅游节等等,公共文化服务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正在不断地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更好地适应人民改善生活品质的新期待,必须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追梦而行,必须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989字)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