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于 2021-09-04 18:38

教师节又要到了,今天说说关于大师的话题。
大师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例如,佛教中尊称僧尼为大师;生活中评选优者为大师,如象棋大师、工艺美术大师等。当然,也有装神弄鬼、歪门邪道的自封大师。
大师,顾名思义,师之大者为大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术、技术、艺术、教术造诣精深、技艺超群者,可谓大师。历史上,思想、文学、艺术、教育、科学、军事、政治、商业等各领域均不乏成名成家的大师,对后世影响深远,例如先秦诸子百家、唐宋诗人词人、古来圣君贤相等等。
大师的诞生,通常并非有意为之,它与时代、形势、事件密切相关。大时代(大时),大趋势(大势)、大事件(大事),孕育大师。时势造英雄,大事成大师,大师与大时、大势、大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钱学森之问后,大师的话题,不时被提起,且多涉及教育、人才培养,意在改革我教育,润育新大师,成就大事业。
一个人的成长,通常离不开教育的作用,但教育并不是产生大师的充分条件,甚至也不是必要条件。成为大师真正的必要条件是,坚持学习思考探索,并最终悟道析理践行。有助于学习思考探索、悟道析理践行的教育,才有助于大师的诞生。
当然,诞生大师并不是目的,顺应时势、谋求突破、成就大事才是追求。
那么,今时今日,时势和大事是什么,教育又当如何呢?
时势是解放,大事是创新,教育当以学为主。解放,就是从时间、空间、人本身等维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松绑去缚、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新,就是克服不确定性,建立新的确定性——通过科学知新发现新规律、通过技术创新发明新工艺、通过制度维新发轫新规则、通过文化鼎新发端新文化,乃至建立人类新的生存和发展方式。教育以学为主,就是立足解放和创新的时势和大事,落实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成为学习实践探索的主人,鼓励而不是要求、促进而不是强制、支持而不是鞭策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探索式实践、探险式创业,自主的人才有创新创造的积极性主动性。怎么鼓励、怎么促进、怎么支持,考验着教育者的智慧和功力。
教师节,本该为教师庆祝的,却给教师出了难题,罪过罪过。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