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

发布于 2021-09-04 23:08

夏秋季,

是蚊虫叮咬的好季节。

而蚊虫叮咬,

是虫媒传染病的主要传播渠道。

虫媒传染病之一

 ——登革热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

也是全球最重要的蚊传疾病,

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

2万以上死于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感染蚊子传播的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国内没有疫苗,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目前全球最严重的病媒传播疾病。

登革病毒感染人体后可导致隐性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在我国少见。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突起发热,严重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极度疲乏;出现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等。重症病例会出血、休克,病情进展非常快,不及时抢救导致死亡。

二、登革热的分布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美洲、地中海东部和非洲等),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等较为严重; 

在我国登革热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同时伴有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病例和疫情的暴发,以广东、广西、福建、云南4省份疫情较为严重。

三、登革热的症状

典型的登革热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骤,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部分患者出现皮疹、出血倾向等。

四、登革热的流行特点

登革热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我国广东、香港、澳门等地是登革热流行区。

本病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5~11月份,高峰在7~9月份。
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以成人为主;在地方性流行区,发病以儿童为主。

五、登革热的预防和控制

登革热主要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避免蚊虫叮咬和有效杀灭蚊虫是登革热最为有效的防控措施。

01

针对准备前往登革热流行国家旅游、务工的人员,可以采取以下登革热防控措施: 

1.搜集信息。在您出境前,可以向海关及其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咨询,或者登陆海关总署网站,查询该国登革热疫情。

2.准备物品。长袖长裤和驱蚊剂一定是您出国必备的防蚊神器。在流行地区,出门前一定要穿浅色长袖长裤。此外,您还可以将含有避蚊胺、驱蚊酯的驱蚊剂喷洒在暴露的皮肤或是衣服上,尽可能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3.观察环境。在您抵达国外的住处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开空调?还是吃西瓜?建议您要尽快清理室内外的积水。室内水生植物每3-5天就要进行换水,避免蚊子孳生。使用纱门纱窗、蚊帐、蚊香,如果蚊子较多,您还可以使用杀虫气雾剂等进行灭蚊。

4.注意时间。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高峰时段(早晨、傍晚)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如果您要外出,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小心觅食的伊蚊。

5.如有不适,及时就医。如果您在国外期间或者回国的两周内,出现了以上提到的症状,那么您要及时去医院,主动向医生说明出国史或旅游史,有无蚊虫叮咬,以及同行人员的健康状况,以便医院准确诊疗、疾控部门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02

针对身处登革热流行区的大众来说,可以采取以下防蚊措施:

1.在居住场所安装纱门纱窗、通道装上防蚊网;

2.在睡觉时挂设蚊帐、使用灭蚊灯或点燃蚊香驱蚊;

3.到室外,应该在皮肤裸露部分涂上驱避剂或驱蚊花露水,尽可能穿浅色长袖衣长裤;

4.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早上八、九时,傍晚五、六时)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登革热防控有效的蚊媒控制措施还包括:杀灭成蚊、清除蚊孳生地(积水)等。

 

登革热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但是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于登革热的防控和病情的恢复都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您:


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地区;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出现上述登革热样症状...

请您:


立即与辖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取得联系!及时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快确诊,避免病人被蚊虫叮咬以防止进一步传播!

当存在蚊虫叮咬史,在登革热流行地区或者归国时如有发热、皮疹、面胸颈部潮红等症状时,应及时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等相关部门申报并到医院就诊,避免延误治疗,同时也避免归国后造成本土疫情的扩散。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