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娃 原创】飞播造林情怀

发布于 2021-09-05 00:22

青山绿水 胡艳 - 青山绿水
飞播造林情怀
文/胡姓娃

飞机播种造林速度快、省劳力、成本低、活动范围广、能深入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和高山沟壑地区造林作业,是一种多快好省的机械化造林方式。

洛南县的飞播造林始于1975年,当年飞播的大圣山、页峪脑播区已经郁闭成林成材,生长良好,郁郁葱葱,是秦巴山区乃至我国北方地区飞播造林成效最好的典型示范播区之一。

大圣山是我县的五大高山之一,飞播前植被稀疏,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灾害。飞播后,当地政府及时组建了两个乡办林场和两个村办林场,落实专人进行管护。经过多年持续不断的努力,大圣山播区二万余亩造林面积全部郁闭成林,长势良好。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了周边地区群众的烧柴困难问题。油松林蔚为壮观,长达4km的飞播油松林带就像一条绿色飘带镶嵌在洛河北岸、“神龟负书”之滨,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彰显着飞播造林的巨大优势和成功典范,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体现。

 


我于1985年调到县飞播管理试验站工作,直到2001年离开,长达17年时间,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飞播造林事业。我在飞播管理试验站工作的这一段经历,弥足珍贵,时常让我难以忘怀,那些曾经的故事依然记忆犹新……

领导关怀情难忘。飞播造林是一门新兴的林业学科,需要学习的东西特别多,省飞播站原站长余志立同志是一位专家型领导,主编过多部飞播造林专业的著作,是我的良师益友,虽然余站长因公殉职了,但他那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一直是我学习的楷模和榜样。1985年10月全省飞播造林工作会在汉中市宁强县召开,会上我代表洛南县作了大会发言,余站长对我县的飞播造林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会后,余站长多次到洛南县调研飞播造林工作,出于对我的信任和关怀,余站长让我代起草陕西省地、县飞播站管理办法,办法起草完成后上报到省站,后因余站长因公殉职而搁浅。同样,出于对洛南县飞播造林工作的关爱,为科学经营好飞播林,建立全省飞播林经营示范样板,时任省飞播站余志立站长将省级《飞播林抚育间伐技术样板建设研究》项目安排在洛南、宁强、汉阴三县实施,该项目在省飞播站及洛南、宁强、汉阴三县的共同努力下,历经三年时间顺利完成,该研究完成后于1993年11月荣获陕西省林业厅林业技术推广成果贰等奖,1994年4月荣获陕西省政府农业技术推广成果贰等奖。在此项目的带动示范下,我县参与完成的商洛市《飞播林抚育间伐与综合利用示范推广》项目,于2000年7月荣获商洛行署壹等奖。两个项目的研究完成,填补了我国油松飞播林抚育间伐的一项空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起到了技术示范和技术辐射的双重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洛南县及全省的飞播林抚育间伐工作,为“陕西省油松飞播林抚育间伐技术规范”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技术人员,在两个项目的研究中做出了显著成绩,受到上级业务部门的表彰奖励。

同行专家倍亲切。1987年春,原国家林业部为了宣传全国飞机播种造林成效,摄制飞机播种造林电影《洒向人间》。林业部造林司工程师张耀恒、内蒙古电影制片厂摄影师巴托夫到洛南拍摄飞播造林成效影视资料,由于天气原因,在洛南等待了半个月时间才完成拍摄任务,二人对工作非常敬业认真。陕西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惠景明、张乃权等多位同行多次到洛南来从事飞机播种造林勘察设计。八十年代的洛南交通相对落后,生活艰苦,各位同行与大家同吃同住同设计,克服了工作生活中的多重阻力和难题,起五更睡半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为洛南县的飞播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干一行爱一行、待人诚实的优秀品格让人佩服敬仰,值得我用一生去学习发扬。飞机播种造林勘察设计的基础工作是外业勘察,而勘察的技术难点是地形图识别。为了破解难题,我在惠景明、张乃权等人的传帮带下,通过多年外业实践和内业研习,逐渐掌握了地形图的识别判读本领,也为后来我参与完成的林业类各项工程设计打下了坚实基础,同行专家的深情厚谊永志不忘。

撰写文章舒情怀。在国外,使用飞机播种造林已有八、九十年的历史,主要国家有美国、前苏联、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国外飞播造林大多数是试验性质的,造林面积小、成效差,推广应用不多。而我国人多地少,森林覆盖率低,造林绿化要求迫切。为了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进程,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才在全国范围内试验实施并推广,我县是早期开展飞播造林的县份之一,飞播造林成效显著。为了及时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宣传我县飞播造林建设成效,让更多的人了解飞播造林的好处和经验。在总结调研的基础上,我撰写的《抓好飞播造林的经营管理》、《大圣山飞播林效益好》、《洛南县油松飞播造林成效评析》、《洛南县大圣山、页峪脑飞播造林效果与效益分析》4篇论文,先后在《陕西林业》、《陕西林业科技》上公开发表,为宣传洛南县飞播造林成效,推动洛南飞播造林事业的大力发展贡献了个人力量。

飞播精神常励志。飞播造林区大多自然条件恶劣,交通不便,条件艰苦,要完成一个播区的勘察设计、飞播施工、出苗调查等工作必须深入到播区的最高点,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是常有的事。夏天天气炎热,酷暑难耐,遇到下雨天,淋湿衣服是家常便饭,每天野外工作的时间多达十几个小时,超强度的工作量让人感到吃不消。1986年4月,上寺店牛皮沟播区飞播造林作业期间,由于交通不畅,后勤保障困难,飞播造林指挥部将大本营设在灵口街。飞播期间,每天早晨12点起床,1点准时出发,先乘卡车行至上寺店,再改用手电照明步行至与河南省交界的山脊线,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到达航标点,一组新电池用不了一个晚上,连续几天天天如此,直至飞播造林作业结束。每天的作息时间实行军事化管理,虽然工作辛苦,但这种管理模式既磨炼了个人意志,又让我受益非浅。无论是省院同行,还是站内职工,参与播区设计、飞播施工、查苗调查的工作人员都无怨无悔,饿了啃一口干粮,渴了喝一口山泉水,累了在路边地头歇一会。他们以飞播人特有的不怕苦、不怕累、能吃苦、能战斗的奉献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飞播人,为我县的飞播造林事业贡献着光和热,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年华。

十七年的飞播造林经历,虽然短暂。但却给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回忆,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值得用一生怀念,值得用一生珍藏,值得用一生珍惜。

时至今日。我已经离开飞播造林战线二十多年了,但当年的点点滴滴依然清晰,曾经的过往依然历历在目,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飞播造林。我会用心用情去回忆、去珍惜,直到永远。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胡姓娃,男,生于1964年10月,陕西洛南县人,高级工程师,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40年。商洛市林学会会员,洛南县县级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第三届陕西青年科技奖推荐人选,陕西省核桃等干杂果经济林专家。在《陕西林业科技》、《中国现代化建设研究文库》、《安徽农学通报》、《陕西林业》等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林业专业学术论文20余篇;曾荣获县政府以上奖励十五项,其中省、厅级林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项。有多篇散文在《青年文学家》杂志、《陕西农村报》、《秦岭文学》、《馨香盈秀》上公开发表。热爱林业,敬畏自然,崇尚山水田园生活。

艺术顾问:
       韩殿盈     刘剑锋     李   斌     
       王瑞祥     杨克江     张乐平    
       李智慧     董建凯     萧   军     
编辑指导:
       乐俊峰      王秀峰      赵  英    
       张芬哲      胡小龙
协作媒体:
       禹平文学      秦岭文学      松风阁语
       大乾州          细语华阳
主     编:张秀芳
副 主 编:李书盈   郭当锋   彭君婵

温“馨”世界,春暖花开。文学大舞台,有才你就来。新朋与旧友,在此乐开怀。
书“香”家园,独树文坛。读如溪汇海,写似木燃火。赏析与创作,花果两衬托。
丰“盈”灵魂,推介美文。人生有翅膀,文学是力量。千古长河叹,一缕白月光。
乐“秀”自我,繁荣创作。太阳固灿烂,月亮也温暖。星辉映前路,萤火莫自惭。

投稿邮箱:1019623839@qq.com
微信投稿:wx18729698387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