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孩子的控制力?

发布于 2021-09-05 02:19

不知道你有没有被这样的事儿所困扰:
1.说好不乱买东西了,小孩一进到超市又闹着要买各种玩具?
2.牙齿都已经坏掉几颗了,孩子还是忍不住偷吃糖?
3.孩子动不动就生气、发脾气?
...

这些行为都是孩子自控力不好的表现,省事儿的家长是用打骂来解决问题,打骂见效快,但长期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那你说孩子就是不听话,有时真的让大人心烦火大,很恼火啊。别急别急,我就告诉你孩子控制不了自己都是有脑科学依据的。

人的前额叶皮层掌管着思考、情绪调节、体察别人的想法和心情等,能够让孩子在遭遇情绪波动的时候(生气、难过、被诱惑...)理性面对、合理控制。

而到了2、3岁时,孩子的前额叶才开始发育,到6岁达到高峰,一直要到25岁才会发育完成。在前额叶没发育好的情况下,孩子的自控力是比较差的。虽然如此,我们还是有一些方法去帮助他们增强自控力。

下面就罗列下Dr.魏给爸爸妈妈们的几个建议,大家按需自取哦。

增加心理距离

孩子们都特别喜欢玩假装游戏,如果你让一个小孩安静的站着,他可能一分钟都站不了。但如果你让他假装在守卫一座城堡,他就能坚持许久。

这个方法是让孩子站在第三视角去看待问题,看问题的角度变了,他们会更加冷静、理性,也能找到更多的解决办法。比如把自己想象成喜爱或崇拜的动画片主角、神话英雄,思考他们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做。

这个方法的脑科学原理是,我们很厉害,和我们假装很厉害,两者的大脑网络是一样的。你有听过增加自信心的一种方法是,每天出门前对着镜子面前的自己,夸奖自己一句”你能行!“、”你真美!“吗?这大概就是假装的力量了。

让孩子用第三方的心态来看待冲动,其实是增加了孩子和冲动之间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远了,他们的情绪就冷下来了。

增加时间距离

研究发现,多用”将要“、”稍后“等时间词语的孩子,自控力会比较强,这就是从时间上增加距离,让孩子多想想未来的好处,少想现在,能降低冲动。

比如孩子回家写作业拖沓,半天都完不成作业,家长还一直催促,这是玩没玩好,作业也没写好。如果一开始就提醒孩子,”认真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你现在认真做作业,然后很快就能开开心心的去玩,完全不用想作业的事啦,多开心啊“;用于奖励,你说”你再坚持早起3天,就能得到3颗星星,到时妈妈就能满足你一个愿望啦“

引导孩子畅想未来的事情,想到后面的甜头,他们更能控制现在,坚持下去。

聚焦刺激本身

这是冷聚焦策略,从认知层面上去改变对刺激的看法。比如糖,你可以想象成甜甜的好吃的食品,这样会激发你的食欲;你也可以想象成高热量的会让人长成大胖子的食物。

比如孩子特别喜欢喝可乐,那可以引导孩子去看可乐的配料表,看可乐含有多少的糖分。把可乐的糖量和方糖比较,让他具象的知道喝下一罐可乐就摄入了大约40克糖,相当于吃了十块方糖!而成人一天摄入的糖量不能超过25克,小孩还要少。

对于一些可能引起孩子冲动,我们又想加以控制的行为,我们可以增加对那件事情的客观性描述,帮助孩子更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冲动。

利用损失规避

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损失规避”的概念。

损失规避指的是,一定数额的损失所引起的心理感受,其强烈程度约等于两倍数额的获益感受。

这也就是在大多数打卡活动中,为什么组织者会先收取一定的打卡基金,没完成打卡则扣除相应的基金。相对于发放相同数额的奖励给打卡成功者,前一种规则下的活动会有更高的打卡成功率。因为人都有损失规避的心理。

我也最喜欢用这种方式去鼓励我儿子抵制诱惑。

记得最近一次带小睿去富力中心玩,他被大厅里的赛车游戏吸引了,人坐在赛车里沿着轨道转3圈,玩耍大概几分钟时间,收费50元。

我肯定是不愿意让他玩的,但我知道我不能强制阻止他玩,一是懒得收拾他的负面情绪反应(他可能会哭会吵会跑会很不开心),二是我应该给他一些机会让他自己思考自己做一些决定。于是我对他说:“儿子,妈妈知道你很想玩哈,但是妈妈告诉你玩这个赛车游戏转3圈就需要50元,不知道你存钱罐里的钱够不够呢?如果你实在想玩,那你就去玩哈,你自己决定^_^”。

已经坐进赛车里准备开玩的他,想了想后,又站了起来说到:“还是等我长大些了再玩吧!”一想到会花掉存钱罐里这么多的钱,他就舍不得了,也就控制住了自己当时的冲动。

小结

前面三点是Dr.魏针对加强孩子自控力提出的建议,最后一点是我喜欢用的方法。只要教会孩子用对策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调节他们的认知,就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控力。


推荐

学习原来可以这么好玩!

“爱我你就夸夸我”原来错了!

让孩子越来越优秀的三个好习惯

父母的权威从哪儿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