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你有什么心,就会感什么果,别不信!

发布于 2021-09-05 06:34

明白佛教修行原理的人都知道,修行贵在修心。我们要摒弃自己过去种种受到染污的心,使之回归清净平等,才能达到真正的自在,从而获得解脱。每个人的用心不同,最终的修行效果就会大不一样。

佛教提倡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所谓的菩提心就是觉心,如果你没有一颗觉悟的心,那么真正的大悲心就无法生起。比如你看到他人的痛苦,虽然可能也会觉得有一丝的怜悯,但是转念一想,这个痛苦毕竟在他人身上,我自己没有感受到;或者看到别人在争斗,还没有打起来,可能你的心里就会在想,就算是打起来了,跟我也没有关系,也影响不了我。

其实如果当你真正的从内心发出慈悲心,在这个法界之内,你对所有众生的苦,都能够感同身受。虽然你还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去救度众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但是你完全可以用自己的心念,并借助于佛法的力量,或者诵经、持咒、念佛,将此功德回向给法界众生。只要你发心至诚,是能够真实的利益到他们的。

就算没有亲眼所见,看到对方的痛苦。哪怕只是耳朵听闻,某某地方有灾难,你也会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发愿让他们免除灾难。而不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甚至还抱有幸灾乐祸的心态。心想: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呢?所以我们要明白一个核心的关键就是,修习佛法的重点,就在于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让心变得清净,变得柔和与慈悲,把贪嗔痴慢疑种种恶的心态,一点一点的去除。

因此,检验修行效果的方法,不是要看这个人多么的神通广大,或者具备常人不具备的某种本领,所有的这些都只是一种外相而已,它不是真实的。你只看他对人对事的用心,就可以感受出来。如果他的心中还掺杂着贪嗔痴,那就证明他的业障还没有清除,如果他的心永远都是慈悲的,平静的,平和的,清净自在的,永远都是欢喜的,利他的,那么这个人的修行就十分了得了。

因此,文殊菩萨告诫众生要善用其心,当你真正学会了这四个字,并把它真正落实到生活当中的时候,你会发现生活中无时无处不是修行,无一不是借境来修心的机会。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别人是夸你还是批评你,甚至是污蔑你、冤枉你,你要知道这些境界都是帮助自己练心的,如果你的心能够做到不管面对任何人,任何境界,都能够不动心,不动念,你就小有成就了。

因此,我们在平常的对人对事对物的过程中,都要学会善用其心。要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来考验自己的。我们要发愿利益众生,忏悔往昔的业障,要真正踏踏实实地,不仅为了自己的成就,也为了众生的成就。如此,生出大慈悲心,你的心就与佛菩萨的心是相一致的,你的凡夫心就可以慢慢的转变成佛心,自然可得无量功德。

本文由“修善无上”原创,转载请注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中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当之处,敬请交流探讨,感恩阅读与分享,欢迎随喜转发。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