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瑞汽车工作是怎样一种体验
发布于 2021-09-05 07:02
每年的校招都在前一年的寒假就结束了,招聘人数在100-200人之间。校招本科生入职第一年是作为实习生,满一年作为设计员,研究生入职即为设计员,薪资本科生大约4k,研究生6k 。入职后除了为期1周军训还有为期1周的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培训、1周左右的工厂培训,然后分配到各个职能部门,还要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非脱产培训)。奇瑞的技术储备还可以,在吉利、长城这些主机厂还没成气候的时候,奇瑞已经跟全球各大供应商、设计公司合作过多个车型,所以奇瑞的工程师见识还是有的,能力也有。战略上的失败只能说决策层看到汽车工业的繁荣后而有点急于求成了,扩张有点盲目。奇瑞是个地方国企,从资源层面,它没有行业里的央企有可调动的资源,从市营市场来说,它又没有如吉利、长城这些私营企业具有灵活性,同时又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不能裁员)。
不了解奇瑞的人可能不知道,它也有最辉煌的时刻。奇瑞是最早进行正向研发的国产车企之一,它也是当年的自主品牌销量王,奇瑞的技术更是可以堪称业界一流,它的发动机也在国际上获奖无数。然而就是这样技术领先的奇瑞现如今却沦为了一个二线自主品牌,这跟销量王的差距确实也有一些太过悬殊了,那么奇瑞又是做错了什么事情才沦落到了今天这副模样呢?
不重视营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广告营销也成为了车企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然而相比起吉利、长城、长安等车企来说,奇瑞的营销宣传着实是太不给力,单纯靠着早年积攒下的口碑显然已经没有办法支撑起奇瑞的名气。失败的子品牌太多。在这些子品牌凉凉之后车主便丧失了对于奇瑞品牌的信任,它们的售后服务也成为了大问题,而这些加盟奇瑞子品牌的经销商也是吃了大亏,很多经销商对于奇瑞也不再肯定,再加上这些品牌的创办和成长都是需要大量投资的,它们的失败也就使得奇瑞的资金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车型定位不明确。奇瑞最大的问题就是它的车型布局太不明确了,换汤不换药永远不会得到消费者的喜爱。“战略2025”发展规划,要在新产品、新技术、新能源、智能互联+无人驾驶、品牌建设、高端国际市场等方面进行一系列布局青岛市政府正在打造一个南部以一汽大众汽车为依托的即墨区汽车产业集群,北部以北汽新能源汽车为依托打造新能源汽车的产业集群。所以此次收购奇瑞汽车是实现青岛乃至山东汽车产业集群的一个重要的产业布局股改的好处,其实就是希望从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关系,企业管理体系和制度等方面,纠正奇瑞的所有问题。资本有它自己的逻辑,有它内在的激励因素,它会改变奇瑞。不知道大家是怎样看待奇瑞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中发表您的观点和看法。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