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见筑︱山阶民园——公园里的公共事务中心

发布于 2021-09-05 09:16

△鸟瞰图

 

项目解读

△区位分析
项目位于深圳大鹏新区葵涌中心区金岭路和规划金业北路交汇处西北侧,距离大鹏湾约 3.4 公里。东临工业用地,北临笔架山,西临禾塘山水公园与大鹏新区管理委员会,南侧为金岭路连接金业大道,地理位置优渥。如何在留住青山绿水的同时合理组织公共事务?这是我们本案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建筑设计
针对本案,立方设计考虑到场地的独特性及优越性,提出了“造势成山”的设计理念,以层叠起伏的建筑形体模拟山势,将建筑打造成山,与地形山体巧妙融合,力求在城市化进程中保留地域的自然特征。

△方案生
同时以公共生活中心为媒介,通过丰富的室外公共空间让自然与城市融合共生,希望将其打造成大鹏新区最具辨识性的新行政文化地标建筑。
△总平面图

 

功能分区
立方通过将原有任务要求的体量主体与平缓山地结合,将主要功能集中置于场地东西两侧塔楼内,从而将中间的开放城市-自然通廊与活动场所归还给城市,让城市发展的同时也能留住青山绿水,达成连接城市连续文明的场所回归。
△建筑组团功能分区
大鹏公共事务中心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公安指挥中心、交警大队营房、档案馆·方志馆及其相应的服务配套设施。
公安指挥中心流线结构
△公安指挥中心
利用基地的山地性,逐层抬升各级大堂,形成多层台地系统,集约高效地解决公安指挥中心复杂的功能布局。整体依山就势,分台驻地,减少土石方量,节省造价缩短工期。
交警大队营房功能分区
△山体鸟瞰
交警大队营房的设计,考虑到职能特点与现代化基层部门的开放、友好及亲民性,其空间以私密到开放依次由高至底层排序,并采用双首层的形式,使办公流线与公众流线独立设置,确保区域的公私分明。
△统一的竖向交通
△档案馆
档案馆及行政服务大厅经由场地东南角广场进入,并逐步分流对外以及办公后勤出入口。行政大厅利用山地景观创造统一竖向交通,与档案馆塔楼在五楼的办公空间通过廊桥连接。总体流线区分清晰,各单位互不干扰。
△科技馆室内效果
△方志馆大厅
我们把方志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技馆有机整合,形成集合化且具有大鹏特色的地标性文化区。文化区结合全域公园设计,令社会不同年龄阶层共存一处,各式各样的行为在此发生,成为人人共享的一片乐土。
△入口透视图
△鸟瞰图

 

立面设计
针对大鹏新区在地性与东部性特征,塔楼采用玻璃幕墙结合再生竹木材料立面遮阳格栅的方式,在满足遮阳通风的同时隐藏开启扇,保证立面效果的完整性。

△整体轴测
△东侧塔楼
△模块化裙楼
裙房立面采用彩色混凝土结合不同角度折角立面形态,在保证景观面的同时遮阳通风,营造与山和谐的整体建筑效果。

△立面图

△入口效果图

 

景观设计
公共空间以山的不同形态为设计意念,利用斜坡、阶级、植树打造功能分区,而非围墙、种植池。设计提出自然的景观体验,强调人与环境的互动,让全龄活动自然发生。

△平面图
地形平整过后形成三级关系 : 让人流集散的开放广场及吸引公众进入内部场地的雕塑公园 ; 经过斜坡及上方建筑形成的“大门”进入活力高地,此处是服务居民的“后花园”,也是进入现有登山步道的过渡场所 ; 自然山谷提供幽静的休息空间,和旁边的天台社区园圃形成自然与人文的有趣对比。
△模型效果

 

可持续设计
我们相信建筑项目设计和施工的系统方法可带来真正的可持续性。 对于该项目,我们设想了一种基于生命系统和新陈代谢理念的方法。

△节能分析-水循环和太阳能
建筑物从来都不是静止的,由输入和输出系统组成,正确理解可以减少碳排放,更好地影响社区并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通过对材料和技术的巧妙使用,我们提出了一种与深圳一样具有创新性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将生态引领、绿色发展的理念落到实处。

项目名称:山阶民园——公园里的公共事务中心
项目地点:广东省深圳市
设计单位:深圳市库博建筑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立方设计)
建筑设计:段安安、严策、李旭霞、伍慧婷、钟棒、康俊杰、邓广东、Gabriel、廖争、罗应豪
LCC设计主创:Jason Hilgefort
LCC设计团队:李昌锭、范隽仪、Ceas Chong、周罡毅、余祖润、Nicole Lau
Taller设计主创:Julian Restrepo
Taller设计团队:Jaime ruiz luna、Juan Esteban Canal、Camilo Martínez
设计时间:2021年

- 近期阅读 -

夏季纳新︱别躺了,一起造作吧!

△立方设计合伙人邱慧康出席德国国家设计奖颁奖典礼

立方见筑:武汉华侨城杉·艺术中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