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罗多德可以知道欧洲和亚洲是一整体吗?(一)

发布于 2021-09-05 15:36

1 《希罗多德历史》和《伊利亚特》
众所周知,《伊利亚特》中描写的特洛伊战争的起因是女子海伦引起的,海伦也因此被认为是全世界最美丽的女子之一,由此看来,美貌这东西不仅要五官端正,更重要的是宣传力如何。如果宣传力不会对人的审美产生影响,我们也不会认为小说人物海伦是世上最美的女子之一了。当然,如果仅论海伦是否为真,实在很难发现《伊利亚特》的问题。但《伊利亚特》并不仅仅是由海伦构成的,《伊利亚特》是由许许多多的事物构成的。作者述说许许多多的事物时,总不免会忙里出错,于是在不经意间道出了怀胎八月出生的是早产儿,这个证据指向作者至少知道《儒略历》。因此,我们可以据此判断《伊利亚特》的成书上限必定在《儒略历》(公元前45年)形成之后。结合无纸证据,罗马人东迁,希腊人崛起等事实,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定《伊利亚特》的成书上限晚于《早期罗马史》成书时间,即产生于公元364年之后。当然,后一种推论十分复杂,不如《伊利亚特》作者至少知道《儒略历》的证据来得直观,我们可以暂且先用《儒略历》形成时间作为上限,就此可知《伊利亚特》是罗马帝国时代,罗马人的著作,并非古希腊时代,古希腊人的著作。这个结论说明海伦是小说人物,并非实际存在的。一些还在幻想历史中的海伦长什么样的,可以打住了,历史上就没有海伦这个人。

因为《伊利亚特》而衍生出了无数的关联画作

我们也能直接用《伊利亚特》的成书时间来判断《希罗多德历史》为伪作,因为伪希罗多德知道晚出之书《伊利亚特》。这就是我在最开始说的,辨伪古希腊著作问题是十分困难的,所有古希腊伪作都没有被标注成书时间,而我们却要通过伪作和伪作之间的关系来确定某部伪作确为伪作。尽管这种做法极为艰难,但我们不要忘记,信息量最大的便是这些伪作,只有直接辨伪伪作本身,才是最有效的辨伪方式。
用《伊利亚特》的成书时间来判断《希罗多德历史》为伪作,只是证《希罗多德历史》为伪作的证据之一,我们还能在其他方面发现两者的不同,并确定《希罗多德历史》为伪作。《伊利亚特》和《希罗多德历史》最大的差别恐怕就在国家、民族、地理上。
通过真实的历史,我们知道人类对地理的认知是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不可能存在一种人对地理学的认知是极为超前的。这种超前认知出现了,又很快湮灭了,在15世纪乃至更晚的时候却被人找到了,是令人费解的事情,这就如有人在47万年前放枚中国造的原子弹。在《希罗多德历史》中,我们便能看到伪希罗多德对地理的超常认知能力。不过在古希腊、希腊化时代人中,对地理学的认知过于超前的典型人物并非伪希罗多德,而是伪托勒密,此公不仅知道中国,而且连中国南海大致长什么样,他都知道了。并且,伪托勒密是根据经纬度来确定地理位置的,这个概念沿用至今,我们今天仍用经纬度来确认一个地理位置。
在地理学方面的成就,伪希罗多德在伪托勒密面前,真是小字辈。伪希罗多德、伪托勒密对地理学的认知,如果放在15世纪末叶或16世纪其实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这些认知放在公元前5世纪或者公元2世纪,可不得了。这些认知就是举世瞩目的成就,人类在这个时间点根本没有达到这个高度,而这些古希腊人却做到了。如果这种认知是属实的,中国人的先天性看来真是有问题的,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先天性有问题,全世界人的先天性都有了问题,欧洲中心论者如是,古希腊学者亦如是。原因是不论古今,除了古希腊、希腊划时代的懂古希腊语的人之外,没有人有资格将伪托勒密等人和某人进行比较,因为在伪托勒密等人面前,这些喧哗者也是被伪托勒密等人睥睨的对象。毕竟超前的认知能力,具备领先同时代的人类几个时代的知识,只有古希腊、希腊化时代的懂古希腊语的人做到了。这也正是我为什么辨伪的原因所在,探寻古希腊真相,发现古希腊真相,看看古希腊人是否真的有如此非凡的成就。
2 欧洲和亚洲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整体吗?

回到《伊利亚特》和《希罗多德历史》著作本身,我们如今已能知道亚洲和欧洲是一块陆地,不是两块陆地,有趣的是,在《伊利亚特》中,特洛伊被认为是亚细亚的某个地方。亚细亚,应该是拉丁人对亚洲的称呼,这个从拉丁人地名命名习惯能看出亚细亚大概率是拉丁人命名的。亚细亚的拉丁文是Asia,它的词尾是“a”a是没有意思的,只是语音助词而已。拉丁文Sina,中的a也是语音助词,没有意思,将助词a去掉,Sin翻译为汉语便是的意思。Sin是否是中国汉代以前的古人的发音,不得而知。Sina是个非常有意义的拉丁文,一个说法是,Sina指秦朝。然而,秦国并不止秦朝,姚秦也是秦朝、秦国。Sina究竟指的是秦朝的秦,还是姚秦的秦,恐怕就是一个悬案了。
不过,Sina让我们看到,拉丁人对远在天边的秦,都有一定的了解,因为秦确实存在过,但近在眼前的希腊,拉丁人却一无所知,这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合理解释便是当时的古希腊没有那么辉煌,现存的古希腊著作都是后人托伪的结果。
折回亚细亚问题,因为特洛伊在亚细亚,希腊联军便需要远赴重洋才能到达特洛伊。这就是说,《伊利亚特》的作者认为欧罗巴和亚细亚是被海洋分割的陆地
看东汉甘英的去向,当时他便在亚细亚,他也是试图通过地中海前往希腊等地。当地人并没有告诉他,还有一个陆地到达希腊等地的办法。
我们再看《早期罗马史》,书中并没有说罗马的疆域涉及今天的乌克兰等地等地,罗马帝国的疆域到莱茵河附近是非常晚的事,而在此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罗马帝国的疆域一直徘徊在莱茵河、多瑙河附近。《早期罗马史》的时间往前推一点,罗马帝国向东扩张是苏拉以后的事,据《早期罗马史》描述,罗马的历史是,先是苏拉灭了希腊诸国,继而才有东征亚细亚的事。因为罗马帝国在早期从未向今天的乌克兰等地扩张,早期的西方人便产生了一个观念,认为多瑙河以东不远便是海。这点看老周的黑雾效应就能明白了。
从世界地图的局部而言,亚细亚和欧洲很像是分离的。因此,当时的欧洲人便认为亚洲和欧洲是分离的两个板块。
 
(图1,谷歌卫星地图截图,地图中间部分为伊斯坦布尔海峡)
(图2,谷歌卫星地图截图,如果不从整个地球的视角看地中海地形,就很容易认为欧洲和亚洲是两个分离的洲。)
 
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从意大利、君士坦丁等地到小亚细亚,走陆路,无异于绕黑海一圈,但从地中海,通过海路前往小亚细亚,几乎是直线行走。海路比陆路好走,欧洲人便习惯于走海路,久而久之,便没有去注意,其实有一条陆路可以通过。
《希罗多德历史》第二卷也说道:
16 全世界分为三个部分:欧罗巴、亚细亚和利比亚……
 
这里的利比亚并非指今天的非洲国家利比亚,而是非洲的别称。我们现在所称的非洲,全称为阿非利加,《早期罗马史》便是这么称呼今天的非洲。
但伪希罗多德并不这么认为,伪希罗多德认为亚细亚和欧罗巴洲是一体的。
《希罗多德历史》(徐松岩译本)第四卷:
45 但是,关于欧罗巴的边界却根本无人知晓,没有一个人能够说出它的东边或者北边是不是为大海所环绕,人们知道它的长度肯定相当于亚细亚和利比亚之和。让我感到不解的是,为什么原本是一整块大地却取了3个名字,而且还都是妇女的名字;我同样不解的是为什么埃及的尼罗河与科尔基斯的法希斯河被定为它们的边境线(而根据另外一些人的说法,麦奥提斯湖的塔奈斯和金麦里亚的渡口是它们的界线);我也说不出把世界划分为三大洲的那些人的名字,不知道他们究竟是从哪里取的这些名号。根据希腊人的一般说法,利比亚的名字取自当地一个叫利比亚的妇女,而亚细亚则是因普罗米修斯的妻子而得名的。然而,吕底亚人却宣称,亚细亚并非因为普罗米修斯的妻子亚细亚而得名,而是因科提斯之子、曼涅斯之孙亚细耶斯(Asies)而得名的,而萨迪斯的亚细亚斯(Asias)部族也是因他而得名的。至于欧罗巴,没有人知道它是不是为海洋所环绕,也没有人知道它的名字是源自何处,更不知道是谁给它取的名字,我们只能说这片土地是因推罗人欧罗巴而得名的,而在她之前,这片土地和其他地方一样,都是没有名字的。
 
在本处,伪希罗多德总结出的地理学知识并非猜测,而是他对地理学的超前认知。我们今天已能知道欧洲人要想从陆路到达叙利亚等地,只要跨过多瑙河,通过乌克兰等地,沿着黑海北面的陆地行走,即可到达叙利亚等地。在前面,我已经说了,罗马人对地理的认识,在东北面,仅限于多瑙河一带。但伪希罗多德超出了罗马人的认知,他知道泰拉斯(Tyras)河,泰拉斯河即是今天的德涅斯特河。德涅斯特河流经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两国,最后注入黑海的德涅斯特湾。因为伪希罗多德知道今天的德涅斯特河,就此便可知道伪希罗多德认为亚欧大陆是一个整体并非胡言。
谷歌地图截图,在黑海和里海之间有一条陆地通道,可直抵小亚细亚
可现在问题来了,伪希罗多德自己都承认没人知道欧洲的大致边界,然而伪希罗多德却知道。

这不是一个悖论吗?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