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药企将被重点监控!全国每家医院上报30个品种

发布于 2021-09-06 01:54

来源:医药云端工作室
医药人那些事
深耕于医药行业:为医药人提供一个学习、交流、资讯、合作的健康医药平台
194篇原创内容

继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启动、基药目录调整屡传消息后,重点监控药品目录正式迎来调整,调整时间不短于3年...

此前第一批目录共纳入20个品种,调整后将纳入30个品种。我们统计了各省以往纳入的重点监控药品,详见文末附表。

9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调整工作规程的通知》并作出了解读,该规程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这意味着新版重点监控药品目录即将出台。

《规程》共包括10条,明确了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的遴选范围,确定了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的调整原则、周期和工作程序等。

《规程》还要求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确保合理用药工作落实到位。除对纳入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的药品提出要求外。

尚未纳入目录管理的药品,也要求做好常规临床使用监测工作发现使用量异常增长、无指征、超剂量使用等问题时,要加强预警并查找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不合理用药。

《规程》在加强重点药品监控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了对所有药品合理使用的监控要求,将对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一、30个品种将纳入目录,调整时间不短于3年

纳入目录管理的药品应当是临床使用不合理问题较多、使用金额异常偏高、对用药合理性影响较大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重点包括辅助用药、抗肿瘤药物、抗微生物药物、质子泵抑制剂、糖皮质激素、肠外营养药物等。

目录的调整坚持“公开透明、地方推荐、动态调整”的原则,以规范临床用药行为、促进合理用药为工作目标。

目录更新调整的时间原则上不短于3年(此前业界流传的调整时间为2年),纳入目录管理的药品品种一般为30个

国家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药事会)为科学调整目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承担各地推荐材料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等工作。

二、目录的调整共包括启动调整、地方遴选推荐、专家汇总、公布结果4个阶段:

(一)启动调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目录调整通知,明确时间安排、需提交的材料、工作要求等。

(二)地方遴选推荐。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根据药品临床不合理使用现状、使用金额、临床价值等综合因素,经本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研究遴选后,不区分剂型以药品通用名按照推荐程度从强到弱排序,将推荐程度最强的前30个品种信息加盖医院公章后报送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对各医院推荐的30个品种,分别赋予相应分值,即排名第1位的品种赋值为30分,排名第2位的品种赋值为29分,以此规律递减,排名第30位的品种赋值为1分。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以药品通用名为基础,对辖区内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报送的全部品种赋值进行加和,得出每个品种的推荐总分值,再按照分值从高到低排序(分值相同的,可并列排序并占用后续名次)。将排名前30名的药品品种(含第30名有并列分值的其他药品)信息加盖公章后报送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

(三)专家汇总。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国家药事会对各地报送的材料进行形式审查,采取与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同的计算方法,得出排名前30的品种。

(四)公布结果。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目录调整结果,发布新版目录,并提出管理要求。

三、各省以报送的30个品种为基础,调出原目录的药品需监控至少1年

各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以本省报送的30个药品品种为基础,纳入新版目录药品品种,形成省级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及时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备案。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省级目录基础上,结合实际用药情况,形成本机构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省级和各医疗机构的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应当按照要求以政务公开、院务公开、官方网站公示等形式向社会公布。

对于调整出原目录的药品,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继续监控至少满1年,掌握其处方点评、使用量、使用金额等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持续提高。

四、各省市已公布超200个重点监控药品,这些品种或已被锁定

目前,各省市也相继出台了各地重点监控药品目录,据不完全统计,除了国家版第一批20个品种外,省级、市级、甚至医疗机构都对某些品种进行重点监控,涉及化学药、生物药及中成药等200多个药品。

不出意外的话,新增加的重点监控药品,将在此范围内层层上报最终产生目录,这些品种或已被锁定!有意思的是,其中一些品种已经进入了当地的带量采购。

如下图所示:限于篇幅未截图全部省市

1

深圳地区群来啦!

深圳地级市的粉丝交流群已建立
备注:深圳地区(我就直接拉)

ps:大家加我这个号,由于加我人数比较多我会24小时通过大家的,大家一定要耐心等待哦!一定会拉大家进群的呢!

禁止投诉!禁止投诉!在投诉你们就不用进群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