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供销社公共服务体系重塑陈旧产业模式

发布于 2021-09-06 09:57


虾,在广东省徐闻县公港村是绝对的主角。

在这里,大海养育了一代又一代逐浪而生的公港人。他们中的一部分不甘漂泊,垒土筑坝,建起了养殖塘,多了一个采海之外的新身份——虾农。

走进公港村的养虾基地,颇有“‘万’亩方塘‘万’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恢弘和韵味。全村880户中有300多户从事对虾养殖,养虾收入占公港人收入的75%。

2016年5月,记者第一次来到刚刚成为省定贫困村、由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定点帮扶的公港。彼时公港人面对养虾这一支柱产业,还是“大部分看天气,小部分靠运气”,各家各户各自为政,无组织、无技术、无规范、无产业链条、无销售渠道,养殖效益每况愈下。

“没办法”“不景气”,曾是公港人最常挂在嘴边的两个词。不过,自打广东省供销合作社驻村工作队到来后,一切都在悄然变化。如何破解对虾养殖产业谜局,推动其高质量发展,成为他们“上岗”后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短短几年,数字中瞥见答案。公港村已从此前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4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万余元,飞升至2020年12月底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0万元,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超20112元。

记者了解到,自帮扶以来,广东省社就建立了“党组领导、全员参与、驻队落实”的工作格局,形成了“自上而下,系统联动,多元扶贫,协同脱困”的帮扶模式,以“村社共建”的村级供销合作社为抓手,打造高效助农综合服务平台,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果。公港村去年摘帽了,村民生活也有了看得见的奔头。

“村社共建” 必须把虾养好

“土塘老化,不想办法根本不行。”9月1日,正在虾塘投料喂虾的李忠才告诉记者,自己岳父养了二十多年虾,因为不敢改进,结果难以为继,现在虾塘养鱼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调查梳理,广东省社驻村工作队总结出公港村虾养殖产业发展困境的根源所在:一是传统经营观念固化;二是虾塘土壤环境恶化;三是水体环境污染严重;四是养殖技术十分落后;五是种苗单一亩产量低;六是养殖交易成本过高;七是分散经营各自单干。

怎么办?只有把公港村养虾资源进行整合提升,为对虾养殖提供产、供、销全程社会化服务,才能行。

因地制宜,对症下药!

广东省社通过落实自筹资金997万多元,牵头成立了徐闻县公港海产品专业合作社,组建了全县首个村级供销合作社,建设了和安镇供销公港助农服务中心,还配套建设了涵盖水产养殖技术服务站、电商运营中心暨农村电商创业孵化基地、冷藏用冰服务点、直播公社等功能的助农服务综合体。

供销合作社的网络优势与村“两委”的组织联系发动群众优势在这一结合中,相得益彰。

广东省社驻公港村原党总支“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彭熙介绍,村集体以集体资产代表所有村民作价入股村供销合作社,由公港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小志担任公港村供销合作社主任,首批吸纳养殖能手、经销大户、返乡创业团队等近70人加入。

村供销合作社向虾农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也让村“两委”有了振兴产业的抓手。李小志介绍,村供销合作社依托水产养殖技术服务站和虾塘托管服务中心,为虾农提供虾塘托管以及产前水体检测、产中跟踪监测和产后加工销售等服务;联系水产养殖龙头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入驻水产养殖技术服务站,制定对虾虾苗水体环境检测标准、饲料喂养标准以及投苗的塘底消杀、进水标准等;线上交流与线下监测相结合,全天候免费为社员提供水体检测、监测和培训交流等服务,覆盖镇域上千户虾农。同时,村供销合作社还推动打造对虾养殖示范基地,推广“鱼虾混养”“对虾纯养”等养殖模式和鱼虾新品种示范。如今,公港村对虾养殖的成活率提高了60%—85%,亩均可增产200余斤,增收3500元—5500元。

此外,村供销合作社通过实施建设对虾等海产品分选、检测与加工等设施,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和提升附加值,并通过二次分配向农户返还部分利润。据测算,通过村供销合作社提供加工服务,每斤对虾可增加4元—6元的附加值。

着眼对虾养殖产业长远发展,村供销合作社还注册了“公港优品”商标,利用全省供销合作社“一张网”优势,开启直播带货,全力打造“一村一品”。

综合合作 联农带农赋能

去年12月,广东省社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广东省政府名义出台《广东省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打造为农服务生力军行动计划》,实施“联农扩面、服务提质、运行增效”综合改革行动,加快构建面向小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公港村全新的发展思路正是广东省社深化改革,在基层打造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具体实践。

“土办法行不通了,我是党员,想先起头做示范。”陈孝最近特别忙,忙着放弃土塘,用“参天”大桶养虾。“公港村供销合作社党员社员陆基桶养殖项目”由陈孝自主投资兴建,基础设施总投资额约30万元,“资金有困难,但很快就找到办法了”。

陈孝、陈光表和陈能是第一批享受到广东省社“粤供易贷”金融服务的村供销合作社社员。按照30万元基础信用额度,获得金融授信最高的一户达28.7万元,“先息后本”还款方式月利率仅四厘二。

彭熙介绍,村供销合作社不仅提供“粤供易贷”金融服务,还整合村内饲料、虾药等生产资料供应商,通过给社员的银行授信中预留一定额度专款专用于饲料等生产资料采购,使饲料成本下降了8%—12%。与此同时,村供销合作社还联系太平洋保险公司针对“强降雨、强温差、强台风”等情形,专门开发了保险产品,以提升农户抗风险能力。社员还可凭社员证在和安镇供销合作社综合超市、村内社员餐饮店和日用品店享受一定的消费折扣优惠。

眼下,李忠才养虾之余,参加了供销合作社系统组织的“粤菜师傅”培训,小餐馆生意越来越好;拿到银行授信的陈孝已经置办了11个陆基桶,这周就开始陆续投放虾苗,通过考察,每个占地面积70平方米的陆基桶,单造可收获1000斤—2000斤对虾,示范成功后将带动村民一起探索;村供销合作社的博士顾问每天忙着去虾塘检测、在群里答疑;近千平方米的对虾加工厂这周就要开工了……

公港村一派忙碌景象。


首席记者:白京京

监制:米雅娜

责编:李彩琴

编辑:陆   璐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