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地标:《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导则》正式实施!

发布于 2021-09-07 06:58

或许在大家的印象里

水利工程是这样哒 

“三面光”渠化河道

海堤工程

拦河坝阻隔鱼类洄游产卵

都2021年了

早已大变样的它们

现在长这样——

考虑生态设计的生态堤岸

生态海堤

鱼类洄游通道

这些水利工程“大变身”的背后

离不开这个“变美神器”——

生态设计

它让水利工程不再是

钢筋水泥的“冰冷之躯”!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是在实现水利工程为社会提供防洪(潮)、治涝、灌溉、航运、供水、发电等安全保障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前提下,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健康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功能,并落实生态理念的工程设计。

那你知道

全国第一项

为水利工程生态设计“量身定做”的

对各种类型水利工程均具有普适性的

地方标准是什么吗?

广东出台的《水利工程生态导则》

01

广东出台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导则》的背景


我国水利工程历史悠久,从大禹治水到都江堰,从京杭大运河到东深供水工程,从三峡大坝到万里碧道,众多的水利工程对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但部分水利工程也存在河道渠化、河道涵化、河道断流、岸边带生境破坏、鱼类通道阻隔等短板现象,对河湖生态系统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广东省水利厅指导全省水利工程生态建设工作,部署广东省水利水电技术中心、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展水利工程生态建设技术体系研究,《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导则》(简称《导则》)应运而生,推动建立水利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水利高质量发展


02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导则》的意义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导则》是全国第一项对水利工程全要素进行技术规定、对各种类型水利工程均具有普适性的地方标准,成果既有系统的论述,也有具体的技术规定,文件结构符合工程技术人员的使用习惯,适用范围广,对指导我省的水利工程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有利于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理念贯穿到水利工程设计全过程中,减少水利工程对自然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维护河湖健康,结合广东省的自然环境特征、水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地方特点,规范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技术要求,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

03

应用生态设计的

广东水利工程案例


南沙凤凰湖工程

一项水系连通、雨水调蓄、水质改善与生态修复综合工程,通过融合水利、生态、园林技术,重构6个历史遗留的采石坑与周边水系连通格局,将采石坑改造为生态调蓄湖,并配套游憩、景观等设施,成为构建复合功能、具有综合效益的湖泊。

凤凰湖总体布局图

已建成的2#湖(凤起湖)实景图

韶关环丹霞山碧道

作为省级万里碧道建设试点之一,依托自然禀赋,维护水系自然形态,沿线建设集生态性、休闲性为一体的高品质滨水廊道,设置观景平台、沿河栈道、休憩廊架等,突出休闲、康体、运动、游览等功能,实现水碧岸绿、水岸联动,形成大丹霞世界地质魅力水陆复合游憩线路,成为广大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韶关环丹霞山碧道山水连绵

韶关环丹霞山碧道风景秀丽

清远东陂河等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建设的多宗拦河水陂改变生硬单一的混凝土结构形式,采用当地天然块石,布置成为宽缓自然蜿蜒的多样形状,并设置汀步等景观亲水设施,形成水浅不急、错落有致的叠水景观;水陂消能设施采用分级消能的形式与鱼类洄游设施结合,建成仿自然鱼道。达到生态多样、自然野趣、人水和谐的治理目标

中小河流治理工程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

国家重大水利工程项目,为了保护濒危鱼类,使花鳗鲡等鱼类能洄游产卵,在右岸布置一条鱼道,解决花鳗鲡等鱼类洄游通道的问题。该鱼道采用缓坡设计,设有横隔板,同时在鱼道中设置鱼类“休息平台”,减缓鱼槽内流速,方便花鳗鲡等鱼类顺利通过,洄游产卵,为鱼类打通了“生命通道”,对生态保护有着极大的意义。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

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专门设置的鱼道

水利工程民生工程、安全工程、生态工程

广东水利将继续做好“水利+生态”的文章

打造精品水利工程,创造靓丽生态名片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导则》全文已上传至公司知识管理平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