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你还敢做全职主妇吗?

发布于 2021-09-07 09:12

图书基本信息

特别之处和阿姨说明

来自薄荷实验的一本书,薄荷实验是华师大出版社旗下的一个子品牌,主要做社会学专著
这本书不咋好读,但是我还是想试试有多少读者愿意走出井底读读看,毕竟这本书与我们的生活质量有关,它讲的主要是——钱
年初我推荐过一本《小狗钱钱》,很多一起读书的朋友说今年因为这本书改变了消费观,与《小狗钱钱》这种实操性的理财图书不同,这本金钱的社会意义》是一本涉及到经济理论的著作,它的阅读是有门槛的
因为《小狗钱钱》的销量很好,后来有很多老师带着理财书来找我合作,但是我都拒绝了,有一本适合10岁+孩子看的《盘算社团》如果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买来和孩子一起读读,比《小狗钱钱》要深刻一些,不只停留在实操,涉及到很重要的金钱观。
虽然这类书很多,但是书店一直是同类书择优,不求多,所以我没有继续做理财类的图书选品,但是《金钱的社会意义》不一样,这本跳出了技能,追问【人和钱、钱和社会,社会和政治的关系】,境界不一样了
野生编辑怪阿姨
#猫头鹰书店 一本揭露美国平民经济状态的经济社会学著作,虽然不好读,但是很提神醒脑,尤其适合犹豫要不要当全职主妇的女性读者阅读。

内文试读&阿姨说明

我家停电一天一夜了,我在外面给大家上新,是什么书,停电了也无法熄灭我上新的热情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先一起看个目录,目录的第一章,差一点就把我劝退了,全都是似懂非懂的东西,毕竟没有任何经济学基础的我,可以代表大家了。我发两个第一章的文段过来,要是你都能看明白,那这书没压力,要是你看不明白,别怕,往后看。
以往我划线,主要是划我觉得重要的地方,这本就厉害了,在这本的第一章,我划线的地方,是我为数不多可以看懂的地方……
其实一般这样的情况出现我会选择放下这本换一本,但是一想到这毕竟是在谈钱的书,总不能一直在这扯理论吧,果然,到了图表部分,我有点明白作者啥意思了。
虽然都是钱,但是钱和钱是不一样的,是有区别的。这就是作者在这本书想说的,读者可能会觉得,这不废话吗,钱肯定是有区别的,但是要让你说说,具体啥区别,你说得出来不?作者说得出来。
上面的最后一张图,就是作者在这本书里想讨论的,结合我发的目录,大家会发现,2/3章和自己息息相关,尤其和女人关系很大;4/5/6/7则是讲阶层的,尤其是底层民众的福利问题
可以这么说,不管大家有没有经济学基础,第二章和第三章都可以毫不吃力的读完,但就算这本书你只读这两章,也是赚的。
但是,如果你有耐心,一点点琢磨,愿意去带着问题慢慢读这本书,收获远不止于此。
这本书的背景是【1870~1930年代的美国社会】,主要的调查对象是【家庭,私人关系,社会底层民众】,让我大为震惊的是原来美国也要因为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和各种各样的送礼问题头疼。
我就想问,离开学校之后,哪个没有为老同学的红色炸弹头疼过?到了节日生日,亲朋好友至亲的礼物,送红包还是送礼物?这些平时人人都会很烦,但是很少被拿到台面上来说的事情,作者决定去探究一下。
别的不说,先看作者这一串问题,可能很多人都为一个或多个困扰过。
很多朋友还未婚,已婚人士其实在没有小孩的时候也没想这么多,但是生完小孩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我家属把钱给我了,他就不管了。
我每天要负责买全家的食物,日用品,还有小宝宝的各种用品,我发现买东西是一件很烦人很琐碎的事情,就算是给我钱,我都不愿意做。
而且更重要的是,当下个月家属再给我钱的时候他会问,上个月的都花了吗?我会感到非常的愤怒,不然呢,我不仅要操持全家的花销,还要把这份钱精打细算用来储蓄吗?
所以说女人管钱这件事让我想起来最近我妈和我说的一条新闻,说一个经济学教授希望让自己的保姆和自己结婚,保姆拒绝了,说不结婚还有工资拿,结婚就都是免费的了
看上去好像家里的钱都在自己手里,可是呢,真正属于自己的钱,不存在的。
这本书第二章的开始,探讨的就是这种零收入状态下的女性持家和管钱,其实是一种女性有地位的假象。
书中的一个案例,持家有道省下来的钱,不被判定为女性合法收入。而后面写的是,已婚女性为了搞钱,不得不以不提供性交或亲密行为为由,向男性要钱。
这时候再回看第一章,是不是就有点知道作者在写啥了?
可以说作者非常勇敢,用鲜活的案例撕开了婚姻的一部分真相。
再看一个案例。
就这几个案例,看的我心里发毛,我想恐怕没有女性看到这里能不共鸣,说到底,还是得靠自己赚取收入,可是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吗?作者继续写了另一种情况,在女性有收入的情况下,她们的处境是怎样的。
总结上文的一段,翻译的其实还可以。
不赚钱,没钱花。赚钱了,依然没钱花。
虽然这是美国的真实历史,但是这些表述很难不唤起现代人的共鸣,如果男同胞们共鸣不了,可以发给自己妈妈,问问看是不是这么回事。
不过我得说明一下,这本书里所举的例子,都是女性还不能出门上班,或者赚取的收入并不能够和男性持平的案例,但是在我国其实很多家庭的收入是男女均等的,没有那么大的差距。
作者的表述和现实的例子都告诉我们,收入和话语权密不可分
更有意思的调查来了,虽然女性收入上去了,但是男性做家务的比例没提高,哈哈哈哈......
很多朋友可能有个例,我家其实就是我妈挣钱我爸做饭做家务,但是这种个例在大趋势下其实只能说是咱们的福气,更多和咱们不一样的案例是需要了解的,不然就井底蛙模式了是不?
女性赚钱,男性没多做家务,这好像没啥问题,都习以为常了,但是比这个更有意思的是什么呢,女性赚得比男性更多的时候,为了保持自己贤妻良母的形象,女性反而要做比原来更多的家务
我看到这里真的给作者跪了,怀疑她是不是在我家装监控了……
因为我的收入比家属高,所以很多时候我要想,艾玛,会不会刺激到他,我要干点家务,显得我没有那么跋扈……当然我家属心态还挺好的,他说期待着早日被包养。
这才是这本书的一小半,后面还有送礼物的,那更是过于真实,送钱不体面,好像瞧不起人,咋办呢,把钱做成艺术品,再送……
为什么尽管这本书不是那么好读,我还是推荐呢,因为作者是在很认真地研究家庭里的金钱问题,这看这本书的书名其实是看不出来的。
这本书可能并不能帮我们树立某种以一敌百的金钱观,但是它确实揭穿了一些我们平日里心里都在计较,嘴上却无法说的东西。
书里的后半部分,讲的也非常精彩,是关于救济穷人要不要给钱的,是给钱,还是给物,还是给兑换券,这部分的论述也非常精彩,时间关系我不展开,我给大家发一些我划线的内容,大家看下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或者觉得想了解的。
另外群里未婚的朋友买了书,看完别扔,留着,已婚之后你再看,绝对五味杂陈。作者用距我们有时空距离的美国告诉我们,恋爱是一回事,过日子又是另一回事了。
有一句话叫“越穷越大方”,越是没钱,越是攒不住钱。我之前发的小狗钱钱的视频下面,很多人的思维都是【你之所以能存钱,是因为赚得足够多】,但是真实情况恰恰相反,【钱越少,越应该存钱】,而书里的案例与我们的真实情况也是相符的,因为根本没存款,所以今朝有酒今朝醉,花了就花了,不考虑那么多。
还有几个我印象深刻的例子,有的人家已经上顿不接下顿了,他们把自己的存款从银行里提出来,没有买必须的日用品和食物,而是给孩子买了一双漆皮鞋,或者是买装饰用的地毯。
正因为这些需要救济的人不会花钱,总是会买他们根本不需要的东西,所以美国的福利制度决定给他们发代金券和食物券,而不是现金,可是这样一来新的问题又来了,因为总也不能接触真的钱,这些穷人丧失了花钱的能力。
一般我们说财商,都是怎么赚钱,怎么攒钱,但是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其实重要探讨的是怎么花钱。
反正很穷,所以乱花也没关系……

阿姨的题外话

之前经常有朋友说我推的书不够深,比较大众化,其实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不好读的书我的阅读速度也没那么快,毕竟阿姨也是个人,没能投胎成仙女,另一方面是因为之前我推荐的一些难度大的书,销量反馈都不好。
这种销量反馈会直接关系到我们的进货价格,书都是卖得越多,价格越低的,这个道理我想大家都明白,阿姨也有心多推荐一些更冷门的书,但是还是需要大家的支持,需要大家敢于去尝试和挑战一些不在自己舒适区的书。
因为大家都不买,我的进货价格就高,那么大家就更不买了,这其实是一个我作为书店运营者的困境。
不过不管怎么说,在高利润的垃圾书和低利润的好书之间,我一直是任性地选择后者,希望通过我的介绍让大家不要那么的【畏难】,因为阿姨不是仙女,只是个凡人,大家也是一样的凡人,所以试试去读一些自己可能读不进去的书吧。
在上月结束的2108共读《卡拉马佐夫兄弟》之后,有三分之一的朋友读完了那本书,并且都和我说,自从读了自以为不可能读完的书,读别的书,如履平地,仿佛开挂。我希望把这个感受分享出来,告诉大家,试试,你可以的。
其实我也在想或许是我群里的朋友都还比较年轻,大家还需要一些时间去读一些难度更大的书,但是我是从20几岁过来的,我那时候最大的困境,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阅读舒适区之外,有这样有趣的书,所以荒废了大把时间。
不管大家买不买,读不读,我还是会积极地把这些书介绍出来。挑战自己,其乐无穷。
老板娘就是,绘本要看,学术专著也要看的老板娘,嘻嘻~

猫头鹰书店TOBS
让小众书见光。
25篇原创内容
猫头鹰森林
8年编辑的私人选书记录,为孩子,为父母选好书!
513篇原创内容
读品研习社
让小众书见光。
496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