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例,无症状查出肠癌,9个月前体检正常……

发布于 2021-09-07 09:32


案例分享

今年48岁的廖先生因长期腹泻和大便不成型来院做了无痛胃镜和无痛肠镜,胃镜结果显示有浅表性胃炎,没有大问题。

然而在乙状结肠距肛门约22cm处见管腔狭窄,粘膜充血水肿,结节状突起,表面覆白苔,质脆,镜身不能通过,在此处取了4块活检,等待三天后的病理报告。


此外在直肠见多个突起结节(>4个),直径约为0.4cm-0.2cm,在与家属沟通后,同意后期予以切除。

患者的肠镜报告

经过医生详细询问廖先生的病史得知,他平时并没有任何特异性症状,只是经常腹泻,此外无其他异常,也没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

因为长期伏案工作的关系,有痔疮,比较缺乏运动。去年11月份的时候,他们单位组织体检,除了血压稍高、甘油三酯偏高外,其他各项基本正常。


但是他们这个体检套餐中,CT、彩超、核磁全都有,唯独没有胃肠镜检查。

患者病理报告

三天后令人痛心的结果的结果出来了,廖先生的病理报告显示:查见腺癌。

在消化界流传这样一句话:没有胃肠镜检查的体检,就是耍流氓!

这话听起来有些极端,其实非常有道理,可以说是话糙理不糙。
为什么呢?我们的胃、食管、大肠都属于空腔器官,CT或彩超的分辨能力十分有限,除非肿瘤长得非常大了才有可能被发现,但是那往往可能已经到了中晚期了。
因为至今也没有100%敏感的标志物,很多中晚期的患者肿瘤标志物还是正常的;而一些慢性炎症、药物却能导致标志物异常增高;曾经有一位老年患者连续吃了半年灵芝孢子粉,导致标志物升高40多倍,这结果连当时的医生都震惊了。


我们常说:发现消化道早癌,金标准就是胃肠镜,无可替代。
胃肠镜其实就是一个带有高清摄像头的软管,医生可以非常直观地观察食道、胃、十二指肠、全部大肠的粘膜情况,小到1mm(小米大小)的病变,都不会漏掉;
一旦发现异常,医生还可以通过放大、染色、取活检等技术进行判断。一个有经验的内镜医师,早癌检出率在90%以上。

内镜染色


内镜放大,内纤毕现

由于50岁以上是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年龄段,而癌症的发生也需要5-15年的时间,因此我们建议超过40岁,就必须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因为此时,即便发生有不好的变化,大多数还是癌前状态;即便是癌,也可能还是早癌,我们可以在内镜下就能完整切除,以绝后患。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消化道肿瘤在早期几乎没有症状,出现特异性症状的时候,往往不再是早期了。
早期癌的5年存活率>91%,晚期癌只有26%;对于极早期的微小癌,100%能够微创根治!
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开展了无痛肠镜、胃镜,没有任何痛苦,睡几分钟就完成了:


以下人群,建议及早去预约个胃肠镜吧:
①吞咽不适:出现吞咽哽咽感、吞咽痛;
②食欲减退;
③无规律和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腹部不适;
④原有胃肠道疾病的症状改变:性质、规律、程度、诱因等;
⑤排便规律和性状改变;
⑥消化道出血:潜血、血便、黑便;
⑦不明原因的乏力、贫血、体重下降;
⑧一级亲属有消化道恶性肿瘤史或消化道息肉史;
⑨有不良嗜好,比如抽烟喝酒、爱吃咸菜、肥肉、烧烤、熬夜、久坐等;
⑩本人有癌症史或既往有消化道息肉史。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