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素材
广告素材
海报素材
展板素材
展架素材
宣传单页
画册素材
手抄报模板
邀请函模板
电商素材
电商主图
电商首页
详情页素材
活动页素材
Banner素材
移动端素材
元素素材
漂浮元素
装饰元素
边框元素
卡通元素
图标元素
艺术字元素
花边元素
背景素材
简约背景
古风背景
风景背景
H5背景
电商背景
VIP
登陆
注册
1块钱的保险,你敢买吗?
发布于 2021-09-07 14:06
部分保险销售平台也不例外,用类似于“投保1块钱,保障100万”的字眼来吸引大家投保。
不了解保险的人想着:这么便宜,买个心安。
殊不知有这样的想法时,很可能就已经落入了销售平台的“套路”里。
01
“首月1元”的营销套路
前不久,一位卢先生反映,他
在浏览悟X保广告时被“自动投保”
,微信支付扣款上扣除了当月保费285.99元。
从卢先生提供的账单来看,他在6月19日支付了悟X保平台上的“悟X全民医保康享版”285.99元的保费,由泰康人寿承保,
但他表示自己并未在悟X保上购买过任何保险,对于这笔扣费他感到莫名其妙。
之后他致电悟X保客服问询,
悟X保客服回复,该保单并非消费者所称“自动投保”,而是确由本人投保,消费者所称不知情的原因,可能为浏览广告时“不小心”点进投保界面。
随后,
卢先生向悟X保申请退保。但退保却需扣除35%退保费。
其中,悟X保这款“悟空全民医保康享版”的投保页面就有
“首月1元”
、“住院治疗费用全报销,疾病意外都能保”等营销字眼。
卢先生也不是第一个这样被“套路投保”的消费者:
此前有不少朋友,在浏览器、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短信链接等各种渠道不小心打开了悟X保的投保页面,
能看到“首月1元”、“0首付”“400万保额”等的宣传,
在投保过程中,
这些投保界面关于健康告知、投保须知等等的条款早已默认勾选已阅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不明所以的消费者看着便宜就直接下单了,
殊不知第二个月开始,每个月会被自动扣去几百元的保费,
等到反应过来要去退保,这时既不知道要去哪里退,客服的电话也没人接。
(图片来源于网络
)
最主要的是,
这“首月1元”,只是把第一个月要交的保费均摊到剩余的月份里去,
不仅保费没有便宜,而且还有可能比一般的保险更贵。
关于这类诱导投保、误导投保的销售手段,银保监会也在持续曾多次整顿:
去年12月份就
通报批评了安心财险、轻松保等用“首月0元”的不实宣传来欺骗消费者投保: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截图
)
今年8月,银保监会
又下发了《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
其中
重点整治“首月0元”、“1元升级”等销售误导现象
;
地方银保监局也在同步行动,例如
北京银保监局也发布了专项整治通知
: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截图
)
官方一直有在密切监督互联网保险的销售和经营情况,一旦发现扰乱市场秩序,诱导、欺骗消费者的现象,会立刻出手整治,
而我们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避免踩坑。
02
如何避免落入保险销售圈套
近年来,互联网保险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产品丰富多样、价格相对线下更便宜,售后服务也不比线下差,
且动动手指就能投保,方便快捷
。
但互联网信息繁杂,自助投保需要分辨的信息不少,
而第一步,就是要我们
辨别正规的保险投保页面
,避开销售圈套。
1. 警惕不实宣传
实际上,保险公司设计的每一款产品,其价格都要在银保监会备案,受到银保监会严格监管,不能随意调整,
很少会存在“保费减免”的情况
。
而像前文所说的,一些保险平台的套路之一就是“首月1元”、“1元升级”等,
用短期超低价来吸引不了解保险的消费者投保,却全然不提后续需交的保费,
让消费者以为这份保险只需1元或是优惠买了份保险
,
实际上是把保费摊分到之后的月份,要花的钱完全没少
。
当你支付成功的那一刻起,就落入了套路之中,等下个月给你神不知鬼不觉地扣款,才发现自己买了份“长期保险”,需要月月扣几百块,
这时再退保,可能已经过了犹豫期,只能拿回很少一部分保费。
所以大家不要抱着贪便宜的心态买保险,远离写有“首月0元”、“1元升级”等不实宣传。
2. 警惕投保流程不规范的投保页面
关于网络投保的流程,在去年6月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互联网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
其中要求对于重要条款内容,要求单独设置页面展示,且由投保人自主确认,保护消费者知情权。
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提醒:
(达尔文5号焕新版投保页面
)
接着在最终填写个人信息投保时,还会再次弹出
阅读重要条款的提醒
,提醒投保人查看产品的保险条款、责任免除、投保须知等重要信息,并且
需要本人勾选确认才能投保
。
(达尔文5号焕新版投保页面
)
但如果没有达到《通知》要求,例如
保险条款、投保须知等信息隐藏较深,或点开投保页面就已经全部默认勾选【已全部阅读并同意】,这时我们就要谨慎了
,
尤其是健康告知,
几乎所有的保险都是需要健康告知的
,否则后续很容易发生理赔纠纷。
保险公司有义务提醒消费者阅读重要信息,如果存在特意隐瞒或提示不明显,那么该产品很大可能会有“坑”。
如果真的不幸中招,可尽快在投保平台申请退保,并把情况反映到到当地的保险行业协会或银保监局。
03
奶爸总结
在我们每天使用的各种APP、浏览器上,自动弹出的不规范、故意误导消费者的广告屡见不鲜。
当我们看到这些广告时,无论卖的是保险,还是其他什么商品,我们都要谨慎下手。
如果是买保险,不妨先找到有正规经营牌照的专业人士咨询,
避免买到不合适的产品,同时也避免错误操作导致产生理赔纠纷。
往期推荐
1对1定制专属方案!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
买1送1
汽车保险找我们
双11网购狂欢节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