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块钱的保险,你敢买吗?

发布于 2021-09-07 14:06

 
 
部分保险销售平台也不例外,用类似于“投保1块钱,保障100万”的字眼来吸引大家投保。
 
不了解保险的人想着:这么便宜,买个心安。
 
殊不知有这样的想法时,很可能就已经落入了销售平台的“套路”里。
 
01
“首月1元”的营销套路
 
前不久,一位卢先生反映,他在浏览悟X保广告时被“自动投保”,微信支付扣款上扣除了当月保费285.99元。
 
从卢先生提供的账单来看,他在6月19日支付了悟X保平台上的“悟X全民医保康享版”285.99元的保费,由泰康人寿承保,
 
但他表示自己并未在悟X保上购买过任何保险,对于这笔扣费他感到莫名其妙。
 
之后他致电悟X保客服问询,
 
悟X保客服回复,该保单并非消费者所称“自动投保”,而是确由本人投保,消费者所称不知情的原因,可能为浏览广告时“不小心”点进投保界面。
 
随后,卢先生向悟X保申请退保。但退保却需扣除35%退保费。
 
其中,悟X保这款“悟空全民医保康享版”的投保页面就有“首月1元”、“住院治疗费用全报销,疾病意外都能保”等营销字眼。
 
卢先生也不是第一个这样被“套路投保”的消费者:
 
此前有不少朋友,在浏览器、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短信链接等各种渠道不小心打开了悟X保的投保页面,
 
能看到“首月1元”、“0首付”“400万保额”等的宣传,
 
在投保过程中,这些投保界面关于健康告知、投保须知等等的条款早已默认勾选已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明所以的消费者看着便宜就直接下单了,殊不知第二个月开始,每个月会被自动扣去几百元的保费,
 
等到反应过来要去退保,这时既不知道要去哪里退,客服的电话也没人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主要的是,这“首月1元”,只是把第一个月要交的保费均摊到剩余的月份里去,
 
不仅保费没有便宜,而且还有可能比一般的保险更贵。
 
关于这类诱导投保、误导投保的销售手段,银保监会也在持续曾多次整顿:
 
去年12月份就通报批评了安心财险、轻松保等用“首月0元”的不实宣传来欺骗消费者投保: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截图 

今年8月,银保监会又下发了《关于开展互联网保险乱象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
 
其中重点整治“首月0元”、“1元升级”等销售误导现象
 
地方银保监局也在同步行动,例如北京银保监局也发布了专项整治通知
 
(中国银保监会官网截图 
 
官方一直有在密切监督互联网保险的销售和经营情况,一旦发现扰乱市场秩序,诱导、欺骗消费者的现象,会立刻出手整治,
 
而我们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避免踩坑。
 
02
如何避免落入保险销售圈套
 
近年来,互联网保险以其独特的优势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产品丰富多样、价格相对线下更便宜,售后服务也不比线下差,
 
且动动手指就能投保,方便快捷
 
但互联网信息繁杂,自助投保需要分辨的信息不少,
 
而第一步,就是要我们辨别正规的保险投保页面,避开销售圈套。
 
1. 警惕不实宣传
 
实际上,保险公司设计的每一款产品,其价格都要在银保监会备案,受到银保监会严格监管,不能随意调整,很少会存在“保费减免”的情况
 
而像前文所说的,一些保险平台的套路之一就是“首月1元”、“1元升级”等,
 
用短期超低价来吸引不了解保险的消费者投保,却全然不提后续需交的保费,
 
让消费者以为这份保险只需1元或是优惠买了份保险
 
实际上是把保费摊分到之后的月份,要花的钱完全没少
 
当你支付成功的那一刻起,就落入了套路之中,等下个月给你神不知鬼不觉地扣款,才发现自己买了份“长期保险”,需要月月扣几百块,
 
这时再退保,可能已经过了犹豫期,只能拿回很少一部分保费。
 
所以大家不要抱着贪便宜的心态买保险,远离写有“首月0元”、“1元升级”等不实宣传。
 
2. 警惕投保流程不规范的投保页面
 
关于网络投保的流程,在去年6月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互联网销售行为可回溯管理的通知》,
 
其中要求对于重要条款内容,要求单独设置页面展示,且由投保人自主确认,保护消费者知情权。
 
 
通常会出现这样的提醒:
 
 (达尔文5号焕新版投保页面 
 
 
接着在最终填写个人信息投保时,还会再次弹出阅读重要条款的提醒,提醒投保人查看产品的保险条款、责任免除、投保须知等重要信息,并且需要本人勾选确认才能投保
 
  (达尔文5号焕新版投保页面 
 
但如果没有达到《通知》要求,例如保险条款、投保须知等信息隐藏较深,或点开投保页面就已经全部默认勾选【已全部阅读并同意】,这时我们就要谨慎了
 
尤其是健康告知,几乎所有的保险都是需要健康告知的,否则后续很容易发生理赔纠纷。
 
保险公司有义务提醒消费者阅读重要信息,如果存在特意隐瞒或提示不明显,那么该产品很大可能会有“坑”。
 
如果真的不幸中招,可尽快在投保平台申请退保,并把情况反映到到当地的保险行业协会或银保监局。
 
03
奶爸总结
 
在我们每天使用的各种APP、浏览器上,自动弹出的不规范、故意误导消费者的广告屡见不鲜。
 
当我们看到这些广告时,无论卖的是保险,还是其他什么商品,我们都要谨慎下手。
 
如果是买保险,不妨先找到有正规经营牌照的专业人士咨询,
 
避免买到不合适的产品,同时也避免错误操作导致产生理赔纠纷。
 





往期推荐

1对1定制专属方案!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