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服刑怎么过?还要劳动吗?

发布于 2021-09-07 17:29

在监管单位,有个群体特别引人注目,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老年犯”。

既然涉及到“老年”,年龄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监管单位对于“老年”的界定与大众认知中的“退休年龄”完全不一样,法律中是这样规定的:

对于犯罪时已满75周岁者,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从宽规则有所不同。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所以虽然没有明文规定超过多少岁算“老年犯”,但从法律上看,年龄超过75的服刑人员就是“老年犯”了。

虽然“老年犯”在刑事责任上可以从轻处罚,但“可以”意味着“能或不能”,也就是说,老年犯不一定在量刑时会轻一点,具体还要看事情的严重程度

此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下面两项规定:

1.如果服刑人员本身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或者生活不能自理,可进行暂时的监外执行。

2.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具有社会危险性、在犯罪可能性小且原判刑期不超过三年的年满75周岁的罪犯,也可以申请缓刑。

也就是说,75岁以上的老年人“触犯法律”,年龄并不能成为“保护伞”,具体量刑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事实上,监管单位里的老年犯并不一定是指年龄大于75岁的服刑人员,当一个服刑人员具有明显的老年人特征,劳动能力身体机能下降时,都可以认为老年服刑人员了。

有人会问:他们还需要劳动吗,他们在里面怎么生活呢?

事实上如果服刑人员年老体衰,失去了劳动能力,监管单位就不会强制他们参加劳动了。

这样一来,原本规定的劳动时间就成了老年服刑人员的休息时间,他们可以在活动室里看书、下棋等,不用担心劳动的问题。

当老年服刑人员生病时,监管单位会给予治疗,如果病情比较严重,还可以申请保外就医。

如果老年服刑人员失去了自理能力,也是可以申请保外就医,监管单位会联系亲属将其接回。若由于种种原因,服刑人员无法回家,监管单位也会安排人专门负责其日常生活。

总之,身为家属,也不必过于担心老年服刑亲人,把关心放在日常联系和他们出狱后的日子更有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