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冯潇:相见秋时

发布于 2021-09-07 23:41

相见
秋。处。露。秋。寒。霜降
归处 周深 - 归处

四季之中,偏爱秋季。节气之中,尤喜秋时。你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每一个词都字字珠玑,每一个字都携着美好,读来泠泠有信、沁凉有语。

立秋日,相跟着几位琴友去登山寻秋。秋真的是要去寻的呀!因为秋天就像个永远葆有着满腔热诚的少年,喜欢躲藏在云上、山间、水底、林中和无边无垠的原野上,他会在某一个时刻忽然欢喜地跳出来,让层林尽染,使遍地飘香,令万类霜天竞自由。

出发时原本阴得很厚的云层,在我们出城后就慢慢开始松动,进入蒙阴县境后,白云如洗、天宇辽阔。黄仁水库水平如镜,让我恍惚重回了泸沽湖那一片蓝宝石般的梦境。小仙姐边呼唤边将一块面包掰碎投向水中,不一会儿就聚拢了数十条湖鱼,青背黑鳍、目光温存。这水中,也有万千生灵与我们一起待秋啊!

一起行过河河水、攀上茶亭崖,看瀑布自崖上飞流直下,荡气回肠。在崖上的大石处铺开大席,将吊床绑到水边的杨树上,我们或坐或卧停下来小憩,任由着孩子们在左近的浅水中捞沙垒堰,游水嬉戏。喜欢这样躺在山中的辰光,像回到了童年的山林。阳光从燕子树的树梢洒下来,斑驳地覆在我的脸上,细细碎碎的轻暖。蝉鸣单调,在秋风里顾自悠长。云团不动声色地集结,在山腰,在林梢,在层层叠叠、深深浅浅的山峦间缠绵。不知道是不是我特别敏感的原因?忽然发现万物的绿似乎变老了,不再那样不由分说的青翠逼人。果然的,立秋时的山色,已被秋悄悄加了一分轻黄。

白露前夕又相约着上山,顺便将老乡送来的一大包鲜腐竹,带到我们大洼的山居去。二姐对这类原汁原味的家乡食材情有独钟。自打开箱子起就一直赞不绝口,她说好的食材,只需用最少的烹调,便可呈现出迷人味道。果然,只是用清水煮汤,加一勺盐,再撒上一撮雨中菜园摘的鲜韭便得了。品一口,哦,秋天原野的味道便弥漫起来了。只是一碗清甜的豆皮汤,竟又吃到了儿时姥姥在锅屋里做的豆腐汤的味道,思念蜂拥而至。

都说雨后河中有鱼,于是全副武装去捞鱼。穿上凉鞋,带上水桶、网兜,桶里还装上了一块排骨、几段玉米。七岁的小诺亲昵地黏在我身后,成了我最可爱的小尾巴。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这个小姑娘对我的天然亲近,让我相信一定有前缘,让有些人一见如故、一见钟情。


雨后的河水变得好大啊!原本清澈见底的山溪,一下子变成了波涛汹涌的大河,数挂瀑布在水中起伏,如巨龙翻滚。我天生恐水,尤其不敢靠近这种深不可测又湍急动荡的水流。眼看着连河中的漫水桥也沉入了水底,看来今天这鱼是捞不成了。倒是又见到了山脚处人家的三只大白鹅,每次来都能见到它们风雨无阻地欢快游弋,好开心呀!

一起爬山、摘果子,在云山之间奔跑,我们恍若一群追风少年。山上的柿子、花椒、核桃、山楂、酸枣等山果这会子都熟了,有的在树上,有的落了一地。想来因为今年多雨,所以多虫?很多树叶都被咬得千疮百孔,细细瞧去,像挂了一树剪纸画。原来,这山上的小虫个个都是艺术家啊!不但弹得一首好曲、唱得一把好歌,还剪得一手好花纸呢。


登上山顶,攀到崖石上与石缝里的小榆树依偎一会,山风呼啸而来,似有千言万语。不经意间南望,竟是痴在了当地。越过我们这一带山居,南边有探海石的山峦脚下,生起了一片海市蜃楼般的光影。天青色远山,月白色云岚,烟黛色秋风,就仿佛有一只会魔术的手,正挥动着那支看不见的魔法棒,生生点化出了一场九天瑶池的幻相。我呆呆地站在满是露水的草丛里,心中五味杂陈。得见如此仙境,顿觉人间值得。

归家,等在家里的二姐问:网到鱼了么?随口回她:没有鱼,网了一兜山风回来。回思,如谶语。或许,清淡食味与宁静山居和许多默默的守望一样,只需相处舒服、相看欢喜便好,无需思量过多,也不必期待过重,虽无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但终是可以细水连绵,静淡从容。

不觉节令又至白露。知道白露,除了唐诗中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还有少时读《红楼梦》,听见薛宝钗讲她那“冷香丸”的药方,说是要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后来见《本草纲目》竟也有载:百草头上秋露,未晞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原来,世人口中的伤春悲秋之悲,是慈悲。

擅古琴的段老师说,白露这天要在羲之故居举办一场“白露雅集”,约着琴友们着汉服、携古琴,在曲水流觞处抚琴弄箫,在时晴茶社里插花品茗,在碑林回廊间起舞挥毫。白露日,与秋天对坐,相视莞尔。看见白露点点,漫过这个秋天。时光温婉、岁月静好。


 
想起《诗经》也曾有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一直以为伊人是美女,白衣胜雪、手若柔夷。直到细读本家兄长冯春明前日黎明发来的《家在哪里》一文,才发现误读伊人许多年!据其考证,著名学者流沙河先生所著《诗经点醒》曾载:冯夷,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古代传说中的黄河之神。又被称:无夷、冰夷、河伯等,后人泛称其为江河湖泊之神。而《诗经》中提到的“所谓伊人”,正是西晋干宝《搜神记》中的冯夷!据传冯夷弃官归隐,于八月初五溺水而亡。《秦风—蒹葭》所述,即是民间在河边悼念冯夷的场景。那年八月初五,正是白露。

读罢,如黄钟大吕落入心中,几至骇浪惊涛。在这个窗外万籁俱寂的秋晨,我行走在家兄的文字中,惊闻一片踏歌声四起。看见诗经中的伊人御风而来,听见白露那日的露漫漫滴落在“冯”字中。明白——心安即归处。

其实很喜欢如此对每一个节气都珍重以待的仪式感,诸如这些寻秋、读秋、与秋天相见。尽管不一定有什么经济效益,但正因着这些看似无用又细小的珍爱,才会在心中留下深深浅浅的记忆和感动。以备将来偶遇风霜雨雪时,还可以籍由着这些温暖光亮,慢慢将自己疗愈。

一个季节有6个节气,一个节气有15天,一个秋天90余日。你看,立秋过了白露,白露过了霜降,匆匆太匆匆。且循着每个时令去相见吧,时不我待。


END

-END-

冯潇,笔名风中百合。中国散文学会

会员、山东省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

学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作品

入选《散文诗排行榜》《文友书系》

等。《沂蒙晚报》开设“潇行天下”散

文游记专栏。出版散文集《心灵的渡口》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