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夫妇在公共厕所安家,一住就是5年,网友:考虑过孩子吗?
发布于 2021-09-11 12:02
你能想象一家三口在公共厕所里安家是怎样的生活吗?有人可能会觉得这种事情是天方夜谭,可事实上有一对来自沈阳的小夫妻,真的在公共厕所里生活了5年之久。
1999年,20岁的小伙曾令军孤身一人来到沈阳打拼,彼时他身上只有50元钱,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便宜的“库房”容身,可到最后却发现所谓的“库房”,不过是一间废弃的男厕所,但奈何实在没钱,曾令军觉得即便是在这样的一间厕所中生活,总比自己睡大街要强很多,于是就此在这间公厕安了家,在楼下以擦皮鞋、修锁为生。
后来经过熟人介绍,曾令军结识了来沈阳打工的王志霞,两情相悦,对方也不嫌弃和他一起住公厕,很快二人结为了夫妻,没过多久王志霞还生下了一个儿子,曾令军为其取名为“曾得意”,寓意以后“万事皆得意”。
在一家三口蜗居的这间公公共厕所里,一进门左手边是原来的男侧洗手池,经过曾令军改造,变成了他的“工作间”,里面是他修锁、擦鞋子的工具和各种杂物。进入到公共厕所内部,一眼就能看到曾令军夫妻二人的婚纱照,电视则被摆放在两个小便池中间,或许是因为早已经习以为然,曾令军夫妻俩并不觉得这样的布置有任何违和感。
为了能够布置上一张“床”,曾令军将蹲位中间的隔板拆除,在上面铺上了几块捡来的木板,虽然十分简陋,甚至偶尔反味时还要时不时地冲水,但是曾令军一家却在这里一住就是整整5年,如果不是亲眼看到,很难想象在繁华的大都市里,还会有这样的一家三口生活在一间公共厕所里。
虽然曾令军一家三口在公共厕所安家的画面,看起来颇为幸福美满,但却引来了很多网友的批评,有人质问“自私自利的父母,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对于曾令军夫妻俩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无法逃避的现实问题。
确实正如网友所说,贫穷固然值得同情,但为人父母,还是要多从孩子的心理发展角度着想。夫妻俩当初新婚伊始,没有经济基础,无奈之下只能住在公厕里,不仅情有可原,或许还可以被当做同甘共苦的典范。但是后来既然有了孩子,还长期居住在公厕里,即便孩子再懂事,也很难免容易变得自卑,甚至会出现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难以想象孩子如何去交朋友,如何跟自己的同龄人交流自己的居家生活。
事实上曾令军夫妻俩既不是残疾,又没有智力上的缺陷,在当前社会上只要肯工作,去租住一所正常的房子并非难事,但二人仍然选择蜗居在公共厕所里5年之久,从为人父母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行为确实是有一定问题的,只能希望一家三口早日搬离,这个只是看起来“幸福美满”的小窝。
对于曾令军夫妻俩这样的生活,有人认为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最好连孩子都不要生,虽然这样的观念看上去并无问题,但事实上人人皆享有生育自由,“穷”并不代表不能生孩子,“穷养娃”同样也能很优秀。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成长环境、父母的教育方式等等诸多方面,都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有的家庭虽然经济条件不够理想,但是父母感情和睦,家庭环境气氛温馨,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足够重视,孩子同样也能收获满满的幸福感,长大后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如果只是物质上贫穷,家庭经济条件差,通过努力奋斗可以带来很大程度的改观,对于孩子的成长也并不会有什么消极影响,但如果家长思想上“穷”,即便有了孩子,仍然还是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不去尽量给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很容易使得孩子的成长充满负能量,未来孩子长大时,也难免会对父母有诸多抱怨。
歪妈总结:
穷人同样享有生育自由,“穷养娃”未必教育不出来优秀的孩子,有的家庭虽然经济条件上差一些,但却同样能够给予孩子一个好的成长环境,关键还是在于父母对生活、对教育孩子的态度,这比家财万贯更重要。
今日话题:你对曾令军夫妻俩的这种生活怎么看?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