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迷茫的家长怎么办?这些疑惑,都将为你解答!

发布于 2021-09-11 11:56

“双减”持续落地,

你却还在疑惑与懵圈中?

赶紧继续下滑

15句话看懂“双减”政策

01

认识“双减”,步入教育新时代

01

02

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

03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04

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05

线上培训要注重保护学生视力,每课时不超过3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培训结束时间不晚于21点。

06

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

07

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08

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09

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

10

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

11

线上培训机构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等惰化学生思维能力、影响学生独立思考、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的不良学习方法。

12

严格控制资本过度涌入培训机构,培训机构融资及收费应主要用于培训业务经营。

13

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14

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由教育部门负责组织遴选,供学校选择使用,并建立评估退出机制。

15

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充分考虑其涉及重大民生的特点,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

“双减”如何落地推进,官方答疑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意见》。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意见》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关于如何深入推进“双减”工作?教育部详细为你解答:

提问

Qustions

&

解答

Answers

如何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为此,《意见》对加强课后服务提出保证服务时间、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渠道等明确要求,旨在增强学生和家长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一是解决家长上班时间无法接送的后顾之忧。延长课后服务时间,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初中学校工作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

二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既可以通过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又可以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还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另外,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是拓展课后服务资源。课后服务通过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提供,组织区域内优秀教师到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提供服务,并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发挥好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在课后服务中的作用,让学生享受到更多优质的课后服务资源。

四是加大对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通过统筹核定编制,配足配齐教师,使学校师资得到充足保障。通过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将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推行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加强对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人员的激励。

家长和社会如何配合做好“双减”工作?

学校要建立家庭教育领导和协调机制,规范设立家长学校,健全日常运行机制,配备家庭教育指导专(兼)职队伍,加强专业知识培训。要通过家长课程、父母大讲堂等方式,以线上线下等形式,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咨询和辅导,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家长与学生朝夕相处,是孩子言传身教的老师,履行好法定监护职责至关重要。

一是密切家校联系。积极参加家长会、家长学校,主动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和身心状况,制订有针对性的家校联动教育方案,构建和谐家校关系。

二是更新育儿观念。了解孩子的身心成长规律,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理性规划孩子未来发展方向,不盲目送孩子参加校外培训。

四是要指导学生合理用好在家时间。督促孩子按时就寝,确保充足睡眠。适度安排家务劳动,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亲子阅读等。加强孩子网络行为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矫正孩子网络沉迷行为。

社会是教育的大环境,要发挥各方资源力量,为学生开拓视野、全面发展、实践锻炼提供重要平台。

一是提供校外活动场所和资源。青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博物馆等各级各类校外活动场所,要坚持公益性原则,增加开放时间,特别是下午三点半之后、周末、寒暑假等,要向中小学生开放。

二是探索社区教育服务。社区要建设学生活动中心,为学生在课后时间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志愿服务提供活动场所。

三是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各类新闻媒体要积极宣传科学育人理念,努力破除“抢跑文化”等功利现象,不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营造良好社会育人氛围。

“双减”政策是否会影响到美术机构?

7月3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

根据国家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设置的规定,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 学科类 进行管理。

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一个角度来看,孩子的课外时间增加,必然会有更多家长倾向于给孩子报兴趣类的培训,那么美术教培行业也会水涨船高。

延伸阅读:“双减”落地!非学科类的培训班成为“香饽饽”!

教学品质才是“双减”下不倒的旗杆

机遇总是伴随着挑战,“双减”政策下的校外艺术教培在时移俗易的环境中,只有过硬的教学品质才是真正屹立不倒的旗杆。

不管市场用怎样的噱头吸引家长,教学品质也许可以糊弄一时,但是好是坏随着日积月累就会被人一览无遗。没有教学品质的终将会被淘汰,而真正用心做教育的老师便能在素质教育赛道中拥有自己的一片天。

 画了么少儿美术 :一直践行以孩子的兴趣为导向,立志于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想象力以及创造力等,精心打磨着一堂又一堂的好课,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画了么少儿美术眼里,只有严选教师、打磨课堂、优化内容、用心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与进步!

专业师资力量

画了么少儿美术的教师需通过六层严选,授课均为全职老师,皆毕业于专业美院,大部分为中央美院等八大美院,最少有3年教龄,教师团队平均教龄6年

其中课程研发团队以中央美院、海外艺术家、青年画家为主,12年以上的少儿美术课研经验,强大的教研体系为教学提供保障支持。

师资力量是求学路上重要的“脊柱”;画了么少儿美术通过打破地域局限,让孩子享受与北京、美国同步的师资,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独特平台优势

画了么少儿美术采用线上直播教学模式,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

名师在线引导孩子,课堂上通过有趣的互动带领孩子思考学习,鼓励孩子发现和回答问题,提升沟通和表达能力,让孩子随时保持专注。

有趣的课程环节

画了么少儿美术基于不同学龄段的美术绘画特点和美术表现的多种形式及方法,设置专题课程,实现美术与其他学习领域相互渗透和融合

科学的教学体系

画了么少儿美术遵循孩子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发展规律,着重引导和激发孩子的艺术潜能。美+生活美+学科等课程设置,让孩子获得更全面的艺术培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