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拍专题】西安市第二批集中供地放量,有哪些看点?
发布于 2021-09-11 20:48
继首批集中供地3个月后,9月8日,西安市第二批集中供地信息发布,推出45宗3157.78亩住宅用地,其中商品住宅用地32宗,安置型商品住宅用地11宗,共有产权住房用地2宗。
本次宗地都将按照房地联动机制,采用”限房价、定品质、竞地价”方式出让,出让地块都有设定最高限价,超过最高限价后转为公开摇号。
# 区域端 #
主城区土地大放量,港务区为核心供应区域
45宗涉宅地将通过挂牌和拍卖两种形式出让
其中挂牌出让的有17宗地,1292.055亩,供地区域以远郊为主,其中鄠邑区、阎良区各有1宗共有产权住房用地进行挂牌。报价截止时间是10月15日,对报价达到最高限价土地,将于10月20日进行集中摇号确定最终竞得人。
挂牌出让土地明细
以拍卖方式出让的有28宗地,1865.725亩,供地区域以主城区为主,分别位于高新CID、高铁新城、曲江大明宫、浐灞生态区、灞桥区、国际港务区主城6大热点板块,其中国际港务区供应规模最大,14宗地合计974亩。10月中旬(10月14日、10月15、10月18)进行公开拍卖,对报价达到最高限价土地,将于10月19日进行集中摇号确定最终竞得人。
拍卖土地明细
# 价格端 #
最高26485元/㎡,最低14757元/㎡
入场门槛或将进一步提升
此次供地的毛坯限价是一大亮点
供应土地最高毛坯销售均价26485元/㎡,最低毛坯销售均价14757元/㎡
再叠加上精装包的成本,整体价格水平相比于当下楼市均价(8月商品房成交均价15362元/㎡)还是存在一定程度的上浮空间,这也给了开发商继续拿地的打了一剂强心针。
分价格段来看,毛坯销售均价在2万/㎡以上的有8宗地,主要分布在3大价值高地:产业强的高新区、生态优的浐灞生态区、文脉资源厚的曲江大明宫遗址区。其中高新区中央创新区的5宗地块,毛坯销售均价都在2.6W+元/㎡,然而区域精装均价基本在2.7万左右,相比之下,反倒凸显了在售项目的性价比。
毛坯销售均价在1.5-2万/㎡区间的有19宗地,低于1.5万/㎡的仅有1宗地,这20宗地多位于港务区,刚需门槛区域持续发力。近期港务区有项目的精装小高备案均价高达1.7万,也是引起了购房者的热议,反观本次供地中,港务区也是有7宗地的均价达到了1.7万以上,刚需热土的门槛也在进一步的提升当中。
# 条件端 #
禁马甲+摇号+自持+严查资金来源
对开发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出让规则和竞买人资格方面也是有诸多看点
所有地块都设定了最高限价,并且按照最高限价核算,溢价率均没有超过15%,如果报价超过最高限价后,就要进行集中摇号。
出让条件中的特别约定增加了隐形成本,对于开发商的资金实力以及开发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比如要在开发商品房用地的同时,同步建设配建的大型商业、高品质酒店、医疗设施等城市形象配套;根据出让公告,宗地约定了5%-10%的自持比例,使得可售住宅面积减少,利润进一步压缩。
对于竞拍企业,同一企业及其控股的各公司不得参与同一宗地的竞买,也就是说禁止多个马甲买地,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平性;同时要求严查资金来源,对于现金流紧张的房企来说,是一大致命性的打击,连上场参赛的资格都没有了。
落实“三稳”目标,促进市场平稳发展
自7月以来,中央多次表态要求各地落实“三稳”目标,住建部近期也多次提及要着力建立房地联动机制,推广北京做法,限房价、控地价、提品质,建立购地企业资格审查制度,建立购地资金审查和清退机制。
从西安第二批的供地计划来看,土地端的大放量缓解了市场存量不足的压力,供地结构性改革保障了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商品房有效供应规模也有所扩大,从根本上做到了稳房价;预期方面也是做到了比较好的引导,限定的毛坯均价水平一方面凸显了当下在售项目的性价比,同时也给了房企信心,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的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