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纳兄弟中国区公共事务及政府事务副总裁孙静:加强更多的中外合作,对中国影视娱乐业有诸多好处
发布于 2021-09-11 20:37
2021年9月4日,由全球化智库(CCG)和北京市“两区”办主办的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CCG第八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华纳兄弟中国区公共事务及政府事务副总裁孙静在以“数字经济新视野与服贸产业新生态”为主题的论坛上发表以下观点:
我们可以看到,影视娱乐是服务贸易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我想从影视娱乐行业具体一点的角度来分享一下我的一些观点。
首先,就我个人看来,现在全球的文化娱乐行业数字化发展的趋势可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数字的娱乐化。就是借助新的技术开创一种虚实融合的娱乐新体验,比如像VR/AR以及一些虚拟制片技术,现在在好莱坞电影拍摄中已经广泛应用,人工智能的技术其实也是未来电影拍摄的主要发展方向。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其实也带给人们更加丰富的沉浸式的体验,比如说华纳在几年前就已经与高科技公司进行合作,例如我们与英特尔合作开发了无人驾驶车内的娱乐系统,我们也与微软合作首次推出了电影技术的存档。所以这种新技术的应用其实一直都在业务布局中。
第二是传统产业数字化的升级、转型。科技的进步是不断推进内容及媒介的转变的,疫情对电影产业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人们的娱乐习惯也更多地转移到线上,所以这也倒逼了很多产业进行创新、升级,寻找新的机遇。最近几年来,其实我们也可以看到美国的娱乐巨头们都正在通过兼并,不断地扩大自身的实力,各大影业公司也都纷纷出了自己的流媒体平台,就像刚才环球提到的一样,华纳也是去年推出了自己的流媒体平台,叫HBO Max,未来我们也希望借助HBO Max平台把更多中国好的内容带给全球的观众。这种转型还包括像品牌,以及IP市场的推广也应运而生很多新的形式。举一个例子,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推出了年度虚拟粉丝嘉年华,叫DC粉丝嘉年华,替代以前传统的线下推广,今年DC粉丝嘉年华也会在10月份举办,所以除了全球的内容,我们还为中国的观众也是定制了很多独家的内容,也是非常期待。
说到中国的娱乐产业现状,毫无疑问,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极大推动了文化娱乐产业的发展,现在中国市场的影院数量、银幕的总数、观影人数都居世界第一,我们现在有超过10亿互联网用户,随着全面的消费升级,中国其实很快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娱乐市场了。对优质内容的需求,还有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其实也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很大的推动力。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会对文化娱乐行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具体的方面,在电影方面可能也促使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的重要的方面,比如在北京“两区”建设中,前不久在怀柔影视产业基地刚刚挂牌的国际影视服务中心,这种政策、服务的推出对我们的合拍项目带来了非常实质的支持,我们觉得是非常重要的政府政策。
另一方面,我觉得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今其实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媒介去获取内容,但是技术本身是承载内容的工具,而真正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一定是打动人心的内容,所以作为一个创造内容的人或者讲故事的人,我在这里还特别想强调一下内容和故事作为文娱行业核心的重要性。现在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影响外国电影制片人决策的重要因素,同样,我们觉得引进世界各国的优质内容,加强更多的中外合作,其实是对于中国的影视娱乐业有诸多的好处的。比如说人才的培养,比如说技术的交流,比如说我们可以挖掘更多创新的内容,在这些方面都有很多的合作机会。
从华纳来讲,我们在引进这些优秀内容影片的同时,也将本地制作作为华纳中国非常重要的战略重点。我们之前已经有非常成功的合拍片案例,未来我们也会重点大量开发很多合拍片,包括大制作的科幻电影、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经典动画电影,包括惊悚类的电影,还有就是反映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侧重弘扬中国当代的小人物、正能量、大情怀的故事。
此外,我觉得除了在影视方面可以合作,游戏领域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合作领域。我们现在跟国内很多的合作伙伴在合作开发大型的跨平台的游戏,而且也帮助这些国内的游戏实现全球化的推广和传播。
人才的培养永远是最重要的,我们觉得培养国际化人才对于内容的需求是非常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几家好莱坞的公司都会定期举办影视交流的项目,通过这些交流项目业能够碰撞出很多合作火花,我们有很多项目就是通过这种交流项目已经在联合制作了。
最后,我想再提一下关于中美关系方面的建议,因为作为一家美资企业,中美关系的确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中美两国关系出现困难的时候,民间的交流更加重要,中美的人文交流的意愿也就更加强了,而且我相信影视作品是跨文化合作和交流的重要的载体,也是促进各国民众相互了解的最好的渠道之一。我们也希望通过合拍、合作创造出更多的好的故事、好的IP、好的内容,同时借助各自自身的全球的资源、网络资源、发行渠道带给全球观众,希望能够继续为中外人文交流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本文依据华纳兄弟中国区公共事务及政府事务副总裁孙静在北京市“两区”办和全球化智库(CCG)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上的发言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阅,转载请注明出处)
CCG 图书
⊙ 习近平主席回信寄语CCG发起的“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
⊙ 读了习近平主席的回信,他们这样说
⊙ 第八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 聚焦全球服务贸易趋势 展望绿色和数字经济发展
⊙ 重磅实录 | CCG对话老布什之子尼尔·布什和方大为:世界上没有适用于每个国家的单一体制
⊙ CCG理事长对话WTO前总干事,美国前TPP谈判代表:中国、美国和欧盟如何在贸易上达成共识?
⊙ 【重磅实录】CCG对话约翰·桑顿、芮效俭、亚当·珀森:中美如何打破僵局,推动双边关系向好?
⊙ 苏珊.桑顿、陈启宗、王辉耀对话:中美关系何处去、全球抗疫与病毒溯源
⊙ 共建韧性全球化——第七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聚焦开放融通与国际合作
⊙ “中国新叙事”研讨会为加强国际传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言
⊙ 最新《全球经济展望》在中国发布 CCG与世界银行联合在线解读
⊙ 新国际舆论环境下如何实现话语突围
⊙ 文字+视频 | 王辉耀对话耶鲁大学著名历史学家韩森:千年全球化起源于中国宋朝
⊙ CCG对话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全球化受到的威胁来自国内,各国需要把自己国内的事情处理好
⊙ 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机遇与挑战-CCG举办“气候变化”研讨会
⊙ WTO的未来前景如何?他们这样说 ——中国入世20周年CCG研讨会成功举办
⊙ 智库力著 | CCG在线发布并研讨新作《全球化:站在新的十字路口》
⊙ 文字实录+视频 | 《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对话王辉耀:我相信全球化和我们对这个星球的共同管理
⊙ 哈佛大学“中国通”托尼·赛奇对话王辉耀:中美竞争会在某些领域发生,但互惠领域仍会持续发展
⊙ 哈佛大学“软实力”提出者约瑟夫·奈对话王辉耀:中美之间发生新冷战的说法,是对历史的误读
⊙ 气候峰会之际,CCG举办会议探讨“气候变化”这一人类共同挑战
⊙ 双语视频+文字实录 |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格雷厄姆·艾利森对话王辉耀
⊙ 《世界是平的》作者对话CCG创始人王辉耀:世界比以往更快、更深、更融合、更开放,更脆弱
⊙ CCG举办开放日活动,四十多国大使与使节参加
⊙ CCG发布《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20~2021)》
⊙ 慕安会第一问!CCG秘书长对话联合国秘书长
⊙ CCG在2020年全球顶级智库百强榜单中再上升12位
⊙ 国际形势风云变换,近期CCG与各国驻华使节交流记
⊙ 视频 | 《焦点访谈》——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
⊙ CCG报告 | 拜登时代的中国与美国:趋势与应对
⊙ 全球化智库CPTPP报告入选CTTI来源智库年度精品成果
⊙ 送上一本有声日历,请您注意查收
⊙ CCG新年贺信 | 告别不平凡的2020 凝聚希冀 开放前行
⊙ 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启动!
⊙ 六十国代表出席CCG大使圆桌
⊙ 2020 第五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举办
⊙ 2020第六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 “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在第三届巴黎和平论坛上发起成立
⊙ 社会智库协同网络发起 加强社会智库合作 发挥更大作用
⊙ CCG主任王辉耀在雅典民主论坛上接受纽约时报专访
⊙ CCG主任王辉耀与25国驻华大使谈疫情后的中国经济
⊙ 中国服贸会扩大开放暨企业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 【完整视频】纪念联合国宪章签署75周年线上专题论坛举行
⊙ 三次亮相,为何这个舞台的辩论和对话如此重要
⊙ CCG30余场线上研讨集中展示
⊙全球化智库(CCG)报告/期刊在线阅读
⊙百位官产学精英集聚 解析大变局下的企业 “引进来”与“走出去”
⊙CCG十年磨一剑,只争世界100强
⊙CCG访美“民间外交”开展二十余场活动:关键时点发出智库声音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