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院长致辞

发布于 2021-09-11 23:54

蔡劲松院长在开学典礼上致辞

亲爱的研究生新同学、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天上午,学校在广阔的大操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因为疫情防控要求,我们现在以主会场及分会场直播的方式,举行人文公管学院2021级研究生开学典礼,共同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445名研究生成为北航人文公管学院的新成员。在这里,我代表学院全体师生员工,向各位研究生新同学表示最真挚、最热烈的欢迎!

作为一所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的研究型大学,北航的文科源远流长,长期以来形成了“守正创新、精深发展”的特色,同学校空天信等理工优势学科一道,为培养“两领”人才和推动“双一流”建设,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是学校历史最久、学科最多、比较优势突出的文科学院,现拥有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和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学、理论经济学、心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公共管理硕士(MPA)和教育硕士(科学与技术教育)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你们的加盟,为学院的建设发展注入了新血液,带来了新动力。感谢大家选择人文公管学院继续深造,希望这里,能够成为大家充满梦想并放飞梦想的新起点。

我们都说,研究生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最高端,是人才培养的“高峰”、聚集人才的“高地”。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无论对于你们这一届新生,还是对学院而言,这都是一个值得铭记的重要时刻。2021级445名研究生新同学,包括21名全日制博士、94名全日制硕士、330名非全日制MPA公共管理专业硕士,今天正式开启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生活;我们这所以培养“理想高远、理论扎实、创新唯实、致真为公”公共管理及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为重要目标的研究型学院,也因为你们的到来,担负着更加坚实的任务和责任——这需要我们携起手来,共同面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需求,面对新科技革命与公共管理融合发展的新契机,面对新历史节点与国家乃至全球公共治理的新使命,以学术求索、学术建构、学术创新,努力破解新时代公共治理复杂问题的新挑战。

在当今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你们背负的使命尤其重大。我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都胸怀远大的志向和抱负,而这志向与抱负,需要多方面的能力与素质积淀。在此,我想谈三点感想与希望,同大家共勉。

首先,涵养“经年累月、积金琢玉”的学术生涯。

大家知道,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先生有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言,对后世影响巨大。他还有一本题为《日知录》学术札记,以明道、救世为宗旨,囊括了他经年累月、积金琢玉的学术、哲学和政治思想,是其“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大著。《日知录》的“日知”二字,由智慧的“智”上下拆分而来,由此也可以看到顾炎武先生对待学问的态度,学问即他对人生智慧、天地世道的探寻,做一个“智”者,必须经过日积月累、经年不歇的学术积累与耕耘。

同学们在研究生阶段,要以追求学问为真正的志趣,把求学问道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将“干坐冷板凳、潜心做学问”当作生命的自觉。这意味着,各位学术生涯中的“孜孜不倦”,不再是一个励志的形容词,它更是拓展心胸、拓宽眼界、开拓创新的必由路径,亦是大家积淀丰厚学养、应对未来考验、担负社会责任不可或缺的关键词。希望同学们在有限的研究生学习阶段,克服焦躁的情绪和功利的思想,在师生、同学和学界的学术交流碰撞中,不断夯实学养厚度,拓展学问深度,守住学术道德底线,打牢学术生涯基础。

第二,承续“格物致知、穷理探微”的求索精神。

格物致知”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是涵养心性、品行乃至灵性的方法,还应返求诸己,以不断领悟、开悟乃至觉悟。《礼记·大学》曾言:“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事物需被区格、明辨、智识等途径方能领悟其真谛,需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取知识的深蕴;“穷理”是“格物”的目的,“穷理探微”就是要躬行践履,深入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与逻辑,是悟性在某个问题的探究性思考与创新性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闭门造车。

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世界格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范式正在悄然发生变化的当下,研究生阶段不仅仅需要学习既有成熟的知识和技术,更需要突破学科的边界,注重多学科知识、素养和能力的积累,着眼于探究未知世界,聚焦中国本土公共治理实践,开展探索性、开创性的研究,提供人文社会科学的解决方案。这需要同学们把握发展大势,突出问题意识,承续“格物致知、穷理探微”的求索精神,立足专业学习和学术训练,通过交叉渗透、融会贯通的学术跋涉,用敬畏的态度和创新的动能,踏踏实实创造每一份属于自己的学术成果。

第三,塑造“闳约深美、培根养心”的人格品行。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力主“以美育代宗教说”,提出“闳约深美”的生命境界。一方面,“闳”指知识的广阔,“约”是博采基础上的选择约取,“深”突出进取和钻研精神,“美”强调完美之境的抵达;另一方面,“闳约深美”又是对人生艺术化、生活审美化、品行善美化的抽象、凝练与精神寄寓。“深美”之外,仍需塑造“培根养心”的德行,正如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所谓志专一种树培根、守心性修德养心,不仅是“为学”的要领,更是“为人”的真经。

广义地看,人格的高度决定学问的高度和人生的向度。同学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大家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完善更好的自我,塑造更精彩的人生!人文公管学院的研究生,不仅要培育“闳约深美、培根养心”的高尚人格,不断锤炼自己的品格意志,还要涵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绵不绝的人文情怀与底蕴,不懈探寻新时代公共精神的真谛与价值,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朝向光亮,朝向真善美,朝向国家、民族和社会的深切召唤绽放——这些,才是我们生命成长和学术发展的底色,是我们永恒的职责与使命。

最后,祝愿大家学习顺利,身心健康,生活愉快,学有所成!

谢谢大家!


摄影:周映玥

编辑:牛琳琳

编审:张同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