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过敏药能长期服用吗?
发布于 2021-09-12 00:36
抗组胺药是皮肤科常用药,常用于多种皮肤病的止痒。是皮肤科医师处方量最大的药物之一,品种繁多,临床常用药物多达 20多个。本文所讨论的抗组胺药指组胺 H1受体拮抗剂。H1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缓解组胺引起的皮肤瘙痒、红斑、风团以及鼻痒、流涕、 喷嚏、眼痒、结膜充血等症状,是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药物。
1. 抗组胺药的分类
根据开发上市的大致年代和是否能穿过血脑屏障诱导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将抗组胺药大致分为第一代及第二代两类。两代药物在用法、用量、不良反应、使用注意事项等多方面有所不同。
一代多为亲脂性,易透过血脑屏障,产生中枢抑制,称为镇静性抗组胺药。代表药物有氯苯那敏、苯海拉明、赛庚啶、羟嗪、去氯羟嗪、曲普利啶、美喹他嗪、新安替根、异丙嗪等。
二代抗组胺药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中枢抑制发生率低,又称为非镇静性或低镇静性抗组胺药。代表药物有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枸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阿伐斯汀、咪唑斯汀、依巴斯丁、奥洛他定、卢帕他定、苯磺贝他斯汀、比拉斯汀等【1】。
2. 常见病的治疗
2.1荨麻疹;自发性荨麻疹可以单纯使用抗组胺药治疗。单一常规剂量的二代抗组胺药是慢性荨麻疹的一线用药,适合成人及儿童 。一代抗组胺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嗜睡,需保持高度警觉的人群如司机慎用。老年人易摔倒且容易引起排尿障碍,也应慎用。乙醇、镇痛药、催眠药等会加重其中枢抑制作用。其会干扰快动眼睡眠,影响患者的学习和认知行为能力,因此不宜长期使用【1】。二代抗组胺药相较于一代副作用更轻,较为安全。其中,左西替利嗪由于其出色的效果和安全性日益成为欧洲国家的主流用药。Crant等【2】进行了研究表明:左西替利嗪具有强效的抗组胺作用,用药后24H内组胺产生的皮肤风团和红晕反应的表面积明显低于其他第二代抗组胺药。
2.2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临床有观点认为一代其止痒作用主要是镇静作用所致,因此不建议常规使用或推荐短期使用第一代有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二代抗组胺药并非完全没有镇静作用,应首选二代非镇静性抗组胺药,但临床上每个患者反应不一定相同。二代抗组胺药加量以后,其中枢抑制作用更应该重视。【3】。
2.3特应性皮炎
口服抗组胺药物用于AD瘙痒的辅助治疗, 特别是对于伴有荨麻疹、过敏性鼻炎等过敏合并症的患者,推荐使用第二代非镇静抗组胺药治疗,必要时可以加倍剂量治疗;对于瘙痒明显或伴有睡眠障碍患者可尝试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抗组胺药,考虑到第一代抗组胺药对睡眠质量(快速动眼期延迟并减少)及学习认知能力的影响,不推荐长期使用第一代抗组胺药,推荐选择使用安全性更好的第二代抗组胺药【4】。其中西替利嗪具有双重作用和双重时效,既具有抑制组胺的作用,从而抑制早期过敏反应,又能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移行能力,从而抑制迟发期过敏反应【5】。儿童也可以选择更方便的口服液、滴剂等剂型,也可以更好控制用量。在一项18个月长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试验中,证实了H1-抗组胺药盐酸左西替利嗪在遗传性过敏幼儿的安全性与安慰剂相似。在 18 个月期间,255 名儿童接受0.125mg/kg的左西替利嗪治疗(每天两次),255儿童每天给予两次相应的安慰剂滴剂。在日志卡和电子病历表格详述中,在治疗期间大多数儿童发生不良事件,这些不良事件通常较轻微,且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发生率类似【6】。
3.结论:
抗过敏药主要是对症治疗,并不能预防复发。针对需要长期使用抗过敏药的成人和儿童,总体来讲抗过敏药也是安全有效的。不同的人群对抗组胺药的选择需求不一样,需合理结合人群特点和抗组胺药特点进行合理的应用抗组胺药。
参考文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 【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6)393-396.
【2】顾之燕!左西替利嗪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20b(19):904-908.
【3】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环境与职业性皮肤病学组 抗组胺药治疗皮炎湿疹类皮肤病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全科医学 2021 19(5)709-712.
【4】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 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 2020 版) [J].中华皮肤科杂志,2020.53( 2) : 81-88.
【5】陈美玲 刘伟西替利嗪治疗荨麻疹53例【J】医药导报 1999.18(3):1-2.
【6】左西替利嗪治疗遗传性过敏幼儿18个月安全性研究.
邦邦工作室特别制作,转载请联系授权
专家简介:
廉翠红
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欧洲布鲁塞尔自由大学附属医院访问学者
岭南名医
现任中国女医师协会皮肤病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学会——真菌学组委员、激光美容学组委员,中西医结合学会医美分会激光与皮肤美容专委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护肤品专委会秘书长,中整协医美互联网与自媒体专委会主任委员,中整协医美与艺术分会注射美容与微整形艺术专委会第一届常委,中国中医美容协会炎症性皮肤病专委会副主委及激光美容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学会医学护肤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美容学会毛发学组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皮肤美容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优协儿童过敏免疫专委会委员,深圳市健康管理协会皮肤科专委会主任委员,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理事。积极参加医学科普工作及学术交流活动,在皮肤美容界有一定影响力。主持国家级、省级及市级科研课题多项,主办国家级及省市级学习班多次,发表国外SCI论著7篇,国家级专业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参编专业专著3部,主编科普专著2部,主译专著1部,并先后多次接受省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来访及举办科普讲座。
专业特长:皮肤病互联网医疗管理,创办个人公众号(皮肤专家廉翠红博士),在互联网领域及自媒体领域有着一定影响力,对难治的皮炎湿疹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皮肤真菌病、痤疮、脱发、色斑及银屑病的诊治及皮肤医学美容,各种皮肤医学美容问题诊疗经验丰富。入选2017年度及2018年度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榜、健康160年度医生影响力排行榜。
感谢您对我的信任,我会用我的专业知识尽力帮助您。科学护肤、合理用药,让我们一起用耐心、信任来促进皮肤健康、呵护美丽!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