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
发布于 2021-09-12 00:36
相信如今在网上冲浪的你,一定对“内卷”这个词不陌生,去年它还被评为了《咬文嚼字》评选年度十大流行语,它在我们生活中的频频出现,其实是我们对当下社会高度竞争的一种映射。
在中国快速发展中的这几十年中,大学生毕业人数呈爆炸式增长,到2020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已经到了874万人,每年都有大量的新鲜血液涌入职场,但另一面,又是残酷的职场优胜劣汰。
华为曾经爆出消息将用10个亿辞退7000名34岁以上的老员工,按照正常职业周期来说,这几千名员工在公司工作的时间不足10年就面临辞退,无独有偶,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也曾表示:未来将每年向社会输出1000名在阿里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
种种迹象仿佛都在向我们默默宣告,在这个不进则退的时代里,让自己成为更有价值的人,才是保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生理想的不二法门。
那么构建高价值人生的方式是什么呢?《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一书中给了我们答案。
这本书的作者是张萌,她是一名财富高效能专家。她将自己实现高价值人生的方法总结成了一套工具方法,在书中向我们揭秘,这套方法将帮助我们构建更有想象力的人生蓝图、建立更有价值感的时间管理系统、提升自己的资源变现能力,从而帮助我们过上更富足更有价值的人生。
1.
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说起“人生不设限”,作者张萌是个典型的代表。她曾经心怀着当一名奥运志愿者的梦想,所以当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时,她竟然毅然决定退学,经历了艰难的复读生活,考入了北师大英文系。
一入学她发现自己英语水平远远落后于同学,因此,她暗下决心,为自己设定“1000天小树林计划”:每天早上5点起床,在北师大第九教学楼小树林中,大声朗读英文,坚持3-5个小时,风雨不辍,她足足坚持了1000天。
此后,张萌每年都获得国家奖学金、一等奖学金。2008年,张萌报名参加APEC英语演讲比赛,斩获全国第一名,也同时她受邀参加2008年在秘鲁利马举办的APEC CEO峰会。从那时起,张萌开启了与世界的链接,也开启了她接下来的传奇人生。
在拓展人生边界、实现人生梦想这件事情上,张萌为我们总结出了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型,叫做车日路模型。简单来说,车日路模型,就是怎么让自己这辆车到达自己想要去的地方。比如一天早上,你走出房门,远处是缓缓而起的太阳,院子里停着你的爱车,你打算开着它来一场痛快的旅行。
那接下来,你会考虑什么呢?首先映入我们脑海的问题一定是:我打算去哪里以及我要怎么过去,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和这两个问题同样重要,那就是这辆车能带我走到哪。其实啊,这就已经是车日路模型所代表的核心问题了。
在这当中,这辆车指的就是我们本人。“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车?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拥有什么样的专业和背景?我可以用来变现的核心技能是什么?我拥有什么样的价值观?等等,这是全方位的自我判断。
路指的是我们到达目的地的路线,也就是说,什么样的路径才是我们想要的,这里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可执行性,需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最好是我们能做到的最优路线;二是考虑到人的成长性。也就是说,这样的路径不能脱离自己的实际,但也不能太容易,那样缺少挑战性,需要把理想和成长结合在一起。
日指的就是远处的太阳,也就是我们想要去追逐的地方,它代表我们想要拥有的人生状态,我们想要过上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即我们梦想设计的目标所在,它需要包括我们对物质条件、社交关系以及事业成就感的渴望,这三点缺一不可。
可能讲到这,你还是不知道具体该如何下手去盘点自己的车日路模型,为了帮助我们把三个核心要素考虑得更加明确,张萌还帮我们梳理了两组人生提问,我们在回答这些问题时,需要保证客观诚实地面对,因为给人生蓝图最终买单的人,一定还是我们自己。
好了,你做好坦诚面对自己的准备了么?
那么,第一组问题来了:
一、你现在的状态是否令自己满意?
二、满意的地方和原因是什么?
三、不满意的地方和原因是什么?
四、你要如何改变当前的状态?
五、你开始积累社会资本和人脉资源了么?
六、你在做着一种平衡的工作吗?
七、你敢于对自己说真话、诚恳地面对自己么?
这七道题目看似简单,但如果我们抛开杂念认真答题就会发现,这其实是对我们人生现状的抽丝剥茧,这在车日路模型中对应的是车的问题,也就是自我认知的部分。只有我们先深度剖析自我,才能更好地做出路径规划。
我们再来看第二组问题,关于人生的11问,这次要回答的,是关于5年后你将要成为的自己:
一、你想要做哪种类型的工作,自由的还是与过去模式相同的?
二、你期待的年收入是多少?
三、你想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和谁是邻居?
四、你想开什么样的车,怎样对待自己的交通时间?
五、你想穿什么品牌的衣服?
六、你希望别人如何看待你,如何称呼你?
七、你想如何帮助别人?
八、你想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么(注意,这里的知识不是指学历)
九、你希望形走到哪些地方?
十、你怎么样才能获得快乐和满足?
十一、你会是一个平衡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么?
好了,回答完这十一道人生提问,此时你有没有不一样的感觉?如果说,人生七问中的问题指向的是我们的现状,能够帮我们梳理我们的优势和劣势,那么这十一道问题则更指向我们的目标和路径,这同样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来坦诚面对自己内心的欲望。
我们通过这两组具体的问题,将能够更明确地把自己的车日路模型完善,这将对我们的人生蓝图的升级和迭代有非常大的作用。
2.
重构你的时间价值
当我们为自己设计了定制版的人生蓝图之后,我们还需要学会把控自己的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才能让我们在执行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先来说说精准把控我们时间的工具—时间颗粒度,也就是安排时间的最小单位。
有人曾对这些成功人士进行研究后发现,当一个人的时间颗粒度越小,他的成就往往会越大。时间颗粒度小,意味着事项的安排越清晰,有限时间的单位价值也会发挥到最大。
如果我们的时间颗粒度是1个小时的话,那么乘上1个小时则能得到1个小时,但如果我们的时间颗粒度是1分钟的话,那么60分钟乘上60分钟,则能够得到3600分钟,也就是60个小时,可见时间颗粒度所蕴藏的价值有多大。
当我们重新开始定义我们的时间,缩小我们的时间颗粒度时,我们就不会再因为“时间都去哪了”这个问题而感到困扰,也不会再出现打开手机刷一会而再抬起头就是半日浮生已不再的荒废感。
但是在重建时间颗粒度的过程中,我们也难免会感到痛苦,作者建议我们尝试使用21天习惯养成法,用21天为一个单位,来强迫自己细化时间颗粒,为自己制定每个时间单位的安排,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形成较为稳定的习惯,享受到时间颗粒度变小所带来的红利。
我们再来看看如何管理精力,我们发现无论如何细化我们的时间颗粒度,一个人一天的时间总量也只有24小时,那么如何在有效时间里迸发出更高的价值,这就需要我们对精力进行管理。书中为我们分享了一个有效管理精力的工具,叫做精力波点图。
首先,需要我们绘制一个由纵、横两个坐标轴构成的坐标图,纵轴代表精力值,横轴代表时间轴。精力轴的设置是最高值为10,最低值为0,其中1-3为低精力区,4-6为中精力区,7-10为高精力区。横轴表示一天的时间即24小时,以小时为单位进行表示,然后我们需要以小时为单位对自己的精力状态进行评估,然后在图中标出。
记录我们的精力变化,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各个时间段的精力状态,我们才能把最重要的事情安排在精力最旺盛的时间段来做,比如有的人在早晨时头脑清醒、效率奇高,那么就适合把难度高或者最重要的工作放在早上完成,但如果是习惯在晚上工作的人,那就可以把重要工作提前到前一天晚上完成。
3.
变现的本质是被人需要
在成功这条路上,单枪匹马虽然走得快,但却很难走得远,我们的人生,还需要更强大的助力系统,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其实是向你的人脉圈寻求助力。其实在人脉这个问题上我们往往存在着认知误区,比如,我们总以为认识的人多就是人脉广,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张萌在担任求职节目《非你莫属》的嘉宾的时候,曾经在录制现场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求职选手原本是做公共关系的,在现场夸下海口说自己认识非常多的业界大佬,并且炫耀他也认识评委席中的某位企业家,有这位评委老师的联系方式,没想到这位评委老师毫不留情面地回应道“但是我没有他的电话”,这一下子让现场的气氛跌入冰点,不仅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让让这位选手自我吹嘘的内容不攻自破。
而这样的场景,应该绝不只发生在舞台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人,打开手机或者微信通讯录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厉害的人物存在,但这种躺在通讯录里的所谓“朋友关系”是脆弱的,它无法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助力和变现价值。
作者张萌帮我们明晰了人脉的定义,它指的是能够相互建立可变现关系的所有关系的总称,这里需要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要看重人脉的变现属性,这才是我们拓展各种关系的价值真正所在。
接下来,我们可以先来盘点一下自己的人脉资源,书中为我们介绍了一个神奇的10/20/150法则,这个法则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人脉资源的管理,这三个数字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我们先来说10,这10个人代表的就是和我们有直接亲属关系的人,这是我们人脉管理的核心部分,这部分的人际关系超越了交换价值本身,我们互相彼此信赖,当任何一方遇到困难,另一方都会尽全力相助,我们把这个“10人”称为人脉中不可变动的部分。
再来说“20”,这20个人指的是和我们今年目标紧密实现相关的人,无论是与我们主业相关的计划、还是自我提升或者副业相关的计划,每项计划背后都代表着一群人,与我们实现目标紧密相关的人,比如我们工作上的老板、生意中的客户、学习上的导师或者是和你一起完成一个项目的同事,这些人便组成了我们人脉管理的第二部分。
最后是“150”,150这个数字是由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来的,又叫做“邓巴数字”,这个数字代表了我们人脉经营的上限。这150人是我们一生当中,占据重要时间价值的人,我们随时可能通过和他们的关系产生新价值的一种关系,这个范围可能比较宽泛,或许是你曾经的同学、老师,也可能是你,甚至也可能是你的邻居。
通过这个法则,我们的人脉资源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部分,也就是亲情关系圈、以目标导向的关系圈以及150人的弱关系圈。我们需要对不同的人脉资源进行整理备注,比如除了名字外,你需要把行业、公司、职位这些信息备注上,一些关键的朋友,你甚至可以备注他的生日,这很可能成为维护你们的关系加分项。
当我们把人脉资源分门别类建立好之后,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这些资源实现自己的价值变现,这也是我们最为关键的一步。那如何才能让我们需要的人愿意帮助我们呢?
实现这点的行动密码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让自己变得被需要。人脉的本质说白了就是价值交换,在索取他人价值之前,我们需要先把自己的价值展现和交换出去,当我们能够被别人需要时,我们也可以自然而然收获到自己需要的资源。
想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我们要从心态上破除对他人的完美误区,当这个人所处的位置比我们高或者势能比我们更强大时,我们要避免在心理上强化对方的优势而觉得自己一无所有,要告诉自己,完美无缺的人本身就是不存在的。
其次,我们要用利他思维发现对方的需求,然后看看有哪些是自己能帮助他解决的。即便是我们不能解决,也可以想想谁能解决,把可以解决问题的人介绍给对方,也是一种能力。
真正能够把人脉变现的人,往往是先一步帮助别人的人,人脉变现的本质其实是利他思维,掌握这一点,你便能轻松把你的人脉资源变现,从而开启助力你人生升级的密码。
正如书中所言,从来没有来不及改变或者不可能改变的人生,我们需要的是改变的决心和勇气。我们都曾在希望和绝望中打转,但此刻,我们已经学到了为人生赋能的一套高效系统,相信我们必将用它披荆斩棘,成就我们更富足更有意义的人生。
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空闲时间就是你的未来财富(樊登推荐,张萌萌姐2020年全新力作,一本书告诉你非常时期,钱从哪里来?)
作者:张萌萌姐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