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局,决定结局;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请看这三点;有格局的人,习惯为别人喝彩.
发布于 2021-09-12 00:55
晚清名臣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何为格局?大抵有两个字就可以道尽其中深意。
“仙”之一字,人立于峰巅,瞭望的是星河壮阔,天地广袤。
“俗”之一字,人委身于谷底,目之所及都是鸡毛蒜皮之事。
你是囿于脚下的一亩三分田,或是极目远眺,囊括千里之地;
你是蝇营狗苟,贪图的是眼前的小便宜,或是谋篇布局,追求长远利益。
格局如何,全凭你着眼之处。一个人格局有多大,就看这三点。
1
能吞得下委屈
柳传志曾经对接班人杨元庆说过:
“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一个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就越多。”
而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就看他能承受多大的委屈和对待委屈的态度。
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就职典礼上,曼德拉邀请当年看守他的三名狱卒观礼。
他说,那段牢狱岁月使他学会控制情绪,也学会处理苦难带来的痛苦,并在众目睽睽之下,起立表达对这三名狱卒的敬意。
这项举动,令在场及全世界的人肃然起敬,不仅让虐待他多年的南非白人无地自容,更展现了曼德拉非凡的气度和格局。
小格局者,无法忍受半点委屈,更会为委屈所累,抑郁踌躇;
而格局大的人则不然,他们会一笑置之,会超然待之,更甚至会转化势能,在委屈中砥砺前行。
如果能把每次的羞辱和伤害,视作你转变所需的营养珍馐,绝对能喂大你的格局。
否则事过境迁后,别人只会记得你爆发的情绪,却不记得原因,徒留给别人你容忍力不够的印象。
吞下了委屈,揉碎了委屈,新生出来的,是你的格局。
2
不摆架子,只讲价值
卢梭曾说:最有学问和最有见识的人,总是谦虚谨慎的。
一个人层次的高低和他的学历、财富、社会阶层并不直接相关,却和他的眼界、教养、格局有关。
大学士纪晓岚曾经去五台山游玩,走进庙里,方丈打量了他一番,见他仪态一般,便说:“坐”,又叫一声“茶”,意为以随便的茶水招待。
得知来的是京城客人,方丈恭敬站起,马上领纪晓岚入内厅,恭敬地说,“请坐”“敬茶”。
当再经过一番细谈,才得知来的是礼部尚书纪晓岚时,方丈神色黯然,谦卑地领纪晓岚入禅房,并尴尬地赔笑道:“请上座”“敬香茶”。
纪晓岚临走时,方丈拿出纸笔,一定要请纪晓岚留下墨宝,以光辉禅院。
纪晓岚挥毫书写了这样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好茶。”
方丈顿时羞愧不已。
人际交往有三种态度:俯视、仰视和平视。
俯视者狂,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藐视了对方;
仰望者弱,诚惶诚恐顶礼膜拜,藐视了自己;
平视者和,不卑不亢,既尊重了对方,也尊重了自己。
真正大格局的人,从不会强调身份感,也从不把优越感写在脸上。
他们能接纳和包容人与人的不同,懂得尊重他人,从不将自己局限在身份里,从不摆架子,便不会被束缚。
人这一生,见了众生,明白了众生相,所以宽容;
见了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所以谦卑;
见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达。
所以,别被自己的所思所想局限,不要瞧不起任何人。
格局越大的人,越是大智若愚,也越懂得虚怀若谷。
3
开始学会承担
有这么一句话:“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任的精神之后。”
因为有了责任心,就有了担当。责任会放大我们做人做事的格局。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眼界宽阔,不计较眼前的利益,在乎的是更长远的目标。
而枉顾责任的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得失,往往会失了信誉,丢了格局。
有担当,就是能扛事儿。
古人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所以,一个人能不能扛事儿,是不是有担当,往往要看困难的时候。
在家庭中,在单位里,能扛事儿的人从来不逃避,他们碰到任何事情都会当做机遇,稳稳当当把各种难题处理好。
遇事就溜的人,不过是把每一件事情都看作一份不得不做的工作。
眼界孰高孰低,一看便知。
敢于承担不仅是指敢于承担重任,也意味着敢于承担失败、挫折,以及批评、指责。
真正的强者,敢于接受输,不推诿,不找借口,不临阵脱逃,输了又怎样,下次我们再赢回来。
梁启超曾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人活一辈子,若没有值得自己去照顾的人、去摆平的事,那有什么意思?
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就看他能承担多大的责任。
遇事不怕事,遇事敢承担,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会有自己的一片天。
学会欣赏别人,别人才会欣赏你。
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赞美之于人心,如阳光之于万物。打动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善意的赞许。
前几天,朋友小艾发了条朋友圈,晒自己周末和男友去踏青的照片,还放上男友送她的口红。图里的她眉飞色舞,笑脸盈盈。
评论区清一色的好评,有人夸她“气色好”,也有人称赞“郎才女貌”。可过了一会儿,一位朋友却评论道:“原来你男朋友个子这么矮啊,就送一个口红这也太拿不出手了吧。”
这句话在一众评论里,显得十分扎眼。
再去看,小艾已经默默删掉了那条朋友圈,就当一切都没发生过。后来私下跟小艾提起这事,她摊摊手,表示已经习惯了。这位所谓的朋友,说话素来刻薄。也正因此,大家都和她保持着距离。
说什么样的话,就是什么样的人。嘲讽别人的幸福,只会显出自己的浅薄。逞一时口舌之快来寻求内心平衡,损人又不利己;一味讽刺别人却断了自己后路,终究得不偿失。
那些恶言恶语,犹如一把尖刀,不是插在别人身上,就是插进自己心里。真正有格局的人,深知“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习惯为别人喝彩。唯有如此,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宽。
活得通透的人,看什么都顺眼;自私狭隘的人,总是过分挑剔。一个人看到的东西,就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名家画廊 | 卡米耶·毕沙罗
妹妹大学毕业后,因为囊中羞涩,选择和同事合租。刚住进去时,她总跟我抱怨同事有多奇葩,要么做完饭满地狼藉,要么洗完澡很少收拾。可因为大家都在一个公司,低头不见抬头见,又不好意思撕破脸。
有一次听她说完后,我反问她:“难道这个同事什么优点都没有吗?”
妹妹想了下跟我说:“其实她还是蛮厉害的,上周烧水时突然跳闸了,我不知道怎么办,多亏她及时报修。”
过了会,她又说道:“还有一次,我忘了带钥匙,她特意从公司给我送过来。”
同一个人,用不同的眼光去看,瞬间就不一样。很多时候,我们会对身边的人吹毛求疵。可如果一味盯着别人的缺点,生活自然一地鸡毛。只有看到对方的优点,才能舒服相处。
朋友间如此,爱人间亦如此。越是优秀的人,越容易看到别人的好。赞其长,避其短,是最容易赢得人心的方式。
往后余生,希望我们都能放下偏见,学会由衷地赞美别人。
名家画廊 | 卡米耶·毕沙罗
与人善言,暖如骄阳;伤人之言,如芒刺背。
说一句话,不过一两分钟的事,却会在很多年后仍旧影响着对方。
微博上有网友分享自己的经历,说自己高三时压力大到一度崩溃。没想到,竟有一位老师夸自己“很有潜力”。几十年过去了,她依然记得那个老师。
不过,也有网友吐槽说:“矫正牙齿前被别人说不要张嘴笑,导致现在还不敢在别人面前笑。”
留下嘴德,是一种高级的善良;把握分寸,是一种难得的智慧。
一位心理学家说:“人类本性上的最深企图之一,就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学会欣赏别人,别人才会欣赏你。夸人,不需要多么高超的说话技巧。比技巧更重要的,是真诚。
在人际交往中,真心实意,以诚相待,才是最基本的准则。
感谢您的阅读,请给我们个鼓励吧!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