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的一生总结:《孝庄秘史》多尔衮有妻有妾被评痴情,同样的果郡王却被说成渣男
发布于 2021-09-12 02:11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12/4_16313863907752.png)
多尔衮的爱恨情仇:多尔衮如何成大清的真正领袖
多尔衮(1612-1650年),爱新觉罗氏,满族,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杰出的军事家、帅。
由于此前李自成为扭转大顺军在山西、河南的颓势,自十月十二日起反攻河南怀庆(今河南沁阳),连克济源、孟县,在柏香镇大败清军,斩杀怀庆总兵金玉和等人。多尔衮闻讯,急命正在南下进攻南明弘光政权的多铎转兵向西,先解怀庆之围,然后由河南渡黄河,与英亲王阿济格形成南北夹攻之势,两路清兵同时进攻大顺军。李自成亲率刘宗敏、刘芳亮等精锐部队北上,准备与阿济格军决战于陕北。十二月十五日,多铎部进攻至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在灵宝境内击败大顺军后趋向潼关。李自成闻讯后急忙率兵掉头赶赴潼关。清军为保证此次战役的胜利,增调固山额真阿山、马喇希等部经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市西北)援助潼关清军,并调来红衣大炮加强装备。
多尔衮,务实不务虚。若废帝篡位,只不过得到一个“皇帝”虚名罢了,一点也不实惠。不仅会带来诸多麻烦,还会招致骂名。这跟曹操不废汉献帝的套路,如出一辙。也是也正是因为没有真正取代称帝,后来被削了爵位,掘了坟墓。
多尔衮的一生总结
顺治五年(1648年)末,多尔衮又向前进了一步,变成了皇父摄政王。其后,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即是说多尔衮不仅实权在握,而且在礼仪排场上也开始向皇帝看齐。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却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如同皇帝。而且,任人唯亲,任意罢免和提升。特别是“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最后顺治多尔衮罪证十四条,表示多尔衮要造反是真的,此举神人共愤,他宣布取消多尔衮成宗庙号和皇帝称号,赶出太庙,取消他的亲王封号和一切荣誉官职,他的嗣子归宗,其母也取消皇后的谥号,迁出太庙,至此多尔衮算是彻底完了。
其三,就是告诉多尔衮,保持现有的政治格局,不要打破现有的政治平衡,对于大家,对于大清朝都是有好处的。
娶皇嫂孝庄皇后,是福临痛恨多尔衮的难言之衷。孝庄皇后是皇太极的妃子、顺治皇帝的生母,蒙古人,姓博尔济吉特氏,名叫布木布泰。
济尔哈朗,乃系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之子,相较于多尔衮而言,乃系顺治皇帝远一层的叔叔,再加上多尔衮对大清军队的绝对掌握,对两白旗、两黄旗的逐渐掌握,多尔衮一人独大的局面,迅速形成。
多尔衮和鳌拜,谁才是皇权的的真正威胁者?从这方面,一看便知
“夫睿王果有异志,则方兵权在握,何事不可为?”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12/4_16313863907752.png)
多尔衮得到这颗传国玉玺并献给皇太极,对于皇太极和后金臣民的影响极大。他们全部真诚地相信后金汗国确实得到了上天的护佑,而皇太极也就接受了大家的拥戴,在“服膺天命”的崇高名义下,登上了大清帝国的皇帝宝座。
天聪九年,多尔衮为皇太极和大清朝立下了一个特殊的功劳。
多尔衮之所以选中福临为帝,曾被某些人墨客批到他与其母庄妃的“风流韵事”上。实际上,多尔衮之所以选中福临,一是由于他年甫六龄,易于控制,而排除了豪格,因而也排除了叶布舒、硕塞诸皇子:二是由于其母永福宫庄妃深得皇太极之宠,地位较高,选其子为帝更易为诸大臣所接受,甚至可以说是符合先帝的心愿。当然,麟趾宫贵妃的名号虽高于庄妃,但她的实际地位并不高,所以她才两岁的幼子博穆博果尔也不可能被选中。同时,辅政王的人选也代表了各方势力的均衡。既然黄、白二旗是主要竞争对手.福临即位便已代表了两黄和正蓝旗的利益,多尔衮出任辅政则是必然之事。但他一人上台恐怕也得不到对手的同意,所以便拉上济尔哈朗。在对方看来,这是抑制多尔衮的中间派,在多尔衮想来,此人又比较好对付。面对下层臣民而言,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是皇太极晚年最信任、最重用的人,许多政务都由他们二人带头处理,所以对他们出任摄政也并不感意外。
在进行战争的同时 ,多尔衮也开动了整个国家机器,力图使其正常转。在政治体制上,他无法完全采用在关外时期的一套来治理如今这样庞大的国家,而是接受了明皇朝的现成制度,并且任用所有明朝的叛将降臣,因而十分得心应手。在中央机构中,仍以六部为最重要的国家权力机关,尚书皆由满人担任,但王贝勒亲理部事的制度却在人关前夕废除掉了。到顺治五年,多尔衮于六部实行满汉分任制度,命陈名夏、谢启光等六汉人侍郎任汉尚书,但其地位要低于满尚书,金之俊对此曾表示不胜感慨,更不胜恐惧。多尔衮力图表现得比较开明,因此除原有的都察院之外,六科十三道也保留了下来,并一再鼓励犯颜直谏。总的来说,中央机构中虽承明制,但也保留了某些满族特有的制度。除满官权重这一点外,还引进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理藩院等机构,其内院的权力比起明代的内阁要小得多,并对原明臣试图增大内院权力的努力加以压抑。地方机构不同一些,由于新朝急需用人,所以普遍任用了降清的汉官。如多铎克南京后,把南下途中招降的明将吏三百七十二人分别任命各级职务。洪承畴总督江南军务后,也一次推荐旧官百四十九名,这些都得到多尔衮的批准。多尔衰把明朝遗留下来的国家机器全盘继承下来,乃是为适应清朝以少数民族人主中原而施行的明智之举,但急于补缺,宽于任人,难免把明皇朝的弊习带到新皇朝来。
入关弊政多尔衮有“六大弊政”,剃发、易服、圈地、占房(侵占房舍)、投充(抢掠汉人为奴隶)、逋逃(逃人法)。(1)剃发易服清入关之初,多尔衮颁布“剃发易服”令,清廷明令清军所到之处,限全体汉族人十日之内尽废明朝衣冠,依从满族剃发垂辫、着马蹄箭袖的服饰习俗,违抗者处死,引起全国各地民众的强烈反抗,很多人为此献出生命。
多尔衮的爱恨情仇:多尔衮如何成大清的真正领袖
多尔衮的一生总结
第二次机会——皇太极死1643年农历八月初九日52岁的,皇太极猝死于盛京后宫,他生前未立嗣子,此时皇位新一轮的争夺战又开始了。
多尔衮的童年是幸福的,这个时候努尔哈赤已经建立了后金,他们这一家人不用在东奔西跑的过日子了,至少生活有了保证,而且他的母亲受到父亲宠爱,虽然阿巴亥因为和代善传出绯闻,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努尔哈赤对多尔衮兄弟的疼爱,相反后来为了这几个儿子,努尔哈赤又将阿巴亥接了回来重新立为大妃。
天聪五年(1631年),皇太极初设六部,命多尔衮掌吏部事。在攻打大凌河之战中,多尔衮亲自冲锋陷阵,直抵大凌河城下,城上炮矢猛烈,后金军多有伤亡。事后,皇太极怒责他的部下不加劝阻,多尔衮说:“墨尔根戴青也冲锋而入,倘有疏失,必将你等处以严刑,断不宽容!”进攻锦州城,他又一马当先,冲在前面。明将祖大寿的军队从锦州城头向南发炮,洪承畴的军队则由南向北发炮,多尔衮受到夹击,几乎被击毙。以后祖大寿投降,多尔衮向他谈及当时的险状,祖大寿说:“果有此事?如炮火击中大王坐骑,后果不堪想象!”多尔衮却说:“当时两仇相敌,唯恐打不中啊。”
于是在这个时候,几个有利的争夺者就开始了角逐。皇太极最后成为了胜者。最开始的时候,代善其实是很有机会的。没成想,代善与多尔衮的妈妈年龄相仿,一来二去两人走得比较近了。别人就跑到努尔哈赤那把这两人给告了。努尔哈赤亲自审问,两人也承认了彼此之间的确有些交情。其实说不定也只是见见面、吃吃饭而已,但在别人的添油加醋之下,整个局面变得不可收拾。这“绯闻”越传越邪,逼得努尔哈赤没法收场,只好剥夺了代善的继承资格。这样一来,四大贝勒中只剩两个竞争者阿敏和莽古尔泰。
曾经的得意者,最终的失意者。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后金(清朝的前身)的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努尔哈赤一共有十五个儿子,他临终的时候,曾经指定他最疼爱和器重的十四子多尔衮作继承人。可那时多尔衮才十五岁,年纪太小。八子皇太极依仗自己掌握后金八旗中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势力强大,夺得了继承权。
《清实录·清世祖实录》记载了这道“削减诸王贝勒权限”的命令:
就在多尔衮不断打压政敌与对手的同时,他还不断提升自己在朝堂上的地位。
顺治看着纷至沓来的信,面对日益高涨的要求严惩多尔衮的呼声,心中乐开了花,于是他下令清算多尔衮。
李治亭:在清朝开国史上,摄政王多尔衮无疑是决定清朝命的关键人物之一。他在明清兴亡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策进关夺权;又在关键时刻,指挥关键的山海关决战,一举击败李自成,清朝顺利进关;再决策,定鼎;国家初成一!从一定意义上说,多尔衮之开创清朝历史新纪元,与努尔哈赤之开国奠基一样,同具深远的历史意义。
索尼告诉多尔衮:“先帝有儿子在,必立其一,其他的我们什么都不知道。”语气坚定,完全没有量余地。
但他依旧没有成为皇帝。从种种迹象来看,多尔衮一直都是有称帝野心的,之所以没称帝,主要还是认为时机不够成熟,不敢贸然行动。但他的一切行为,都在使自己离皇帝宝座更近一步。同时同时,多尔衮当时不到四十岁,他当然认为自己还有大把的时间。最终,多尔衮的生命定格在了三十九岁。他一生中多次离皇帝宝座都只有一步之遥,但却终究没能实现梦想。除了无可奈何地抱怨命不好之外,似乎也没有更恰当的理由来解释多尔衮为什么没能当上皇帝了。
清朝成宗义皇帝爱新觉罗·多尔衮的传奇人生
像电视剧说的那样,多尔衮和孝庄原来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皇太极跑来横刀夺爱,是极不现实的说法。事实上对孝庄来讲,她的婚姻本身无关爱情。每个蒙古女子的婚姻都承载着民族的使命。任何一个科尔沁部落的女人都是抱着沉重的使命出嫁的。满蒙联姻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蒙古族曾经是个战无不胜的民族,大蒙古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但这个帝国不到百年就衰亡了。蒙古分化成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大块。孝庄所在的科尔沁部落是在漠南东边的一个分支。科尔沁部落不善打仗,偏偏强邻又多。东有大金、西有察哈尔,再加上南方的大明朝,哪一个都得罪不起,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依附于建州女真。更深层次的原因是,科尔沁蒙古的首领认为仅靠自己部落的男子汉是难以带领民族重新崛起的。唯一的办法是改变人种。所以,他们才心甘情愿地将部落里所有美女都嫁给建州女真,让满州人的血液里流淌着一半蒙古人的血,再由满蒙联合收复被汉族人夺去的江山。科尔沁部落的每个女人都是带着这样的目的出嫁的。
第二,大妃阿巴亥曾多次背着努尔哈赤陪人前往代善家中,并且多次在聚会上打扮艳丽还同代善眉来眼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