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毁约达尔文港,澳大利亚将付出什么代价?中国如何反击?

发布于 2021-09-12 02:18

原本中国与澳大利亚两个国家之间,由于经济结构的互补性较强,因此双边经贸合作较为密切。

许多中国企业也纷纷前往澳大利亚进行投资,其中岚桥集团就参与投资了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获得了这一港口99年的商业运营权。

不过澳大利亚政府在这一过程当中却出尔反尔,试图毁约并收回港口的运营权利。

那么达尔文港口的合作的背后究竟是基于怎样的考量,澳方如果毁约会付出什么代价,中国面对咄咄逼人的澳大利亚又能如何反击呢?

01 岚桥集团与达尔文港

岚桥集团是中国山东的一个综合性实业集团,其以房地产开发,石油化工,港口运营和木材贸易与加工为支柱。

同时旗下有着数十家控股公司,总资产数已经达到了百亿级别,在中国民营实业集团当中算是实力较强的一个了。

在岚桥集团部署的产业当中,港口物流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根据岚桥集团公布的相关情况来看,其建设了包括中国最大的民营港口山东岚桥港,并且收购了巴拿马最大港口玛格丽特港口。

同时在多个国家均涉及了能源公司的股权收购,其中包括了澳大利亚西部能源,新西兰RKM油气田等一系列海外产业。

总体来看,岚桥集团收购了国外一些大型港口,开始进行全球化的港口布局,同时购买了30万吨级别的远洋货轮,并为国际化产业部署做好了铺垫。要知道在其收购的港口当中,几乎全都是能够停靠远洋货轮的优质深水港口,达尔文港就是其中之一。

2015年,达尔文所属的澳大利亚北领地政府开始面向全球进行招募,希望能够有投资者可以参与到达尔文港的投资建设当中。在这一过程当中,岚桥集团成功中标,并且获得了达尔文港99年的运营权。

值得注意的是,为此岚桥集团也为之付出了很多。根据其公布的信息来看,岚桥集团先是向北领地政府支付了超过五亿澳元的租赁资金,获得了达尔文港99年的使用权。同时还承诺将会在未来五年当中,累计支出超过2000万澳元,将其用于港口的现代化改造。

而中方企业很好地完成了约定的事项,先后在达尔文港建设了260个单位的冷柜集装箱园区。同时港口周边园区也进行了现代化的升级改造,使得这个原本老旧的港口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要知道当时北领地政府招商的首要目的,就是帮助其建设这一港口,使之在其未来产业的发展过程当中起到更大的作用。而岚桥集团的入场,带来了大量的发展资金,完善了港口的基础建设。

要知道,达尔文港作为距离中国和亚洲地区最近的现代化深水港口,在经贸领域有着无可比拟的地位。但是偏偏就是这样的一个优良港口,澳大利亚方面三十多年就没进行过设备的更新换代,直到中企入驻才重获新生,其在资金方面的缺乏可见一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岚桥集团很好地完成了之前合同当中的相关约定,但是因为受到国际局势的影响,这一规模超过500亿的超级民营企业,正在经历着一场危机。

一方面由于受到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的影响,油气价格持续走低,这对于其石油化工产业的盈利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另一方面,在国际投资领域大量资金的投入导致其资金链出现问题,今年年中的时候出现了累计超过30亿元的债务违约,其中大部分为短期债务。受到这几个方面的影响,岚桥集团的信用评级从AA级别下降到A级别。

同时由于国际疫情形势的恶化,对于其国际业务也造成了不利影响,大批境外项目受此影响被迫陷入到了停滞当中。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此前其已经完成了与北领地政府之间约定好的短期投资额以及目标,因此按照常理来看,即便因为盈利减少以及资金周转出现一定的问题,也不会对于达尔文港合作项目的整体履约造成什么影响。

02 澳大利亚的小算盘

在达尔文港的合作当中,北领地地方政府和岚桥集团双方之间的关系原本是互利共赢,各取所需的关系。在这一过程当中,北领地完善了自身的基础设施建设,岚桥集团完成了自己的国际化产业布局。

但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合作共赢的事情,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就要跳出来搅局,想要让中国企业“打白工”,真是打得一手的好算盘。

对此岚桥集团在达尔文港的合作项目当中,早在2015年签署合同的时候,就已经经过了包括北领地地方政府,澳大利亚国防部,以及一系列的法律规定的审查流程,最终才签署了合作协议。

同时,即便是面临着盈利减少,资金周转不灵以及信用危机的三重打击之下,岚桥集团仍旧完成了合同当中的所有条款,完成了达尔文港的现代化改造。

显然这个时候,中国企业已经将达尔文港打造成为了一个“聚宝盆”,将未来的发展重心放到了这一领域当中。为此岚桥集团甚至先后购买了六艘30万吨级别的远洋货轮,其野心可见一斑。

不过此时的澳大利亚政府跳了出来,想要直接摘桃子。按照先前国际惯例的情况来看,如果澳大利亚方面单方面违约,将会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假定双方真的按照一般商业合作撕毁协议,澳大利亚的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必然会就赔偿问题进行漫长的磋商。

因为最终中国企业很有可能获得超过40亿美元的巨额赔偿,虽然失去了达尔文港的运营权,但是获得了大量的现金流,这对于原本处于资金困局当中的岚桥集团而言也算是可以接受的。

不过澳大利亚政府最为无耻的一点就是假借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理由,想要强行收回中国企业的运营权限。在此前的一段时间当中,多名澳大利亚政客就表示要再次针对达尔文港合作项目进行审查。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年的四月份,澳大利亚单方面撕毁了与中国之间的“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以及框架性协议。显然这次针对岚桥集团进行所谓的安全性审查,澳大利亚政府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侵占中国企业的资产。

因为按照澳大利亚现有的法律来看,如果达尔文港口的合作项目涉及所谓的“安全问题”,那么联邦政府就可以不花一分钱,强行将其运营权收回。

而先前岚桥集团的一系列投资乃至于签署的协议,将彻底化为乌有。这对于原本就处境艰难的岚桥集团而言,无疑是一个惊天噩耗。

毕竟中国企业单是前期的投资金额就至少超过了5亿澳元,如果真的被澳大利亚政府以安全为理由而终止合作,这些前期的投入都将会“打水漂”。

而这很可能将会成为压垮岚桥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家企业能否承受住如此剧烈的冲击,还是一个问号。

以目前的国际局势来看,澳大利亚政府是铁了心要跟中国对抗到底。其一直将中国视为其“战略威胁”。不仅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甚至于还想要黑掉中国企业的巨额投资,其丑恶的嘴脸和险恶的用心可见一斑。

国家安全不是“万能药”,更不该成为澳大利亚干涉正常商业合作的理由。诚然国际局势当中,国家之间的关系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但是契约精神对于一个国家的政府而言是很重要的。当安全问题成为了别有用心者的工具,不由得让人感叹澳大利亚政客的心真是黑透了。

03 中国的反击手段

某种意义上来看,这次澳大利亚方面进行的所谓的“安全审查”,象征意义要远大于实际意义。澳大利亚政府此举其实是在向美国等西方国家宣告自己的立场,同时向中国政府施加一定程度的压力,表面强硬的背后是“外强中干”。

一直以来,中国都是澳大利亚矿石以及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国,双边贸易额一度超过600亿美元,中国也因此取代美国成为了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

原本来看,双方之间资源互补,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大量中国企业也愿意前往澳大利亚投资。同时其也成为了中国留学生的重要目的地之一,留学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正是澳大利亚人的傲慢,最终断送了双方良好的合作基础。中国是一个有着超过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对于澳大利亚经济发展有着较为积极的意义。而相比之下,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的资源则有着较强的替代性。

像是煤炭就可以选择从印尼进口,铁矿石可以与巴西签署协议,甚至还能从印度买粮食,法国买红酒。澳大利亚自以为是卖方市场,但其实中国有着自己的替代方案。面对这样尴尬的境地,澳大利亚招惹中国企业显然不是什么好的选择。

如果澳大利亚方面真的以所谓的国家安全为理由,最终黑掉了岚桥集团的投资,中国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与之进行斗争,并且对澳大利亚的无耻行径进行反击。

假如运营权被收回,作为投资方的岚桥集团可以选择起诉澳大利亚政府,要求其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巨额的违约金。在这一过程当中,要敢于发声,善于发声,切实维护好自身的利益,尽可能减少损失。

在撤离的时候岚桥集团可以尽可能带走生产资料,并且将已经建设完成的相关设施捣毁。根据协议来看,中国企业在法理上站得住脚,根本不用怕打官司。但是这一过程可能持续数年之久,对于岚桥集团是个考验。

因此在国家层面上,中国政府可以向企业提供一定政策上的帮助,以帮助其渡过难关。与此同时帮助其向澳大利亚政府进行诉讼,尽可能挽回损失。

其实如果真的澳大利亚走到了这一步,完全就是得不偿失。虽然可以借此机会打压中国企业,并且侵占其大量的投资。但是对于其国际形象以及营商环境而言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会影响其所谓“民主”“自由”的国家形象。

毕竟有一就有二,当国际社会对澳大利亚政府的公信力产生质疑的时候,必然会引发大量外来资本的外逃。这次倒霉的是中国企业,下一次指不定是谁呢。没有人会愿意冒着血本无归的风险与一个没有信誉的政府打交道。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也可以采取一些手段,全面对澳大利亚进行制裁,拒绝购买澳大利亚生产的相关产品,以此打击其国内的相关产业。

虽然作为发达国家的澳大利亚在人均发展水平上要领先于中国,但是受制于其人口以及地理环境的限制,如果中国发动制裁,必定会让其“伤筋动骨”。而到了这个时候,其损失的可就不是违约金那么简单了。

其实一直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对于中国是有着轻视之心的。他们从未将中国视为自己发展当中的合作伙伴,而是屡屡进行挑衅,这显然并不是合作者应该有的态度。其实某种意义上来看,澳大利亚就是美国的“马前卒”。

中国正在走在复兴的路上,但可惜一些国家仍未摆脱傲慢。只有真正展示了中国的实力,他们才会正视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而不是以所谓的“安全理由”去做审查。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