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太多,张老师说的对又能怎样?

发布于 2021-09-12 15:09

近期,张老师有两篇文章,挺给劲儿的。一篇谈教与学;另一篇谈求是精神。跟我实际当中的观察无二,其实,这不是哪一个人的问题,而是时代病;到这儿了,就必然是这种结果。我给的评价,就是一句话,张老师说的对。可未必管什么用。

就好像如今,网络流行的那句话一样。郑女士说的对,可除了流行与口头意义,似乎也没什么作用。这就是当下的好玩,你再对,亦是没用。有用的是些什么东西呢,那些东西才决定一些事情。不知道谁能影响这个导向,也不晓得什么样的力量能够改变这种导向。只是觉得,说的真对,却没卵用,是个问题。

有篇文章谈做大事者,必无情,中间举了个例子。华为任老批评一位要辞职的高管,辞职的原因是什么呢?分居两地,老婆不愿意来深圳,任老就说,这样的老婆你要她干什么。且不说,这种引用是极不负责的。即便是任总,他未必就全知全能,也未必就没有错误。

各种价值,各种思潮之下,任老的价值也未必是宝。当年,也有许多人站出来,批评他的这个观点,不知道这位糊涂的作者,把这个例子摆在这儿,是要说明什么?要知道,任老是你的神,未必是别人的,你只管心里敬着便罢了,硬要拉人一起跪拜,就有些扯犊子了。

按这个作者的意思,长辈有错,也不要他们了?领导有错呢,也要大声与之对骂不成?依着我看,这些人不去做妻奴已属大好,还要反过来讲这些屁话,实在有些荒唐。所谓有情与无情,类似于小孩子的价值判断,一不小心就走了极端,是欠缺智慧的一种判断。

世俗里的事,只能是自家的霉,自家倒了。这个世界,平凡人居多,他们做事的流程,就是类似于扒拉来,扒拉去,东撇撇,西摆摆,才左即右,才右即左,哪儿有什么道理啊。所谓天不应我之叹,原是不得要领的无奈,可却当成了许多人的真理。

对于普通的创业者,你不能对他提那么高的要求。他们总是这也想要,那也想要的,世人的所有苦恼都在于,既不想付出名爵,又想收获大利;不怎么投入,只扔出一个小小的诱饵,便钓得几百斤的巨鱼。这种春秋大梦,就连我那经营小菜园子的老家儿,都不再做了,你说,这是何苦来哉。

哪里有什么无情,世人总是因情所得,又困于情锁的。这个扣儿,没的解,也是着实解不开的。古人讲,四十不惑,说到这一点儿上,有什么呢,就是那点人情,就是那点世故,就是那点利益盘算罢了。至于说到稍高一点的层次,就已经寥落稀疏,还能够说些什么呢?

创业者,为什么要去创呢?好好的,就不能在家闲坐吗?答案是不能的,只因为没有业,所以才要去创,这无中生有的买卖儿,是最为紧要,也是最为难的。

我们的大作者,一方面教导这些人要无情,只有无情,才能成大业;另一方面儿呢,又要他们聚拢人气,那就需要温情脉脉。不觉得这是正相反的力吗,怎么使都是要分裂的呀。

我总是对书生们的见解,持有怀疑,道理在哪儿呢,道理就在于,他们的见识与能力,全都是建立在轻巧之上的,也可以说,全都是建立在轻浮之上的,把握不到本质的人,总是以为,自己离本质最近。

这个时候,他们轻飘飘说出的意见,是完全没有参考价值的。人们总说,书生误国,书生误国,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啊。我的另一个疑问则是,总要人干大事,干大事,我就问,那些小事儿,当由谁去做呢?大事做不成,小事儿也丢的干净,最后,连老婆都混没了,那时候就是上不来,亦下不去,就当真到了尴尬的境地。

讲到这儿,我就想说,即便是任总的经,也要看是怎么个念法,人家的行动做派,拿到你家,拿到你这儿,当真是不实用的。可不要听那些假洋鬼子的谎言,听多了,不仅是上头的危害,那简直是要你老命三千啊。

戏演的多了,人在戏中久了,难免有了戏子的痞性,误认为自己是高明非常,其实不是的,人在画中游,即便是个纯真儿童,都能一眼看穿,那其中的假气,怎么就有人从中虚幻当中,清醒不过来呢?

好了,这就是今天的文章了。有喜欢的吗?喜欢的话,可以来个三连。随手一写,定是有错字,我也懒得改了。

不吃臭豆腐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4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