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到底是梦想,还是可以系统化?
发布于 2021-09-12 16:01
✦ 怎样把战略目标系统落地?
这要求提前考虑如何制定战略、研讨战略、反思战略的日常流程,每年、每季、每月如何反思和点检,大家要有组织的确保战略能分解到绩效指标。在丹纳赫绩效不是用来考核的,绩效是用来改进的。当绩效目标有了后,各个层级、在不同的时间不断的围绕战略方向来改进调整、优化,最终使它落地。
丹纳赫理论中,三年的道路是由2年、1年、12月、4个季度、每个月构成的,一定要分解出来,不停的反省,使整个组织成长。达成目标的过程是培养人的过程,在实现最终三年目标的过程中,结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带出来一支队伍,而这支队伍继续把结果变成3.7亿,5.7亿,这才叫“长治久安”。
丹纳赫五大体系
整个丹纳赫体系,刚开始我越看越复杂,复杂完后就感觉特别简单,简单到只有五个字母,最少三个字母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最内核的三个字母是“QDC”,工业里就这三件事:“Q”是品质,即:产品、服务的品质,“D”是交期,“C”是成本,就这三个事。研究丹纳赫方法论发现最后都回归“常识”,丹纳赫方法论用68种工具绕了个大圈,最后追求的都是“常识”。
另外两个是“S”和“I”。“S”是安全。在丹纳赫体系里,对工业企业“安全”是第一位。我们和老师到工厂去,听到最多的话是这个地方的材料怎么这么满舵,这么满舵是有危险的,这个过道怎么这么摆,这个叉车怎么这么几个人转,是有安全隐患的。但是大多数企业对安全不敏感,往往是不出事就不重视了。
所有的问题离开安全都不能谈,工业厂房的规划设计、设施布局、存货管理、现场管理、能源管理等各种各样的现场设施的管理都要安全,这是第一。
我相信我们也会慢慢重视安全,因为人的价值变化,社会环境变化了。
“I”是创新,在丹纳赫的逻辑里创新是自然发生的,当不断追求更安全,品质、交期、成本、倾听客户声音,这就在创新。丹纳赫体系中,所有的创新都是沿着客户的声音,这点跟过去听到的是一样,叫VOC,迎着客户的声音不断改善,改善的结果是什么?为客户创造更好的品质、更好的交期、更低的成本……这就是创新。
丹纳赫体系中,不怎么提颠覆式的模式创新,它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不断做好内核常识的结果。
为什么丹纳赫方法论
更能帮中国企业“精益”?
中国从粗放式发展向质量型发展转移中特别需要标杆,我们其实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找到了丹纳赫方法论。
由于日本与中国文化有相近性等原因,我一直想找日本公司,比如,丰田、京瓷、松下。我在研究日本公司时发现,日本公司的管理内核是“东方文化”。日本公司内核之一是儒家思想,我们看到稻盛和夫讲的敬天爱人,回到孔孟之道叫“居仁由义”,即居住在仁的环境里跟着义走。
敬天爱人的根本内核是中国文化里的儒家传统,仁和义是内核。
什么是仁?“仁”是不加罪于无辜的人,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愿意做的事不要让别人做,体量人家,充分考虑人家的处境;“义”是不拿不该拿的东西,不取不义之财,仁和义到日本变成“敬天爱人”。
日本企业很少系统教你怎么干,都是靠“悟性”,这有很大问题。今天讲丰田,讲精益,从日本出来的台湾工厂讲精益的老师,往往他叫你去“悟”。但丹纳赫非常有趣,他把日本人靠“悟”的东西全部结构化、工具化、标准化,老美的做事方式,就是要结构性、工具化、可传播。
如果我们直接学日本的那套理论,最大的问题是不容易“悟”,各行各业去学日本的公司最后学出来的不多,最后大家归为:文化不一样,日本人的工作状态、人文不一样,最后得出结论:日本没办法系统化、结构化的传输方法论,但是美国人把这个事提前干了。
为什么特别推崇丹纳赫方法论,很大一个原因是美国的制造业它的本质跟中国现在是一样的。在美国石油危机后,美国制造业的经济比重是下降的,而服务业占70%-80%,农业占1%-2%,制造业可能十几个点而已。
我们生在最好时段,但短期遇到的问题要高度重视,绝不容悲观,因为可能在最好的时候死去的就是我们,不好好干就会被淘汰。但是根本不用悲观说中国要崩溃,这不存在,中国工业的整个门类、种量、体量都已完全不可被摧毁,除非自己放弃。
接触到丹纳赫方法论后发现,我们是可以大规模提高效率的,某企业做冲压、换模,大概行业的平均换模时间是4.5小时,但是吉尔巴克能控制在10min。企业如何提效?有他们的技术、管理手段,还有靠提前准备,自动换模的工具等等。如果按照这样的方式操作,不说10min,如果能提高到20min,30min,那边是4.5小时,这边是半个小时,什么概念?是原有效率的1/7,换模的时间大大加快了。 这意味着生产节奏均衡时有巨大优势,备料、在产线、品控有巨大的空间倒出来,有了好的时间,就有更加从容的品质。效率是还有很多空间可以提升,而不是资源消耗,消耗资源、人力物力去增长没前途。
✦ 长周期的“真增长”
丹纳赫收购了一个公司后,必须在两三年时间或一两年时间,让你三个方面翻倍,其中就是效率倍增。丹纳赫方法论要求的效率倍增很明确,就是人员不变,产值翻番;或者产值不变,人员减半,就这两个标准。
在美国有一报纸叫今日美国,他排了一个25年期最佳回报股票 我问这个榜单为什么没有苹果。丹纳赫的朋友告诉我:你去看一下苹果的长期数据就知道,它曾濒临破产,后来好了,长期数据不是都很好。
但是这个数据排出来发现,第一名是金融行业,叫富兰克林资源,其实是美国的财富管理公司,因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财富聚集地,美国人的钱,欧洲人的钱,萨特人的钱,甚至有些中国人的钱都在美国市场里转,它的金融你搞不过它。
第二名是丹纳赫,这是全国25年期最赚钱,投资回报最好的公司。
赚钱第三名也是一家金融公司,跟富兰克林是对手牌,前三名两个是金融,只有一个是工业,即丹纳赫。而我们所熟悉的微软排到第八名,我们所熟悉的伯克希尔(巴菲特的公司),排名第20名,总的结论是好好研究丹纳赫。
很多人对制造业没信心,国家打压、环境也处理,工业哪有前途。我个人认为从占比看,工业制造业会下降,但从总量来讲,工业有巨大空间,这个空间在效率。各行各业都要垮掉一大批企业,各行各业都要起来一大批企业,我认为,这个过程会在未来15年到20年完成。
我认为,2050年左右,我们会完成人类历史上所有的工业的重组和重新布局。人类的工业会有崭新的面貌出现,是以中国为最大体量的工业体。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