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100座圣殿”文学经典名篇解读辞系列文稿(第5篇)——雨果《芳汀的由来》||〖老魏〗《以博爱的名义,我作证!》
发布于 2021-09-13 06:46
“走近100座圣殿”文学经典名篇解读辞系列文稿(第5篇)
〖经典文本〗《芳汀的由来》——[法国]雨果
〖老魏解读〗《以博爱的名义,我作证!》
(《雨果散文精选》,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1月第2版)
〖经典文本〗
芳汀的由来
——[法国]维克多·雨果
V.H.在一个星期二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两天以后,当时居住在拉斐特街的德·吉拉尔丹夫人邀请他赴晚宴。
出席晚宴的有布若,他当时还只是将军,刚任命为阿尔及利亚的总督,即将赴任。
那时布若六十五岁,体魄健壮,红光满面,脸上有麻点。他有某种生硬举动,但这绝不是粗鲁。这是一个夹杂着上流人士气度的、粗野而随便的——农民,丝毫没有穿军裤的人那种粗笨——机敏而典雅。
德·吉拉尔丹夫人让将军坐在她右边,V.H.坐在她左边。谈话在诗人和军人之间进行,德·吉拉尔丹夫人充当媒介。
将军对阿尔及利亚的事态大为不满。他认为这次征服妨碍法国对欧洲说话持强硬态度;再说,没有什么比征服阿尔及利亚更为易如反掌了,可以毫无困难地围住那些部队,它们就会像老鼠一样被逮住,一下子获胜——而阿尔及利亚殖民化反倒很难;这块土地贫瘠不毛:他亲自视察过土地,他看到,小麦间距有一尺半。
“怎么!”V.H.说,“被称为罗马人粮仓的地方变成了这样!但即使像您所说的那样,我认为我们的新征服是成功的伟大的事业。这是文明向野蛮的进取。这是开通的民族找到一个在黑暗中的民族。我们是世界上的希腊人,应由我们照亮世界。我们的任务业已完成,我只唱赞歌。您的考虑同我的不一样,这再简单不过。您作为军人、作为行动家说话。我呢,我作为哲学家和思想家说话话。”
V.H. 离开德·吉拉尔丹夫人的家恰是时候。那天是1月9日。天下着鹅毛大雪。他穿着单薄的鞋,他来到街上时,发觉不可能徒步回家。他来到泰布街,知道这条街的拐角有一个广场停放带篷的双轮轻便马车。一辆车也没有。他等马车驶来。
他这样站着等候,这时他看到一个邋里邋遢的年轻人,穿戴豪华,弯下身来,拣起一大团雪,塞进停留在大街拐角处的穿着袒胸露肩长裙的妓女的背中。
这个妓女发出一声尖叫,扑到花花公子身上打他。年轻人还以拳头,妓女给以回击,打斗愈演愈烈,传到远处,以致几个警察跑来了。
他们抓住妓女,却不碰那个男子。
看到警察抓住自己,不幸的女子挣扎起来。但她被按得牢牢的,她流露出最深沉的痛苦。
两个警察分别夹住她的手臂,硬要她往前走,她叫了起来:
“我没干一点坏事,我向你们担保,是这位先生捉弄我。我没有罪;求求你们,放掉我吧。我没干一点坏事,肯定没干,肯定没干!”
警察不听她的,反驳说:“走吧;你要坐半年牢。”可怜的妓女听到这几个字“你要坐半年牢”,又开始辩解,加倍请求和哀求。警察对她的眼泪无动于衷,把她拖到歌剧院后面的百沙街的一个分局。
V.H.不由得关心起这个不幸的女子,尾随他们,走在这种场合下总不会缺少的嘈杂人群中。
来到分局附近,V.H.想进去为妓女说情。但他心想,他大名鼎鼎,两天以来,各报恰巧登满了他的名字,干预这样一件事,等于授人以柄,开各种各样恶毒的玩笑。总之,他没有进去。
妓女被带往的那个厅在底楼,而且临街。他透过玻璃目睹发生的事。他看到可怜的女人绝望地在地上爬行,拉扯着头发;他心生怜悯;思索起来,考虑的结果是,他决意进去。
他踏入大厅中,坐在蜡烛照亮的桌前写字的一个人转过身来,用简短的不容置辩的口吻对他说:
“您要干什么,先生?” “先生,我目睹了刚才发生的事;我来陈述我的所见,向您为这个女人说情。”
听到这几句话,那个女人惊得目瞪口呆,瞧着V.H.。
“先生,您的证词虽然多少有点意思,却不会有任何价值。这个妓女在公共广场上犯有动手打人之罪,她打了一位先生。她要坐半年牢。”
妓女又开始呜咽、叫喊和打滚。赶来看她的其他妓女对她说:“我们会去看望你的。静下心来吧。我们会给你送衣物。这段时间先拿上这个。”说时,她们给她钱和糖果。
“先生,”V.H.说,“当您知道我是谁的时候,您也许会改变口吻和语言,听取我的话。”
“您究竟是谁,先生?”
V.H.看不出有任何理由不自报姓名。他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警察分局长,因为这是一个警察分局长,再三请求原谅,变得彬彬有礼和毕恭毕敬的程度,就一如他刚才的狂妄。分局长给他移过一张椅子,请他劳驾坐下。
V.H.对他叙述亲眼目睹一位先生拣起一团雪,塞进这个妓女的背中;后者甚至没有看到这位先生,发出一声尖叫,表明十分难受;她确实扑向这位先生,但她有这个权利;除了行为粗野以外,雪团引起的突然的冰冷感觉,在某种情况下会使她难受之极;非但不能剥夺这个妓女——或许她有母亲或孩子——这样悲惨地挣来的面包,而且这个男人对她有这种侵害而犯罪,应该判处他要作损害赔偿;最后,本该逮捕的不是妓女,而是那个男人。
在陈述这番辩护词的时候,妓女越来越惊讶,喜形于色,为之动容。“这位先生多么善良啊!”她说:“天主,他多么善良啊!可是我从来没见过他,因为我压根不认识他!”
警察分局长对V.H.说:
“我相信您陈述的一切,先生;但是警察立证在先。已经进行笔录。您的证词会进入这笔录中,请放心。不过,司法必须有它的程序,我不能放走这个妓女。”
“怎么!先生,在我对您说了那么多真相——您无法怀疑也不怀疑的真相——之后,您还要留下这个妓女?这种司法真是可怕的不公道。”
“只有一种情况,先生,我可以做出裁决,那就是您在您的证词上签字;您肯吗?”
“如果这个女人的自由取决于我的签字,那么我签就是了。”
V.H.签了字。
那个女人不断地说:天主!这位先生多么好!天主,她多么好!
当人们对这些不幸的女人表示同情时,她们不仅仅惊异和感谢;当人们主持正义时,她们也不因此而不这样。
(选自《雨果散文精选》,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1月第2版。)
〖老魏解读〗
以博爱的名义,我作证!
魏建宽
一
芳汀是雨果史诗般的文学巨著《悲惨世界》的女主人公。雨果于《悲惨世界》中这样说:“芳汀的身世表明什么?表明社会收买了一个女奴。向谁买的?向贫困买的。”
《悲惨世界》中的芳汀有着怎样的身世呢?
她是一位连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怎样来的穷苦人的孩子,但她有着出众的美貌,一头美丽的金发和一口洁白的牙齿更是她的骄傲。少女芳汀只身离开故乡蒙特伊城前往巴黎,成了一名工厂的女工。一位大学生中的花花公子托洛米埃骗取了她的芳心,最后又抛弃了她,留给芳汀的只有一个永远找不到父亲的女儿。
芳汀无法再在巴黎呆下去了,但如果带着没有父亲的女儿回到故乡,她又顾虑被人视为“坏女人”。于是她在途中将女儿寄养在德纳弟夫妇家,每月向他们交付一定的法郎。回到蒙伊特城,等待她的命运是什么呢?进厂不到一年,她有私生女的隐私就被人告发,恶运随之接踵而至。先是四处自荐但无人肯雇佣她做仆人,房东的催逼、德纳第的勒索让她将一头美丽的头发与两颗门牙都卖掉了,但仍然无法满足德纳第的勒索。芳汀这个苦命的人终于说出了这样的话:“豁出去啦!全卖了吧!”
二
散文《芳汀的由来》叙写的是雨果亲历的一个真实的故事,V.H.就是维克多·雨果名字的字母缩写。
1841年1月7日,雨果以17票对15票成功地入选法兰西文学院的院士。此时的雨果已是曾于1925年就应邀参加过法国查理十世国王加冕礼的雨果,已是曾于1932年就出版了纪念碑式的小说《巴黎圣母院》的雨果,已是曾于1840年1月就取代了巴尔扎克当选为法国文学家协会主席的雨果。获得了院士的头衔就意味着到达了贵族院的前厅,事实也的确如此,四年后的1945年雨果就被授予法兰西世卿的封号(即贵族院的议员)。
一个是蜚声法兰西的文学名人,一个是沦落街头的娼妓。雨果是整个事件的目击者,而那个娼妓命运就取决于他的作证与他的签字。雨果以细腻的笔写出了自己的顾虑,他的身份令他不愿让人将雨果的名字与妓女联系在一起,所以他一开始选择的是静观。当“看到可怜的女人绝望地在地上爬行,拉扯着头发”向警察分局长辩解与哀告无效时,雨果终于“心生怜悯,思索起来”,他终于走进了警察分局,以“高贵的证人”的身份解救了一个无辜受辱而即将遭受牢狱之灾的妓女。
雨果曾说:“第一法庭是良心。”是一颗博爱之心,让他战胜了自私,选择了正义,与被侮辱被损害的人站在了一起。
三
《芳汀的由来》这一故事在《悲惨世界》第一部中有着更为艺术化的表现,《芳汀的由来》中的雨果成了小说中的马德兰市长,警察分局长成了探长沙威。
一为散文,一为小说。小说允许想象与虚构,散文却必须忠实生活。散文《芳汀的由来》也同样倾注了雨果的艺术心血。
开篇叙写我与将军对阿尔及利亚事态的不同看法,看似闲笔,实则是为后面构成对比而精心作的铺垫。雨果曾于1852年出版的《拿破仑(路易·波拿巴)小人》的结语中这样写道:“与道德堕落相关的是政治上的堕落。波拿巴先生像对待被征服国家的人民那样对待法国人。他抹掉了共和国的铭文;他砍掉了自由树,当作柴禾烧。”雨果的确是以法兰西为荣的,因为法兰西是世界上第一个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正因为如此,雨果在布若将军面前才会情绪激昂地说:“我们是世界上的希腊人,应由我们照亮世界。我们的任务业已完成,我只唱赞歌。”
结果呢?一心想“照亮世界”的法国,却是司法极不公正的法国,是人权极不平等的法国,是公民的权利可以肆意被剥夺的法国,是自己都不能使自己的公民获得最起码的尊严的法国,这岂不是一个讽刺?
最后呢,雨果还是以“行动家说话”主持正义了。
这样的铺垫与对比表达了雨果对法兰西所谓的民主、平等、正义的反思,也展现了一位文学巨匠勇于直面自己灵魂的勇气。
四
《芳汀的由来》最突出的艺术特征当然是对比,除了上述的对比之外,文中另有多重对比。
雨果一开始的顾虑自私与后面毅然走进警察分局是对比,我不愿雪中行走准备租乘马车回家与妓女于风雪之中为了面包不得不卖笑街头是对比,警察不抓那个“花花公子”却将妓女强拖至警察分局是对比,其它妓女对受押妓女的真情安慰与警察的冷酷、围观者的冷漠是对比,警察分局长对雨果的前倨后恭更是对比。
一重重的对比,使行文富有变化,故事更跌宕有致。如果你再对比读完《悲惨世界》中与这个故事相对应的文字,你就更会对雨果的生花妙笔感到惊叹!
五
读一读对雨果的相关评论吧,我们定会对这样一位文学天才投去更多的敬意。
“我把您当陛下一样致敬,我把您当做兄弟一样拥抱,我感谢您在远方这般伟大,而我们在这儿是如此渺小。”这是大仲马1856年以贬抑自己借以反衬雨果伟大的文字,是大仲马向因反对专制独裁的拿破仑三世而流亡他国的雨果的深情赞美。
“我们不能不把他看成一个罕见的、是天意派来的人,这种人在文学方面拯救了大家,就如同有的人在道德方面、在政治方面拯救了大家一样。”这是波德莱尔对雨果由衷的尊崇。
“他庞大的身躯将如一棵无叶的巨树,屹立在本世纪文学史的地平线上,无数天才将借取他双翅抖落的羽毛飞翔。”这是意大利作家、《爱的教育》的作者亚米契斯对雨果最高的褒扬。
“你法兰西的儿子雨果是你荣誉桂冠上一颗熠熠生辉的钻石……他教导所有的人要热爱生活,热爱美,热爱真理,也热爱法兰西。”这是俄国作家高尔基送给雨果与法兰西的高度肯定。
1883年8月2日,雨果曾立下遗嘱:“我拒绝任何教堂为我祈祷,我请求为天下的灵魂祈祷。我相信上帝。”这是一位有着博爱之心的文学巨匠的心声。
1885年5月22日,雨果逝世。6月1日,法国为他举行国葬。凯旋门下设守灵台,欧洲各国派出了代表团参加葬礼,雨果的遗体也被安葬在先贤祠。
雨果以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为受侮辱的“卡西莫多”们鸣不平,为受损害的“芳汀”们争自由。
雨果以博爱的名义,用他的一部部作品,为一切“芳汀们”的无罪做出了最出色的辩护。
1885年2月瑞典科学家诺贝尔曾给雨果发出一份祝寿电报,内有这样的文字:“祝伟大的大师万岁,让世界为你着迷,并传播你普天下慈悲为怀的伟大思想。”
肉身的雨果当然不可能万岁,这只是有着同样“普天下慈悲为怀”的诺贝尔的一份真诚祝愿。不过,时间告诉我们,雨果的确仍在让人着迷。
2008年4月20日第一稿
2021年9月11日重读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