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的儿子也是被日本人炸死的吗?60年后张学良说出真相

发布于 2021-09-13 07:13

‍‍

世人皆知,张学良的父亲张作霖被日本人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于行驶中的火车上。

然而,最近飞春读传在查阅张学良后人历史资料的时候,突然发现,不少人说,他的儿子张闾琪,也是被日本人阴谋炸死的。

诸多网文说,张闾琪死的时候9岁,张学良当时不知道是日本人干的,以为是一场医疗事故,等自己到了晚年,才从一个日本记者那里,获知了历史真相:

儿子竟然是在医院做X光胸透时,被关东军特务用微型炸弹当场炸死的。

各位可以用“张学良儿子”、“炸死”或“死因”为关键词来搜索,一搜一大片,几乎全是这种说辞。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飞春读传不揣浅陋,来辟个谣。

一、基本事实
先从张闾琪的身世说起吧。
张学良与发妻于凤至有3个儿子,从长至幼,分别叫闾珣、闾玗、闾琪。
闾,即辽宁锦州的医巫闾山,是张作霖早年发迹之地,以此为孩子起名,教育后代不忘故土。
珣玗琪,是山上的美玉的意思。
三子闾琪,年龄虽然最小,却比两个哥哥都聪明,据说在学习中,中英文都能过目成诵,张甚喜爱。
闾琪多聪明?细节不必考,已知的张学良为他请3个老师,在教育上倾力栽培,却是事实——
邹鹤雕,闾琪的中文老师,教他读《四书》,唐诗宋词;
王卓然,英文老师,在1928年张作霖身亡之后,回沈阳时聘请的;
李玉湖,因闾琪对书画感兴趣,父亲在沈阳为他延请的写意派画家。
此时,10岁不到的小闾琪,已经有3个家庭专职教师了。
如果孩子不是学习那块料,如果张学良不为孩子未来出国留学考虑,想必也不会在他身上投入这么多。

张学良虽然重视张闾琪,但并非经常伴其左右。负责其培养教育工作,和生活日常照理的,是其母亲于凤至。
于凤至不是深闺千金,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那种封建传统家庭中的孩子,而是一个富商之女,从小被称作女秀才,奉天女子师范毕业,学通中西,所以,她对孩子教育也十分重视。
张学良忙于读书和军事,于凤至就负责打理帅府内务,重点工作,就是照管3男1女4个孩子的生活和教育。
1929年秋,张闾琪突然生病,起初是咳嗽,后来高烧,连日不退。父母为他找遍东北名医,甚至从黑龙江和吉林请来医生,日夜守护在帅府,轮番会诊。
可见孩子病情之重。
所请名医中,张学良夫妇有2类医生坚持不用,一是中医,二是日本医生。
张于二人都精通英语,崇尚西学,在孩子病重时做出这样的抉择,与两人学识见识有关,也与其父亲被日本人炸死的血仇大恨有关。
张闾琪得的是肺结核,在当时是不治之症。青霉素是肺结核特效药,但青霉素是在二战的后期才作为临床用药,广泛使用的。
所以,闾琪在得病不久,就不治身亡了。
以上都是不争的事实。
所存疑者,乃是下面的叙述。
张学良夫妇和他们的4个孩子
二、存疑之处
网文说,张闾琪在遍请名医,仍然施治无果时,张学良的旧臣,极力推荐他到日本人办的医院试试。
这个医院名叫仰德医院,又称南满医院,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的医科学生广野三田所办。
推荐者说,该院与关东军无任何关系。广野本人,也民望甚高、医术医德可靠。
张学良在部下“拍胸脯保证”不会有意外发生的情况下,便派人把孩子送到那里去做了X光胸透。
结果,胸透时发生了意外:
孩子一个人在室内做胸透时,外面的人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接着孩子一声尖叫。侍卫和带孩子去看病的医官冲进去一看,胸透机爆炸了,闾琪当场一片血肉模糊……
后来,院方调查说,是新购的胸透机遇冷爆炸所致。
此事最后也没个啥说法,似乎张学良自认倒霉了。
60年后,张学良在台湾被释放,一个日本记者把关东军当年的档案给张学良看。老张这才知道,孩子的死,是关东军搞的阴谋。
原来,关东军在知道张闾琪要去仰德医院看病的当晚,急忙派特务收买了院长广野三田,在胸透机上安装了微型炸弹。
闾琪做胸透时,特务在后台操作,引爆炸弹,当场害死了小闾琪。
此等说法,版本不尽相同。但内容脉络大概如此。有的版本错误错得离谱,把张学良释放的时间都弄错了。
有人甚至在公开的刊物上发表,但删去了日本记者告密一事。
但不管如何,“是日本人炸死的小闾琪”,是这类传说版本的核心。
那么,小闾琪真是被日本人炸死的吗?
我们从肯定的史料和常识的推测等方面来印证,也能推断个八八九九。


三、辟谣根据

飞春读传从张学良自己的口述历史、当年的报纸报道,以及对广野三田的查询等,多方求证,发现炸死一说,并无史实支撑。
首先,在张学良的口述历史中,他曾明确提出,张闾琪的死因:
“老三闾琪,早就死了,死在奉天,也葬在奉天了。他也是结核,他是肺结核,十一二岁就死了。那时候肺结核很难治,要是现在,结核就不算难治的病了。”
张口述历史,是在1990年重获自由时,他找美国历史学家录下的磁带,后出版成书。具体情况在此不表,只说其可信度,应该是最优先的。
如果是被日本人害死的,张学良不会如此轻描淡写。


其次,张氏帅府博物馆研究人员,2016年曾发表的一篇论文,飞春读传发现,里面提到了3份报纸,都对张闾琪的逝世做过报道。
其一,是张学良资助的《北洋画报》1929年7月16日的报道;
其二,是日本人创办的《盛京时报》在1929年7月17日的报道;
其三,是天津的《大公报》1929年7月13日所做的报道。
三者皆称,张闾琪逝世是因肺结核医治无效,死去的时间,是1929年7月。而不是以讹传讹的网文所说的“1931年春”。
其中,《大公报》的报道最为详细,题目是《张学良前晚去而复返之真相》。
报道说,张学良于7月5日准备携夫人入关,到北平饭店会晤蒋介石。但由于三公子闾琪病重,夫人于凤至不得不留守奉天看护,故张学良一人去了北平。
“八日下午十时四十五分,三公子医药无效,与世长辞。”
闾琪在奉天去世时,张学良正在北平与蒋介石、阎锡山等诸要人“协商大局”,“其左右亲信因见张入关后身体颇健,精神正佳,未忍以此不幸之消息,径行相告。”
直到7月12日凌晨,张学良谈完国事,蹬车前往北戴河小休息时,下属才把闾琪逝世的消息给张学良说了。
“张氏当时大恸。”
但他想到的第一人,是夫人于凤至,“因于夫人体质多病”,自己在孩子逝世后一个电话也没有给夫人打,“恐悲伤益甚”。
所以,张学良知悉此消息后,第一时间传令回天津。
“时天已大明,法租界三十二号张宅只有亲近数人相伴,张则悲戚异常,涕泣不止,闻第三公子聪颖过于常见,夫妇特加钟爱,突焉夭折,甚所伤心云。”
至此,日本人炸死一说,报纸一字未有,此情节基本可以排除。
这么大的事情,这么寄予厚望的爱子,如果确有此一事,恐怕以当时新闻报道之丰富,报纸渲染炒作不会亚于张作霖事件。
但是,不但当时的新闻未着一笔,就连张学良本人也不曾提及一字。

张作霖和孙子的合影



再次,我们不妨做个假设,假设真如网上传言所说,张同意去日本人开的医院了。以张学良对日本的敏感、于凤至在孩子病危时之情势,怎么可能只派一个医官和几名侍卫带孩子去?
这孩子命悬一线的事,最少得有于凤至亲自到场。但网上传言各种版本中,只管以讹传讹,却没有人去核实这个常识细节。
飞春读传在于凤至的回忆录中,也没有见到只言片语。
且事后不了了之,张府各种追责的声音都没有。事后更无一字史料记载。有理由怀疑,此传闻是凌空虚蹈,后人添加的。


最后,我们再查仰德医院,南满医院,包括所谓出身早稻田大学的院长,广野三田,无论中方史料还是日本资料,皆无此人、此院。
还有,X光胸透技术在满洲用于临床的时间,在1929年似乎也过早。
综合以上分析,飞春读传认为,“日本人炸死张闾琪”一说,传闻倒是不少,情绪上也符合一些人的心理,作为谈资也更劲爆,但作为历史事实,暂时没有史料可证明。(完)
——飞春读传
飞春读传
读传 观史 悟人生
1312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