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执到底是烦恼障还是所知障,为什么四部会有这样不同的看法,它们各自又是怎么阐释的?

发布于 2021-09-13 07:14

字我们!

      在名言上遮挡了自相之后,会彻底的断除实执所依。这种细微的无我如果没办法了解的话,还会剩余实执所依。几十年前,当我思惟补特伽罗独立质体空的时候,会有强烈“没有我”的感受。但是,相同的“空感”并不会出现在蕴体之上。所以,这时的无我,只能是粗分的无我。只要证得常、一、自主的无我, 且该证悟尚未退失之前,仍然会产生能所二取的执着。从此可以得知,光是了解粗分的无我,是无法灭除细微的我执,唯有透过越来越细微的无我认知,方能断除越来越细微的我执。龙树菩萨说到了“何时有蕴执,尔时于我执,有我执有业,有业而有生”,透过这句话让我们知道说,之前我们对空性的认知其实只是补特伽罗独立之实体空的这种空性而已。所以透过了蕴体、蕴法的观察,后来从名言上破除了自相。 在《入中论》里面,如果具有自相的话,诸法将会自灭。如果观察诸法自相的话, 完全不能被寻着的缘故,所以唯有世间名言所安立,不应该破除世间的名言所有。 所以又说到了一、应成圣者定灭事物之过患。二、应成世俗谛为理智所堪忍之过患。三、应成无有胜义他生之过患。而说到了三种应成之患,这种的过患是对名言上认为有自相的主张来说到三种应成之患。所以月称菩萨在他的著作里面说到了,如果认为名言上有自相的话,将会有这三种应成之患。透过所遮的粗细的不同,而说到这个言论的差别。根据佛教经典为依据,再慢慢的反复去思维让自己对于教典里面所说的内容,才能够更深层的理解,然后搭配自己的经验来做定解。




   听 闻 佛 法 

菩 提·慧 善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