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发布于 2021-09-13 10:29

       凯恩斯所谓“有效需求”,是指的预期可给资本家带来最大利润量的社会总需求,资本家正是按照这种总需求来决定其生产和提供就业量的,而资本主义社会总是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因而必然导致失业。
        为什么总是存在着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呢?凯恩斯把有效需求不足分为消费不足和投资不足两个方面,认为二者的不足都是建立在三个基本心理规律上面的:
        第一个心理规律是“消费倾向规律”,说的是人们的消费支出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而增长的,但其增长幅度却往往低于收入增长幅度,而日越来越低,其原因在于人类的天性决定人有爱好储蓄的心理,在收入增加时就倾向于把更多的钱储蓄起来。所以,随着就业和收入的增加,每一收入的增量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这叫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或“边际储畜倾向递增规律”,这就导致消费不足的结果。
         第二个心理规律是“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说的是资本家预期从投资中可以获得的扩大而趋于下降,所以造成投资不足。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投资越增加,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就越增加,这就造成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的提高,而生产越发展,产品越多,商品价格就越低,成本提高而产品价格下降,说明了投资效率在递减。
           第三个心理规律是“流动偏好规律”,说的是人们为使用方便,或应付紧急开支的需要,或为应付投机活动的需要,总愿意把现金保留在手头上,这就意味着存在对货币的需求,利息就是让人们放弃手头的现金,牺牲流动偏好的酬金。利息率取决于货币的供求,在人们存在着商品流动偏好时,利息率又不能无限制地下降,于是,当资本边际效率(预期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资本家就不愿投资,从而使投资不足更加严重。这样,“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就既引起消费不足,又引起投资不足,而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失业的根源。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家还认为,通过利息率的自动调节作用,可以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凯恩斯驳斥了这种观点,认为利息率并不取决于投资(对资金的需求)与储蓄(对资金的供应),而取决于人们的流动偏好(对货币的需要)和货币的供应量(货币的供给),储蓄与投资的相等,不是通过利息率自动调节而实现,而是通过总收入的变化而达到的,只有调整总收入,才能达到充分就业(指失业率不超过3%)的均衡状态。这样,凯恩斯就用其有效需求论推断出有效需求不可避免的不足的同时,又得出必须依赖国民收入的人为调整使储蓄和投资处在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的结论。反之,如果让市场供求力量去决定工资、价格和产量,并不一定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而会经常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就是说除了“自愿失业”和“磨擦性失业”之外还存在“非自愿失业”,只有人为地刺激消费和投资,增加社会有效需求,才有可能消灭这种“非自愿失业”而达到“充分就业”。
       凯恩斯在用其“有效需求不足论”为依据提出其不同于传统西方经济学的就业理论、利息理论、工资理论、货币理论,以及在侧重于总收入、总需求、总供给等等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强调了国家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必要性:增加政府支出,以增加需求,制止失业,政府减免税收,鼓励消费者增加支出,鼓励资本家进行投资;这些由政府用其征税和支出的权力直接影响总需求水平,间接影响就业的政策,属于“宏观财政政策”;而政府通过其对货币供应的控制去促进总需求的增加,通过其降低或提高利息率,以促进或限制货币资源的利用,增加或抑制投资活动的政策,属于“微观货币政策”。
           由于凯恩斯主义这一整套理论,突破了西方资产阶级传统经济学的框架,适应了垄断资产阶级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迫切需要,所以它的出现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引起了轰动。有的把它说成是“凯恩斯革命”,有的把他称作与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并列的“经济学领域的哥白尼”,有的把他称作“拯救”了资本主义,开创了从20世纪30年代一直到二战以后20年的长达半个世纪的“凯恩斯时代”的“资本主义的救星”。而凯恩斯的追随者则竭力把凯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议具体化,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提出在资本主义萧条时期和高涨时期不同的政策建议,使凯恩斯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广泛盛行起来,并且一直延续到二战以后。这些国家遵循着凯恩斯主义的财政金融政策,使之在二战后20世纪50—60年代刺激经济增长,缓和经济危机,减少失业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凯恩斯的追随者把它的理论加以长期化、动态化和开放化,其中以英国经济学家乔安.罗宾逊为代表的一些人(主要是一些英、意经济学家)企图进一步割断凯恩斯理论同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联系,形成为“新剑桥学派”或“凯恩斯学派”、“新李嘉图学派”、“英国凯恩斯学派”、“英国一意大利学派”,而以保罗.萨缪尔森、罗伯特.索洛等为代表的另一些人(主要是一些美国经济学家),则力图把凯恩斯理论同西方传统经济理论重新结合在一起,形成“新古典综合派”、或“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美国凯恩斯学派”。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