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完成首宗海洋碳汇交易

发布于 2021-09-14 06:29

记得我们哦!

9月12日,全国首个海洋碳汇交易服务平台——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厦门市碳和排污权交易中心)海洋碳汇交易平台,完成了首宗海洋碳汇交易,标志着厦门市在海洋碳汇方法学开发、海洋碳汇交易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并在创新陆海联动增汇新模式、抢占海洋碳汇制高点上取得实质性突破。
2000吨海洋碳汇成交
9月12日,福建泉州市洛阳江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2000吨海洋碳汇,在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海洋碳汇交易平台成交。该宗交易实现了红树林碳汇功能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协同增效、红树林保护与周边社区生态建设协同发展的两大目标。
据介绍,该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的碳汇测算依据,是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委托厦门大学有关专家开发的《红树林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该方法学基于科研团队二十余年的科学研究基础,采用了更符合我国滨海湿地特点的测算参数,是国内自主研发的第一个红树林海洋碳汇方法学。
此外,该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因涉及清除入侵生物物种后红树林的再造,而兼具固碳、生物多样性保护、净化环境和延缓淤积等综合生态环保意义,凸显了生态增汇、综合生态服务功能与社区经济联动发展的示范效应。
抢占海洋碳汇制高点
首宗海洋碳汇交易成交,距厦门产权交易中心海洋碳汇交易平台成立时隔不久。
根据厦门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厦门提出要探索开展蓝碳交易、推动海洋碳汇交易平台发展等。基于此,作为厦门市属金控集团——厦门金圆集团旗下机构,厦门产权交易中心2个月前成立该平台,旨在以绿色金融助力厦门海洋经济发展,并通过集聚要素并以金融赋能推动落地应用,创新开展蓝碳交易,实践开发蓝碳投融资产品,力争打造加快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平台、新机制,着力为厦门抢占海洋碳汇制高点。
其中,为积极发力于海洋碳汇领域,厦门产权交易中心与厦门大学海洋碳汇科学研究相关团队及国内相关研究力量进行深入合作,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有序开发海洋碳汇方法学体系;还与兴业银行合作,设立蓝碳基金,助力蓝碳市场建设。
泉州洛阳江红树林生态修复项目的碳汇测算是依据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委托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教授陈鹭真等开发的红树林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测算的,该方法学基于科研团队二十余年的科学研究基础,采用了更符合我国滨海湿地特点的测算参数,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红树林海洋碳汇方法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市场导向价值。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人类活动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以碳计约为55亿吨,其中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二氧化碳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谁能率先在蓝碳领域迈出步伐,谁就将抢占碳中和的下一个风口。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