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热点:“双减”政策带来的是教育公平,还是新一轮的拼爹妈?

发布于 2021-09-14 21:23

周二热点解读:每周会给大家选择一个公务员考试相关的重要社会热点或者政策,进行深度解读。可以打开视频号链接直接观看视频解读哈。

公考专家陈明哲
公务员考试热点:“双减”政策带来的是教育公平,还是新一轮的拼爹妈?+,私信“秘籍”,赠送135页《2022年公务员申论面试高分秘籍》#公务员 #公务员考试 #申论 #明哲讲热点 @微信视频号创造营

本周带来的热点解读话题是关于“双减”政策的公考分析。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出台,校外学科类培训遭到最严监管与打击,但是,“双减”政策带来的到底是教育公平、学生减负,还是新一轮拼爹拼妈的“内卷”?这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争议,来听听明哲给你带来的分析解读。

01
背景引出


7月24日晚,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同时提出,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坚持从严治理

《意见》规定: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大家注意,这个政策不是教育部出台的,而是中办、国办颁布的,说明国家层面对“双减”工作的高度重视。

02
原因分析


为何会出这样的政策?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近年来生育率下降带来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影响生育率的三座大山,分别是教育、医疗、房产。“双减”政策,就是为了解决家长的教育焦虑问题。

长期以来,教育“内卷”严重,存在以下原因:

第一,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教育资源的过分集中,加上“学区房”的绑定,把教育×房产的焦虑双倍放大。

第二,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点,对孩子教育充满更高的期待,“起跑线上的竞争”这样的焦虑这些年已经深入人心。

第三,教育机构的乱象频发。不少培训机构无证办学、抽逃资金、恶意停办事件屡有发生,义务教育学科类超前、超纲、超规培训问题禁而不止,各类不当竞争行为充斥市场……

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损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破坏了教育生态,影响了社会稳定。

03
落实措施


“双减”政策自发布起引起巨大反响,其中,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就是“双减”如何能真正见效,避免在整顿完校外培训机构后,孩子的教育变成新一轮拼爹拼妈的“内卷”。

要做好“双减”工作,必须形成全社会的合力:

一要守好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校要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改变教学设计,科学布置作业;着力抓好课后服务升级,解决家长后顾之忧,让学生在校内“吃饱”“吃好”

三要营造良好社会教育大环境。要发挥各方资源力量,为学生开拓视野、全面发展、实践锻炼提供重要平台。宣传科学教育理念努力破除“抢跑文化”等功利现象,不炒作考试成绩排名和升学率,营造良好社会育人氛围。

“双减”工作可以说是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众多利益群体。学校、家长和社会均是做好“双减”工作的重要责任主体

只有统筹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力量,才能真正形成相互理解、支持的三位一体育人格局,才能确保治理效果的最大化。

04
政策补充


《十九大报告-完善民生保障》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

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