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政策】丽水9部门联合发文,课后服务实施意见出炉!

发布于 2021-09-14 21:28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浙教基〔2021〕38号)及教育厅有关精神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以下简称课后服务)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充分认识开展课后服务的重要意义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是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帮助家长缓解接送孩子困难的民生工程,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重要举措,也是主动占领教育阵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途径。广大中小学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充分利用学校在管理、人员、场地、资源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实际积极作为,主动承担起学生课后服务责任。

课后服务的实施原则

(一)学生自愿原则。课后服务必须坚持学生自愿参加原则,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学生参加。同时,学校要充分考虑各类学生的不同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优先保障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的课后服务,帮助他们及时跟上学习节奏。

(二)教师自愿原则。一方面鼓励和支持教师在保质保量完成正常职责工作任务前提下,自愿参与课后服务;另一方面要充分兼顾教师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师参加课后服务,不得强制教师参加或摊派任务。学校可统筹安排教师的作息时间,实行“弹性上下班制”,保障教师必要的休息时间。

(三)学生自主原则。课后服务期间应以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为主,学校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资源,引导、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要正确处理好课堂与课后的关系,努力做到课堂教学应教尽教,学生在课堂学足学好。对于“应学未尽学”或者有其他学习困难的学生,允许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其“应学尽学”,但不得把课后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进行集体上课、讲授新课。

课后服务的范围和内容

课后服务的范围主要包括:放学后托管服务、初中晚自习服务、免费线上学习服务、暑期托管服务,以及为在校学生配套提供的就餐服务等。

(一)放学后托管服务。在小学、初中全面推行放学后托管服务。托管服务可采取“基本服务+拓展服务”的模式。基本服务包括看护、指导完成作业、对学困生进行个别辅导与答疑等;拓展服务指学校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等项目的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供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在正常教学日期间,学校应每天开展托管服务,托管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每天托管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应提供延时托管服务。农村学校、寄宿制学校及开设晚自习的初中学校,可结合实际确定托管服务时段。

(二)初中晚自习服务。初中学校在教学日晚上可开设自习班。初中晚自习服务基于学校自主、学生自愿前提,主要为部分确有需求的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场地和条件;同时对有需要的学生开展个别辅导、自学指导、学业答疑等。非寄宿制初中学生在校晚自习结束时间不得晚于20:30,并允许学生早退;寄宿制初中晚自习安排应充分保障学生寝前准备与睡眠时间。

(三)免费线上学习服务。广泛推荐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之江汇”教育广场等优质教育资源供全市学生使用。建好丽水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市教研院组织全市优秀教师录制小学、初中各学科2800多个重难点的微课,免费向学生提供。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线上学习资源,不得影响正常休息和睡眠。

(四)暑期托管服务。有条件的小学、初中要积极承担学生暑期托管服务责任,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暑期生活环境。暑期托管服务主要面向确有需求的家庭和学生,以看护为主,确保学生能充分享受假期生活。学校应开放功能教室、图书馆、阅览室、运动场馆、校内劳动实践场所、学校儿童之家等各类资源设施供学生使用,同时可以提供一些游戏活动、文体活动、成长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等服务。充分发挥社会各方的力量,多途径、多形式提供学生暑期托管服务;鼓励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积极挖潜,为学生提供暑期托管服务。暑期托管服务可分期安排,也可根据需要和可能集中安排。

拓宽课后服务渠道

(一)鼓励教师和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为主承担。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可聘请退休教师、志愿者、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等一起参与课后服务工作。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实绩应作为评比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二)利用校外青少年活动场所开展课后服务。各地有关部门要发挥好当地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展览中心、红色景点、研学基地、乡村文化礼堂、村(社区)儿童之家等校外青少年活动场所作用,共同参与课后服务工作。

(三)探索引进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学校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求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参与校内学科类教学和服务。

提高课后服务质量

(一)精心上好每一堂课。指导教师落实教学常规,针对小学、初中各学科重难点,编制重难点微课程库,实现重难点内容全覆盖,提供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二)精心布置每一次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作业的精准性、有效性明显提升。

(三)精心帮扶每一位学困生。建立学困生帮扶机制,学生学业及格率明显提升。

(四)精心拓展每一位学优生。深化初高中衔接教育,增强学生学科素养,提高优秀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学生学业优秀率明显提升。

(五)精心培养每一位学生养成自主学习习惯。鼓励学校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向学生开放图书馆、文体场馆等教学空间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

(六)精心指导每一位学生用好社会资源进行学习。利用好当地图书馆、博物馆等社会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社会实践,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七)精心呵护每一位学生心理健康。建立部门相互协作、家校社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筛查、认定、转介、评估、复学等闭环管理机制,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健全课后服务保障机制

(一)经费来源和收费标准。各地要积极制定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采取财政补贴、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多种方式保障课后服务经费,确保课后服务得以持续顺利实施。要根据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确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并向社会公布,如国家已有明确规定的按国家相关规定执行。民办寄宿制学校开展暑期托管可收取课后服务费,其他课后服务不得收费。课后服务费可使用财政票据,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收取,纳入学校财务统一管理,由学校根据实际用于课后服务等开支。

(二)课后服务参与人员的取酬。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各地人力社保、财政部门在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时,应考虑学校开展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时间、教师参与课后服务情况,以及当地公办教师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并设立相应项目,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也不纳入教师与公务员工资收入计算比较口径。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及有关人员取酬应与课后服务的工作量、工作表现挂钩,具体标准、操作细则由各地教育、人力社保、财政部门制定。对引进的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项目参与人员的劳务费,学校可按购买服务协议约定整体打包支付。

(三)安全保障措施。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完善课后服务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课后服务安全工作机制,把各项学校安全管理延伸至课后服务期间,确保师生安全。要全面落实中小学校方责任保险、附加无过失责任保险等,学生平安保险的保障范围应覆盖学生全部在校时间。

强化课后服务工作落实

(一)制定落实方案。各县(市、区)要抓紧出台课后服务总体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做到“一县一案”;各校要在广泛征求学生、教师、家长等群体的意见基础上,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制定“一校一策”的具体实施方案,做好人员调配、服务内容安排、经费保障、安全管理等各项准备工作。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市各小学、初中均要开设课后服务项目,实现课后服务学校全覆盖、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全覆盖。

(二)加强规范管理。学校课后服务项目、服务对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引进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等事项要全面公开,接受监督。严禁学校以课后服务名义组织学生讲授新课,严禁学校违规收费,对学校违规行为要严肃查处。依法依规查处公办学校教师的校外有偿补课行为和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行为,对查实的违规教师要严肃处理,直至撤销教师资格和解除聘任关系。有关部门要将落实课后服务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作为督查督办、内部审计、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部门、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要依规依纪依法严肃追究责任。

(三)做好宣传引导。各地各校要向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广泛深入宣传“双减”政策和开展课后服务的重要意义,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要及时总结课后服务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最佳实践的宣传推广。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争取全社会更好地理解支持课后服务工作,进一步确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丽水市教育局

丽水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丽水市公安局

丽水市民政局

丽水市财政局

丽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丽水市总工会

共青团丽水市委员会

丽水市妇女联合会

来源:丽水市教育局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